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梧州模拟)  如图甲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1) 如图甲所示,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 (2) 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此步骤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3. (3)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下,小佳的下一步操作是
    4. (4) 小佳在改进的基础上也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佳的装置进行实验?(选填“能”或“不能”);
    5. (5) 同组的小芊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当她在小车左端挂上2N的钩码,右端挂上1N的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小车受到的(选填“可能是”“一定是”或“一定不是”)平衡力。
  • 1. (2024八下·武鸣期中) 小红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发现在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较小的砝码轻轻放在右盘后,观察到木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小红用图中所示的轻质木片B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

    1. (1) 用木块A进行实验,未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原因是木块与桌面间存在力:于是她把木块换成轻质木片,并选择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如乙图所示,这时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选填“木片”或“砝码”)
    2. (2) 利用乙图若要证明:“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

      .A. 手扶木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3. (3) 最后,小红用剪刀将木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木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 1. (2024八下·百色期中) 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1. (1) 小红将系于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两个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 (2) 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 (3) 图甲中当塑料片平衡时,用剪刀从竖直方向将塑料片剪成两部分,并观察随后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4. (4) 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减小塑料片的对实验的影响。
    5. (5) 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 1. (2024八上·济宁期末)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 (选填“甲”或“乙”)更科学。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 1. (2024九下·芜湖模拟) 如图所示,是小阳“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情景。请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当纸板处于状态时,可以判断它水平方向受到的两个拉力平衡;

    (2)图乙所示,小阳把纸板扭转一下,松手后纸板失去平衡。说明两个力平衡要满足两个力

  • 1. (2024九下·淮安模拟) 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所有钩码规格相同)。

    (1)实验中根据小卡片是否来判断作用于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2)如图甲所示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也能平衡,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太大;

    (3)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为了探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小明将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改变,观察(选填“松手瞬间”或“最终”)卡片是否平衡;

    (4)为验证“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小华在图甲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图丙所示操作。正确的操作是;(填答案序号)

    ①A       ②B       ③A和B       ④都不正确

    (5)图丁中,每个钩码重0.5N,左边挂3个钩码,右边挂1个钩码时,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再在右边挂个钩码,木块就可以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运动。

  • 1. (2024九下·芜湖模拟)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 . 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 . 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 . 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
  • 1. (2024八下·八步期中)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所用钩码都相同。

    (1)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左右两端同时各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的方向,大小;当左右两端同时取下一个钩码时,如图乙所示,小车(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继续实验,若只在右端挂上一个钩码,小车保持静止(填“能”或“不能”);

    (2)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 1. (2024·惠城期中) 如图甲所示,这是某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1) 该同学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并通过来改变拉力大小;
    2. (2) 当小卡片平衡时,该同学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能否平衡(选填"能"或“否")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3. (3)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下一步应该怎样操作
    4. (4)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请你指出 (选填“甲"或"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请分析说明
    5. (5) 在某次实验时,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在相同的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能否进行实验?(选填“能”或"否”)
  • 1. (2024八下·海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2)小明将系于小卡片(不计自重)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大小;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由此实验步骤可知只有作用在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操作是

    A.左右各加一个钩码 B.把卡片剪成两半 C.把卡片扭转一个角度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装置优于小华。最主要原因是

    A.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6)小丽在做实验时,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在相同的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小丽的装置进行实验(选填“能”或“不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