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硚口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让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①我曾经采访过一位优秀的音乐人,令我印象深刻。她说虽然从小家境不好,但她很早就决定以做音乐剧为终身事业了。听得我心里一串问号,家境不好的孩子,是怎么接触到音乐剧的呢?

    ②她说那是一个傍晚,天蓝得很干净,彤云温柔如漫画,空中有隐隐鸽哨声。邻居阿姨在楼梯口碰到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她想不想去看音乐剧。她不知道什么叫音乐剧,只是听名字,就觉得非常高大上,心里有感动轰鸣。那些年她收到过许多馈赠——表姐的裙子、堂妹的书包和文具盒,都是旧的,她也没嫌弃过,知道这是人家的一份善意。但是这个阿姨是请她去看音乐剧,是把她当成一个不只是满足于生存底线,也会有精神追求、向往艺术向往美的个体来尊重,她心里有些什么苏醒了。

    ③她去看了那场音乐剧,当时看不太懂,但她睁大双眼,不愿错过台上的每一刻。在她看来,舞台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神秘又华美,现在这世界已经向她拉开帷幕,她要尽全力走进去。一个家境平平的女孩,要学一种家人一无所知的艺术,遇到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她被信念支撑着,翻山越岭,走过一步一步,直抵心中胜景,觉得不白来这人世一遭。

    ④后来我常常想,那个邻居阿姨为什么要请女孩看一场音乐剧?也许她只是多了一张票,也许她觉得每个女孩都应该受到艺术熏陶,她未必会想到会有多大的影响。说来是个平常的举动,但“大爱”往往就体现得如此日常。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不一定要多么宏大,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爱“具体的人”,是情感的被触发与交流。

    ⑤就像《红楼梦》里,宝钗像个及时雨似的到处给人送温暖,帮湘云办螃蟹宴,给黛玉送燕窝,对那个不讨喜的赵姨娘也能一视同仁,把哥哥从苏州带回来的土特产分给她一份。当然,有人会说她是收买人心,那么,她偷偷地帮贾府里的穷亲戚邢岫烟又是为何?

    ⑥更能触动我的是,尽管她被礼教束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肯教香菱写诗,却任由香菱跟黛玉、湘云讨教,自己只是打趣一两句,这未尝不是对香菱的暗中支持。你可以将此解释为宝钗本性善良,我更愿意理解为:她是让自己在难以把控的无常之中找到一个平衡支点。

    ⑦她已经一叶知秋地感觉到四大家族的江河日下,知道自己没有回天之力.但她可以做个有准备的人。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并不是期待落入困境时能够获得回报,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对世界的信心。也是在告诉自己,即便有一天坠入深渊,还有一种神秘又平凡的力量,给自己一点点暖,一点点庇护。

    ⑧而如令社会,城市越庞大、越繁华,物质化冷漠病患者就越多。这些人衣着光鲜、穿着高档,开着高级车出入于高级写字楼和环境上乘的住房小区。他们讲究言谈举止的优雅,物质生活的超前,他们一到放假就花上几万、十几万去国外旅游,但是你要问起他们同住了十来年的邻居姓什么,他们一定呈现给你一脸的茫然。冷漠的气息穿梭在都市的每一个空间里、每一段时间里,流淌在这些人的眼睛里、心灵里。当大部分人习惯了这种病征,大家就都不认为自己或别人是病人。

    ⑨就像英国诗人奥登那句著名的诗句:“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只有死亡。”我理解这里所说的死亡,是内心的寂灭,永远地沉入无望与恐惧之中。换言之,爱是生存的必需品。所以,将爱化作具体的小事,落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习惯里,让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⑩我们随手行善,其实是在建立自己内心的城堡。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另一个自己。在无常之境相互扶持,做力所能及之事,让每个人都能过上相对好的生活,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1. (1) 读①~③段,音乐人为什么对小时候邻居阿姨请她看音乐剧感念至今?
    2. (2) 读④⑤段,简要概括邻居阿姨和宝钗对待身边人有什么共同点。
    3. (3) 读⑥⑦段,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她是让自己在难以把控的无常之中找到一个平衡支点。

