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最大的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我还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⑤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有删改)

    1. (1)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读书时的一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读书时遭遇的故事内容。

              ①为读《封神演义》,  ;

              ②为读《青春之歌》,钻到草垛后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

              ③为读《破晓记》,

              ④为读《三家巷》,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2. (2) 文中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3. (3) 第⑤自然中描写哥哥抢书的情景非常生动,请结合下面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

    4. (4) 文中说:“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5. (5)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说到“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或许你也曾有过像莫言和鲁迅先生这样“投入”或“忘我”地阅读“闲书”“宝书”的经历。请以你读过的某本书为例,来描述你读书的经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春华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 , 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⑪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⑫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⑬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 , 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⑭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 (1) 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3) 请赏析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

    4. (4) 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5. (5)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看社戏

    刘 辉

    ①在家乡,童年时每年的正月,喜欢热闹的乡亲们都会请一些在坊间比较有名气的戏班子来村里唱戏。

    ②社戏台是用十几个大方桌拼接起来的,高低不平就在桌腿下垫些砖块瓦砾,然后再将所有相邻的桌腿用麻绳捆牢。为了防止武生在翻滚打斗时摔伤,在上面还铺了层厚厚的稻草。而幕布则是由一块块床单缝起来,花花绿绿煞是惹眼。透过五颜六色的床单,影影绰绰地看到戏台上那些演员们卸装换装的身影。

    ③唱社戏一般在午饭后,戏还没开场,戏台下早已挤满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人们三五一群地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所演戏目的剧情。随着一阵紧锣密鼓,预示着社戏要开场了。台下闹哄哄的人群一下子鸦雀无声,人们都各自咽下话题,一齐把目光转向了戏台。

    ④虽然只是社戏,但戏台上那些角儿们却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决不含糊。该怒的时候声色俱厉,动情处又潸然泪下,该武斗时翻滚腾挪,戏台都被他们踩得咚咚作响,打斗到高潮时,戏台上稻草飞扬,“腿软”的桌子更是颤颤巍巍晃晃悠悠。此时,人们早已沉浸在凄婉的剧情里,全然忽略了那一张张抹着厚厚粉黛后面的面孔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扮角儿。

    ⑤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台下的人也跟着戏里的主人公悲欢离合,或哭笑怒骂,或为他们的命运嗟叹唏嘘,动情处,台下竟然啜泣声一片。

    ⑥戏台的下面,那些赶场的小贩就着从戏台上洒下的丝缕微弱的灯光做起了买卖,此时,才是我们这些孩童最兴奋的时候。平时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现在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拿着还带有大人们体温的毛票,凑在昏暗的杂货摊前,瞪大眼睛算计着捏在手心里的那点钱,到底买什么最划算或买哪样更解馋。

    ⑦社戏,终于在人们的意犹未尽中暂时落幕。次第亮起的手电,在茫茫黑夜里晃动着笔直的光柱,向不同方向分散开去。父亲背着睡意正浓的我,在紧握在母亲手里的那束光柱的指引下,踏着昏黄色的光圈,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家走去。朦胧中,我抬头回望一下那正收卷货摊的小贩,又趴在父亲那温暖的肩头,沉沉地睡去。

    ⑧现在老家已没有社戏了,好想再看一场社戏,哪怕,只是在梦里……

    (原文有删改)

    1. (1) 本文围绕“看社戏”写了哪些内容?

      依次写了演社戏的时间、社戏台的搭建、

    2. (2) 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台下闹哄哄的人群一下子鸦雀无声,人们都各自咽下话题,一齐把目光转向了戏台。(品析句子中的加点词)

      ②拿着还带有大人们体温的毛票,凑在昏暗的杂货摊前,瞪大眼睛算计着捏在手心里的那点钱,到底买什么最划算或买哪样更解馋。(从描写角度赏析)

    3. (3)  分析第⑤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
    4. (4) 本文最后一段言已尽而意无穷,作者在对社戏的渴望与期待中蕴含了什么情感?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 , 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 , 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1. (1)  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2. (2) 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3. (3)  第④段的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5. (5) 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 1. (2024七下·唐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光荣桥

    ①一九五三年五月,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了夏季东线反击战役。

    ②就在这个时候,我工兵团第十团三连奉命经过长途急行军进入前沿,接受了维护金刚川上光丽山渡口的任务。

    ③光丽山在金刚川的下游,江水迂回,两岸开阔,群山环绕,是通向文登里的咽喉。沿江两岸,弹坑一个压一个,连盛开的玫瑰花也片叶未留。起伏的砂石堆里,满布着罪恶的弹片;清清的江水中,只是残留着几根歪七担八的木桥桩。一看这情景,就知道这是敌人飞机大炮固定封锁的重要目标。

    ④同志们一到驻地,放下背包,就投入了架桥的战斗。他们把周围一些木材收集起来,经过两天紧张的作业,架起了一座低水桥,前指党委命名为“战地光荣桥”。可是,第二天太阳还没有爬上东山,美国的“丧门神”就来了。“丧门神”是同志们给美国侦察机起的外号。它一来准没好事。采然这家伙在天上兜了几个圈子,两发烟募弹突然在岸滩上爆炸了。紧接着,炮弹一颗颗地向渡口打来,顿时土石横飞,硝烟四起,江面上激起了一根根白色的水柱。炮弹的长啸声、爆炸声,飞机的嗡嗡声,响成一片。这种混杂无章的战地音乐无节奏地伴奏着。而防空洞里却热热闹闹,同志们有的打起了“老K”,有的在缝补衣服,有的在阅读着祖国人民的慰问信……中午炮停了,同志们来到桥上一看,只打坏四根支柱和六根桥桁。一排长刘长贤和三班的同志开了一个“诸葛亮会”,群策群力,不到五个小时桥就修复了。