    4. (4) 读⑧~⑩段,说说作者对如今的城市人有怎样的期望。
  • 1. (2024·硚口模拟)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搭子文化”是对社交需求的诚实表达

    ①“搭子”再次火了。从传统的“饭搭子”“麻将搭子”,到“厕所搭子”“午觉搭子”“摸鱼搭子”,似乎很多年轻人现在做什么都需要寻“搭子”,并且对他们来说,“万物皆可搭”,“没有搭子都不想在公司上厕所、吃饭了”。

    ②网友戏称:“搭子”是“垂直细分领域的朋友”,比如“旅游搭子”“脱口秀搭子”“演唱会搭子”等等。但其实,“搭子”关系往往弱于朋友关系。美国斯坦福大学前任社会学系主任马克·格兰诺维特在社会网络领域做了几十年的研究,他在文章《弱关系的力量》中,用4个指标来衡量人际关系的强弱:时间长度、情感强度、亲密信任程度、互惠行为程度。

    ③不像朋友需要“日久见人心”,“搭子”们之间并不需要长时间的相处、高频率的互动。徒步途中打个招呼就可以加微信,成为“徒步搭子”;游戏群里招呼一声就能组一局队友,成为“游戏搭子”;入职新公司第一天和同事分享了零食,就可以在午饭时间成为“午饭搭子”。

    ④我们在各方面都会信任朋友,和他们有情感联结,而“搭子”们只在搭伴活动时亲密。想想如果“徒步搭子”在回家后,还和你倾诉失恋后自己对前任有多放不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吧;或者“游戏搭子”向你借钱,那八成是遇到了骗子。

    ⑤同样的,我们总会帮助朋友,但和“搭子”的互惠行为、一般也只发生在搭伴活动时,或者,在那些不用费太大力气的事上。比如帮朋友搬家、去家里吃饭,听上去都很正常;而帮“午饭搭子”找一下自己买过的零食链接也许还行,如果是过年期间帮忙照顾宠物,就有点“过界”了。

    ⑥“搭子文化”为什么流行呢?一般来说,亲情、爱情、友情是人类情感的三大支柱,人们在这些关系中获取情绪价值,感受爱、支持与包容。只是,在现代都市社会中,特别是对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父母更多是止于来自远方的关怀,朋友间见面动不动要“跨越大半个城市”,而爱情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很多时候,年轻人就难免会有落单的时刻,需要独自去做一些事。

    ⑦可是,人毕竟是社会型动物,需要在社交中汲取能量、对抗孤独。这时候,“搭子”所自带的便利性和清爽感便体现出来了:发现附近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伴,大家聚在一起,无压力地展开活动。就像是一两个人组不起“飞盘局”一样,比起独自行动,伙伴的聚集往往可以获得加倍的快乐。

    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向,在与“饭搭子”“电影搭子”“旅游搭子”交往的过程中,年轻人其实是在打破固化的社交圈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拓展自己的社交半径。

    ⑨对于这种社交方式,有人也表示担忧:这样过度强调功能、停留于浅表层面的“快餐式社交”,是不是意味着社交情感的降级?对此,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与生活中有无数个“搭子”并不矛盾。比起时时刻刻同伴侣、朋友腻在一起,深深浅浅、参差多态的社交网络反而能让人保持开放性,看到更大的世界。当社交关系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和丰富,我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会随之提升。

    1. (1) 下列关于“搭子”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搭子文化”流行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基于对“搭子文化”的认知,简要概括年轻人寻“搭子”的意义。
  • 1. (2024·湖北模拟) 班级开展主题为“成长还是毁灭”的名著分析会,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任务。

    【甲】

    ①坐了许久,祥子偷偷地用那只大的黑手向腰间摸了摸,点点头,手停在那里;待了会,手中拿出一落儿钞票,数了数,又极慎重地藏回原处。

    ②他的心完全为那点饯而活动着:怎样花费了它,怎样教别人知道,怎样既能享受而又安全。他已不是为自己思索,他已成为钱的附属物,一切要听它的支配。

    ③这点钱的来头已经决定了它的去路。这样的饯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线,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人们都在街上看阮明,祥子藏在那清静的城根,设法要到更清静更黑暗的地方去。他不敢再在街市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仿佛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在天桥倒在血迹中的阮明,在祥子心中活着,在他腰间的一些钞票中活着。

    (节选自《骆驼祥子》)

    【乙】

    ①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 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趁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检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

    ②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小说已经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到敖德萨,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大家都称赞他的小说写得好。但是____六个月的心血白费了。这对保尔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1) 任务一:文本细读

      【甲】中划线句提到这钱和拿钱的祥子“都不敢见阳光”的原因是;【乙】中划线句“六个月的心血白费了”指的是什么事?填在括号内:但是

    2. (2) 任务二:梳理经历磨难就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祥子和保尔都经历了几次人生中的磨难。请补充完整祥子的三次“磨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祥子经历三次磨难:第一次车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是

      第三次是

      保尔经历五大磨难:①童年的苦难;②战场上的搏杀;③感情上的波折;④工地上的磨练;⑤伤痛的折磨。

    3. (3) 任务三:拟写对联

      课堂上,老师要求以“磨难重重,结局不同”为意,为名著中的两位主人公拟写一副对联,谐你补充完整。

      上联:三番起伏,万念俱灰投末路

      下联: 

    4. (4) 任务四:探究原因

      面对磨难,是成长还是毁灭?两部名著中主人公的结局截然不同。请你结合文段,从个性和生存环境两方面简要分析保尔成功的原因。

      祥子个性:性格懦弱胆小、偏执顽固,只是为个人梦想而奋斗。

      生存环境:军阀混战的动荡社会让祥子在接二连三的挫折后绝望、自暴自弃;虎妞强加给他的不幸婚姻和小福子的自杀逐渐腐蚀了他的意志。

      保尔:

  • 1. (2024·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窝囊”的父亲

    ①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②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小时候的我非常顽劣,天天逃学。四年级那次年终考试,我的数学考了个“大鸭蛋”,语文也不及格。学校勒令我转学。得知消息父亲顿时惊呆了。第二天,父亲领着我来到校长家里,任凭父亲磨破嘴皮,校长还是不为所动。这时,令我终生为父亲感到屈辱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流着泪说:“校长,您就看在我这张老脸的分上,将我这娃留下吧!如果下学期他拿不到三好学生奖状 您再开除他行吗?”父亲这一“壮举”,虽然使我免遭转学的厄运,但那时的我却认为父亲给家人丢尽了脸。

    ③父亲下跪的事很快传遍整个校园,我成了人们嘲笑的“跪读生”,那一段时间我发了疯学习。但年少的我不感激父亲,认为父亲是个“窝囊”透顶的人。

    ④第二年,当我把平生获得的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交给父亲时,他竟像喝醉了酒似的,不停唠叨着:“贴在哪里好呢?”最后,父亲把奖状贴在他炕头的墙上。他摸着我的头问:“山子,什么日子你的奖状能把这面墙贴满呢?”

    ⑤以后的岁月里,我每年都能带回几张奖状,父亲总会庄重地把它们一一贴好。土墙上的奖状,成了那两间小草房里唯一的一道风景。 每逢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把人领到那面土墙前“参观”,摇头晃脑地拖着长腔给人家念上几张。有时还拿到村上去向人家炫耀。看到父亲的这些“表演”,我心里感到滑稽可笑。

    ⑥数年后,我参加了工作,那面黑乎乎的土墙已被父亲用奖状和证书贴满了。每当看到这面土墙,我就想,这些年来父亲辛辛苦苦地摆弄这些奖状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有点心理变态。

    ⑦但真正使我认识父亲的,却是家里发生的那一场火灾。那场火灾是邻家孩子玩火引发。当时,父亲刚从田里回来,二话不说便闯入了那两间烈焰腾腾、浓烟滚滚的小草房里。过了八九分钟,父亲满身是火、摇摇晃晃地跑出来,胳膊紧紧地护着胸口,好像揣着一件稀世珍宝似的。父亲跑出来没几步,身后“轰隆”一声闷响,草房惨然倒下,父亲也昏厥过去……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挪开父亲的胳膊时,发现他怀里揣着的竞是一摞发黄的奖状——那是我从小学到今天获得的全部荣誉。