    ⑤金刚川发源于金刚山,沿江山峦重叠,一下暴雨,马上江水猛涨,倾泻而下,不时给桥带来威胁。有一天中午,全连都在休息,值班员跑进连部:“报告连长同志、江水变浑、水位上涨了。”刚要打个盹儿的汤连长,一听这急促的报告声,一骨碌爬起来,拍了一下睡在旁边的小苏;“通知各排准备作业。”自己蹬上鞋就来到桥头,河水卷着木棒翻滚着,水位标桩的字码指向危险线。干部在现场开了个碰头会,决定运石头压住桥面。连长站在最前头,全连摆了个长蛇阵传起石头来,车辙板两边迅速地出现了两道“石墙”。可是水位继续上涨,超过了桥面,越过了石墙,正在桥上的叶华国同志被一个急浪卷下水去,等他露出头来时,已被冲到一座大山脚下。他没有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危,高喊;“保住桥就是胜利!”“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喊着又被巨浪吞没了,幸亏被一块大石挡住,才被救了上来。

    ⑥架桥准备工作开始了。作业场上,大锯沙沙作响,斧头乒乒乓乓,一切在紧张地进行着。天亮了,电话里传来了吴海山参谋长的问候和命令:"根据战斗的进展,前方急需要弹药,命令你们中午十二点架好桥。”连长用已经沙哑的嗓子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这时水位虽然下降了一点,但流急浪高,试验几次都失败了。怎么办?同志们发出了战斗誓言:“冲不垮,炸不断,困难吓不倒人民工程兵!”技术民主会上各献计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架桥开始了,文化教员不时地喊着鼓动的口号。尽管敌机在骚扰,炮弹在爆炸,却没有谁理它。桥脚一个个竖起来,桥桁、桥板一块块连接上。十二点整 , 桥面跨过急流直伸对岸。“架通了,架通了……”同志们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整个桥上沸腾起来了。 (选自《金刚川上》,作者:王格善。有改动)

    1. (1) 选文中志愿军战士架桥时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 (2) 第④段中写“这种混杂无章的战地音乐无节奏地伴奏着”,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3. (3) 第⑥段画线句中“十二点整”有什么作用?
    4. (4) 从第⑤段中,可以看出叶华国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4分)
  • 1. (2024七下·唐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党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问: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道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 也许你在耐力方面更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些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⑤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⑥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也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 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我报了文科班, 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 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⑦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⑧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另外,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学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好多个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⑨我听到这段话别提有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是非常“有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50分,我拿了142分。

    ⑩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的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是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⑪人很多的恐惧与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1. (1)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的含义的理解。
    2. (2) 梳理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差

      参加工作后

      英语学有小成

    3. (3) 语言品味。

      ①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②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4. (4) “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1. (1)  文章④-⑥段记叙了钟南山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
    3. (3) 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题目?
    4. (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请结合文章内容给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 , 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忙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⑪长叹一声。吃药吧,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⑫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⑬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⑭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⑮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⑯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⑰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⑱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⑲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⑳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1. (1)  请结合文章说说题目“天使的礼物”的含义。
    2. (2)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⑧段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的原因。
    3. (3)  结合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从修辞角度)

      ②“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4)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痴痴”一词的意思?
  • 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小题

    【甲】

    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一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不必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孔子的政治学说,是“正名主义”。他想着当时制度的崩坏,阶级的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君没有君道,臣没有臣道,父没有父道,子没有子道,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天下自然乱了。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的秩序,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他是给封建制度找了一个理论的根据。这个正名主义,又是从《春秋》和古史官的种种书法归纳得来的。他所谓“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就是理论化旧文化、旧制度,要将那些维持下去。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便在这里。

    (选自《经典常谈》)

    【乙】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

    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选自《朝花夕拾》)

    1. (1) 除了【甲】文段中提到的正名主义,《经典常谈》中还提到礼治主义、鬼治主义、德治主义、兼爱主义、非攻主义。请根据下表中观点填写对应的主义。
      观 点主 义
      君主即教主,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
      礼为治乱的根本
      只要君主的道德好,臣民自然跟从
      天下人都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已
    2. (2) 对儒家来说,制度崩坏、阶级紊乱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提出的治乱的方法是什么?
    3. (3) 孔子和寿镜吾先生都是老师,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艾草,香如故

    肖朵朵

    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

    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③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蒿,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缔软白云

    ④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屈原在《离骚》里说:“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些叙述,像夏夜轻灵的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只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一边帮我悬灸,一边将这些向我娓娓道来。

    ⑤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⑥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又轻又软,墨绿的群山全被雨水濡湿成深青色,青草簌簌地拱动着生长,一层一层绒毛般的艾草已经布满山野,

    ⑦雨过天晴时,我带儿子去那里采艾叶。笔直的松树树干直指天宇,山风吹拂,鸟语嗎啾,如雾如岚的水汽依旧弥漫在林中,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熟悉的世界,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⑧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 (1) 文中第④段中写到:“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请概括印证这句话的具体事件:

      ① 

      ② 

      ③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

    4. (4) 选文第④段引用了多篇描写“艾”的诗文,有何作用?
    5. (5) 选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