    ⑧我永远忘不了在医院见到的情景。 父亲昔日那浓浓的眉毛、稀疏的头发、乱蓬蓬的胡子全烧焦了……他睁开苍老、无力的眼睛,慈爱地注视着我,用微弱但坚强的声音说:“孩子,你的那些奖状一张也没烧着,待我们房子盖好后再重新贴上…… ”

    ⑨我的眼泪簌簌地掉下来。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儿子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分进步,都是贴在父亲心头的奖状,儿子的成功就是父亲终生渴望、梦寐以求的莫大荣誉。

    ⑩这时我才明白,父亲原本并不“窝囊”,为了儿女的前途,那父爱何计生死荣辱呀!

    (选文有删改)

    1. (1) 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认为父亲丢脸 →  →怀疑父亲心理变态 →

    2. (2) 请从描写的角度,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品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A.每逢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把人领到那面土墙前“参观”,摇头晃脑地拖着长腔给人家念上几张。

      B.父亲昔日那浓浓的眉毛、稀疏的头发、乱蓬蓬的胡子全烧焦了。

    3. (3)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文章尾段含蓄深沉,意味深长。诸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5. (5) 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换成“伟大的父亲”更好。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4·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小事记

    肖复兴

    ①那天刮大风,很冷。快递小哥登门送快件,我刚开门,他把快件递我手里,笑着说了声“风太大”,立刻替我把门关上。我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这让我心里一下子很暖。

    ②又一天,我去面包店,卖面包的是个年轻姑娘。付款时我大声地报着卡号,刚报出前几位数,她立刻伸出手指按在嘴唇上对我轻轻“嘘”了一声。然后扭过脸,示意我看看周围有很多顾客。她是担心别人听到卡号,好心替我着想呢。听我放低了声音,她调皮地冲我嫣然一笑。

    不知为什么,这两件小事轻雾淡烟般总在心头盘桓。不由自主又想起很多类似的小事。

    ④小时候医院的制药车间离我们大院很近,那里收购节节虫,一只卖两分钱。那时两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或文化宫公园的一张门票呢。晚上,我们一帮孩子绕着墙根儿捉节节虫。节节虫是一种黑乎乎的虫子,喜欢在晚上潮湿的墙根出动。我实在是太笨了,一连几个晚上一只都没捉到。院子里的节节虫被捉得差不多了,大家就跑到护城河边的老城墙下去捉,我也跟着跑去了。可整整一个晚上,我依然一只节节虫都没有捉到,灰溜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大哥哥走过来,悄悄把他瓶子里的节节虫倒了几只在我空荡荡的瓶子里,大哥哥笑着,眼睛亮晶晶的。

    ⑤我确实挺笨的,不只在捉虫子这件事上。我上高三了才学会骑自行车,一天上学歪歪扭扭地穿过胡同,把一个正在玩的孩子撞倒了。我赶紧下车,孩子的衣服都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我硬着头皮把吓哭的孩子送回家,找到他妈妈,耷拉着脑袋准备听凭发落。谁能想到,这位大嫂竞连声笑着对我说: “小孩子街上瞎跑总惹祸,你也别怕,没事儿。我家有缝纫机,待会儿把衣服补一下就好。”她麻利扯下孩子的衣服,手一扬让我快上学去。

    ⑥回北京当老师时,父亲刚去世,家里欠了一大笔债,我和母亲相依为命, 日子过得拮据。不知校长怎么知道了,每年春节前补助我30元生活费。那时候,我每月工资42元5角,30元不是个小数目。四年后,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得稿费6元,这是我的第一笔稿费。消息传到学校后,校长找到我,说: “今年学校补助又该发了,听说你得了稿费,学校研究了一下,今年的补助就给你一半吧。”我谢了他。临出门的时候他笑笑鼓励我说:“    。”

    ⑦母亲病后,我给她订了牛奶,要每天傍晚到街对面的一家副食店里去取。我天天拿着空奶瓶去还瓶、取奶,和售货员很熟悉了,那是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有天回家晚了,早过了小店打烊的点,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走到小店门前。门没关,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见屋里亮着盏灯。微弱的灯光下,小姑娘站起身来笑着对我说道:“您终于来了!我想着还是等等再等等,不然大娘明早喝不到牛奶了。”

    ⑧那天,我从医院出来,走到旁边的饭店想找张网约车回家,但又不会在手机上操作。旁边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忙着指挥进出的车辆,便想请他帮忙,嘴巴却嗫嚅着有些张不开。犹豫之间,没想到他竟笑着朝我走来,接过手机三两下就解决了问题。第二天,我又去了这家饭店,那位保安也还站在那里指挥车辆。看到我拿着手机,他轻车熟路接过去,依然不厌其烦帮我解决了问题。我谢了他,他笑了,笑得比我还腼腆。

    ⑨如今,像演电影一样,这些小事依依浮现在我眼前。也许,在露珠和珍珠之间,人们常常选择珍珠;在草萤和火焰之间,人们往往倾向火焰。但是,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没有这样一件件的小事,你的一生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吗?我一次又一次默默对自己说:小,是值得珍惜、是值得修为的。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 (1) 作者笔下的人物虽普通却形象鲜活,请说说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2. (2)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③段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不知为什么,这两件小事轻雾淡烟般总在心头盘桓。

      ②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麻利下孩子的衣服,手一让我快上学去。

    3. (3) 文章第⑥段写道:“临出门的时候他笑笑鼓励我说:‘。’”你觉得校长会对“我”说什么?请发挥想象,把校长对“我”说的话补写出来,至少使用一个成语。 
    4. (4) 第⑨段说“小,是值得珍惜、是值得修为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 (2024·楚雄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②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③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④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⑤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⑥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⑦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⑧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⑨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⑩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⑪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⑫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

    ⑬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注释】炽(chì)热:形容感情非常热烈。胡诌(zhōu):随口瞎编。目光灼(zhuó)灼:目光明亮。

    1. (1) 第②段和第④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段落

      事例

      闻先生的性格特点

    2. (2) 如何理解第⑨段中加点的词?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3. (3) 文章最后两段不是写闻一多先生上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
    4. (4) 九巷十三坡中的西仓坡与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殉难。时为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的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之后返回西仓坡教职员宿舍的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殉难。如今西仓坡的某一处立有柱碑,上面刻着“闻一多烈士殉难处”。至今巷内碑石的四周,还能看到人们带来的瓜果、鲜花。请结合上文和鲁迅的《自嘲》一诗,说说这些民主战士身上有哪些为我们所敬仰的精神。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1. (2024九下·南昌期中) 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A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⑦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⑧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 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⑨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追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⑩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⑪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⑫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⑬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⑭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⑮B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1. (1) 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日子一寻找阳光一过日子的艰难一怎样过日子”来组织全文。请通读全文,说说“怎样过日子”,按照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表格①③的填空。

    2. (2) 根据括号提示,赏析本文中的画波浪线A、B两句。

      ①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从内容和结构上赏析其作用)

    3. (3) 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句话的理解。
    4. (4)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入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⑪段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地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慈禧与我》《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等。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月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鸮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间,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是不听他的,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

    ④“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要嘛!”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的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地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这样,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要’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⑤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进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

    ⑥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

    ⑧“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⑨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1. (1) 文章叙述了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请依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母亲和“我”聊康有为,认为做人要有仁义。

      ④母亲观赏获奖电影,感悟好的艺术作品却少人问津。

    2. (2) 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⑦段画线句“我和母亲有些怅然”的原因。
    4. (4)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该如何理解?
  • 1. (2024·温岭) 同学们发现李娟散文中的荒.野.话题很有意思,请你一起探究欣赏下文。

    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

    李娟

    ①摩托车实在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比我们强大。在这片荒茫茫的大地上,它轻易地就能把我们带向双脚无力抵及的地方。

    ②我们走的路是戈壁滩上的土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一条细而微弱的路的痕迹,颠簸起伏。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

    ③眼前世界通达无碍。在我们的视野里,有三股旋风。正前方的那一股,高达二三十米,左右倾斜摇晃着,柱子一般抵在天地之间。左边有两股,位于一公里外一片雪白的、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方,因此,那两股风柱也是雪白的。而天空那么蓝……这是五月的晚春,但在冬季长达半年的北方大陆,这样的时节不过只是初春而已。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脚边的大地粗糙而黯淡。但在远方一直到天边的地方,已经很有青色原野的情景了。大地上雪白的盐碱滩左一个右一个,连绵不断地分布着,草色就团团簇簇围拥着它们,白白绿绿,斑斓而开阔。

    ④(A)中途休息的时候,对着车上的观后镜看了一眼,吓了一大跳——发现自己少了两颗门牙再定睛一看,原来是门牙变成黑色的了……全是给风吹的,沾满了泥土,嘴唇也黑乎乎的,僵硬干裂。这样的季节正是沙尘肆掠的时候。我叔叔头盔的挡风镜上也蒙了厚厚的一层灰土,我用手心帮他擦了擦,谁知越擦越脏。只好改用衣袖擦。

    ⑤风呼啸着鼓荡在天地间,我头发蓬乱,面部肌肉僵硬。(B)那风大得呀——后来我不小心在这样的风里失手掉了五块钱,跟在钱后面一路狂追了几百米都没能追上。幸亏最后被一丛芨芨草挂住了。

    ⑥我掏钱是因为买汽油,买汽油是因为我们的油又不够了,油不够是因为油箱漏了……我叔仍旧乐呵呵的,根本不为由于自己的疏忽连累了我而有所愧疚。他只是笑眯眯地告诉我还有一次更惨,爆了胎,他在戈壁滩上推了整整九个钟头的车……

    ⑦这四野空空茫茫的,视野里连棵树都没有,到哪儿找汽油去?

    ⑧然而我们运气也未免太好了。平时走这条路,鬼影子也见不着一个。可这次车一坏,不到一会儿,视野尽头就有另一辆摩托车挟着滚滚尘土过来了。近了,是一个小伙子,他很爽快地去拧自己的油箱盖子,我连忙找接油的容器。翻半天只翻出一只酸奶瓶子。于是这两个男人把那台摩托车翻倒,我小心翼翼地持着这个过于小巧纤细的瓶子对准油箱流出的那股清流。一连接了五六瓶后,也不好意思要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

    ⑨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⑩后来当我把钱给他时,他反倒向我们道谢不迭,对我们感激得没办法。

    ⑪加了油,我们继续在戈壁滩上渺小地奔驰,天色渐渐暗了。土路也变得若隐若现,渐渐地发现不是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迷路了。

    ⑫在大地西方,有静穆的马群在斜阳下拖着长长的影子缓缓移动,一个牧马的少年垂着长长的鞭子,长久地往我们这边看。我建议向这个孩子问一下路,但他离我们太远了。而我叔叔想要再走几公里,走出这片红色的戈壁滩,走到前方的高处看看地形。

    ⑬大地上空旷无碍,但黄昏真的来临了。那五六小瓶汽油烧到现在,不知还能折腾多久。

    ⑭我们在戈壁滩上停下来,脚下是扎着稀疏干草的板结地面。我弯腰从脚边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净后发现那是一块淡黄色渗着微红血丝的透明玛瑙。再四下一看,脚下像这样的漂亮石子比比皆是,一枚一枚紧紧嵌在坚硬的大地上。我乱七八糟拾了一大把,揣进口袋。这时,抬起头来,看到远远的地方有烟尘腾起。

    ⑮我们连忙骑上车向那一处追去,渐渐地才看清,居然是一辆卡车——还是车头凸出一大块的那种浅蓝色的“老解放”……好像我们迷了路后,就回到了过去年代似的。 ⑯近了才看清这辆车实在是破得可以,咣咣当当地在大地上晃荡着前行,随时都可能散架的光景。肯定是一辆黑车了,一辈子只能行进在这样的“黑路”上。它从很久以前就藏匿到如今,像是为世界小心地保存了一样逝去的东西……

    ⑰司机察觉到有人在后面追,就停了下来,静止在远处的大地上。他建议我们跟在他的车后面走,可是他所去的地方同我们要去的不在一块,于是我们仔细地问过路后,就道谢分别了。

    ⑱那司机再三告诫我们不能走西边的岔路,一遇到岔路就千万记得往左拐,一直往左拐怎么着就会到达乌河的。

    ⑲这个司机真是好人啊,就像他的古董车一样实在。他还取了根管子出来,往我们的油箱里又给灌了些油,最后还送给我们半瓶水。接下来我们告别,朝着两个方向,彼此在大地上渐渐走远了。

    ⑳我两只手轮换着插在外套口袋里取暖,一只手紧紧地抠着叔叔的肩膀。他越开越快,风越来越猛。我却在想: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

    (节选自李娟《我的阿勒泰》,有删改)

    1. (1) 关注人物经历,补充文章情节。

    2. (2) 本文语言诙谐幽默,请从文中A、B划线语句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 (3) 作者在⑭段特意描绘玛瑙,结尾又提到“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有意提及玛瑙的用意。
    4. (4) 文章标题中“春天的荒野”这一短语,矛盾又具有诗意。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天的荒野”的深刻含义。

      链接材料:李娟的散文是典型的非虚构文本,“形成了一种兼有真实和诗意的特性”,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荒野,其笔下荒野中自然与人具有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形成了李娟独特的“自然+人=荒野”的书写模式。

  • 1. (2024·温州) 阅读

    一朵午荷

    洛夫

    A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

    “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其实我和你都不是好辩的人,因此我们的结论大多空洞而可笑,但这次却为你这句淡然的轻责所慑服,临别时,我除了报然一笑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历史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画廊的观众不多,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臂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浙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球也越施越大,投弱的技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员,由旋转而左摇右光。这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根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挥手告别,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B

    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另一个秋末的下午。

    十月的气温仍如江南的初夏,午后无风,更显得有点焕热。偶然想起该到植物园去走走,这次我是诚心去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十来分钟的路程居然走出一掌的汗。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其实,但是我还真不明白它的脸为什么会顿然红了起来,也记不起扔那粒石子究竟暗示什么,当然更记不起我曾对它说了些什么,总不会说“你是君子,我很欣赏你那栉风沐雨,吃污泥而吐清杳的高洁”之类的废话吧?人的心事往往是难以牢记的,勉强记住反而成了一种永久的负荷。现在它在何处,我不得而知,或下坠为烂泥,或上升为彩霞,纵然远不可及,但我仍坚持它是唯一曾经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朋友,这不正足以说明我决不是只喜欢欣赏他人孤寂的那类人吗?

    午后的因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乙)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白昼与黄昏,池里与池外,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了,

    想到这里,我竟有些报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全人的赏与翠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垫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全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心口感到很闷,寂寞真是一种病吗?绕着荷池走了一圈后,舒服多了,绕第二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放眼四顾,仍只见青荷田田,什么也没有看到。是迷惘?是殷切期盼中产生的幻觉?不甘心,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子,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1. (1) 【阅读思考】

       “我”两次观荷,看到荷花的形态以及“我”的心绪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A

      B

      观荷时间

      去夏九月

      今年十月秋末

      环境特点

      喧嚣

      荷的形态

      挺拔、矫健、妩媚

      孤绝

      “我”的心情

    2. (2) 在记录第一次观荷时,作者引用了“我”和“你”的争辩;在第二次观荷时,作者引用了自己《众荷喧嚣》中的诗句。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
    3. (3) 作者用“我真正懂得荷”联结了两次观荷的经历,你认为作者在第二次观荷中,真正懂得“荷”了吗?请结合甲、乙、丙画线处文字,发表看法,并简要阐述理由。
    4. (4) 老师准备将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某个单元的拓展材料展开学习。你认为收入哪个单元比较合适?请联系以下单元导语与已有课文,结合本文,阐述你的收录理由。

      七下第五单元

      单元导语: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部分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

      八上第四单元

      单元导语:学写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课文:《白杨礼赞》《背影》《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

    5. (5) 【策略提炼】用比较法阅读散文时,可采用哪些具体的策略?结合上述阅读实践,加以概括。
    6. (6) 【辨析拓展】比较法适用于小说阅读吗?请作出判断,并选择下列名著中的两部阐述你的理由。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简·爱》C.《骆驼祥子》D. 《西游记》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