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杭州期中) 班级开展“柳宗元山水游记”探究专题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步骤一:背景引入】

    当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至僻陋蛮荒的永州。

    【步骤二:资料搜集】

    课内资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课外资料:

    材料一:

    与李翰林建书(节选)

    [唐]柳宗元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中人形影,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不过寻丈,终不得出

    材料二:

    游盘山记(节选)

    [明]袁宏道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泉莽葬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 落花漾而过,影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逾三四石,水益哗,旋折奔舞而已。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

    【注】①这封信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四年谪居生活过去了,时年37岁的柳宗元写下了《与李翰林建书》。李建:字杓直(huǐ):蝮蛇。③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文学思想主张“性灵说”。袁宏道生活的时期正值四海升平,他先后七次上书辞官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2. (2) 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文迁移

      状与越相

      A佛印绝弥勒 

      字典查阅

      临:①接近,将近;②到;④降临。

      B亭负壁绝涧 (填写序号)

      成语推测

      云霄

      C影底 

      结合语境

      ——

      D与松韵

    3. (3) 根据柳宗元和袁宏道写景的特点,判断下面评价中的“他”是谁,并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新语”自的理解。

      他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

      ——朱自清《经典常谈》

    4. (4) 请结合材料和背景信息,在材料一□处填上恰当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耳

      B.也

      C.哉

      我填写的语气词是 ,我的理由是 

    5. (5) 你觉得袁宏道游盘山之“乐”和柳宗元游小石潭之“乐”一样吗?请结合内容和背景分析。
  • 1. (2024·上城模拟) 阅读

    (一)张世杰

        二年正月,大军①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元帅张弘范至崖山,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回:“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节选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减)

    (二)陆秀夫

    陆秀夫,盐城人。时君臣播越②海滨,王③以惊疾殂④,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⑤,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⑥共政。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减)

    (三)冯京

        冯京,自幼卓异。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要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回:“此上⑦意也。”顷之,宫中持酒看来,直出在奁具⑧示之。京笑而不视,力辞。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百千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

     (节选自《宋史·冯京传》,有删减)

     [注]①大军:指元军。②播越:流亡。③王:指宋端宗赵是。④殂(cú):去世。⑤卫王:即赵,南宋末代皇帝。⑥世杰:即文一中的张世杰。⑦上:皇上。⑧奁 (lián)具:嫁妆。

    1. (1) 梳理以上选文中人物的经历,完成表格。

      人物

      文本依据

      人物经历

      我的学习批注

      张世杰

      “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在家国大义面前,张世杰做出了坚定的选择。

      陆秀夫

       (请从文中摘录原句)

      辅佐朝政

      陆秀夫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负帝投海

      根据日常的积累,“度不可脱”的“度”意思是

      冯京

      “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百千言。”

      背景:宋神宗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进行了一次政治改革。

    2. (2)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都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请借助这些方法,理解人物。

      ①结合文二画线句推测陆秀夫说话时的语气,并说明理由。

          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②侧面衬托对塑造人物有重要作用,请从不同的选文中选择合适的例子(至少两例),作简要分析。

    3. (3) 探究士人气节,感受宋代风骨。

      ①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被元军所俘后,写下了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民族气节。除了以上三位,还有很多宋代士人借诗文表达了气节,如 (填姓名)的 “”。(备选人物:范仲淹、苏轼、欧阳修、辛弃疾、陆游......)

      ②结合以上选文和你的诗文积累,总结宋代士人的气节具有哪些特征,并简要分析。

  • 1. (2024·沅江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太祖谓侍臣曰:“朕夙兴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乃罢。日间所决事务,恒默坐审思,有未当者,虽中夜不寐。筹虑得当,然后就寝。”侍臣对曰:“陛下励精图治,天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太祖曰:“吾岂好劳而恶安?向者天下未宁,吾饥不暇食,倦不暇寝,奖励将帅,平定祸乱。今天下已安,四方无事,高居宴乐,亦岂不可?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甚可畏也,安敢暇逸!”

    (选自《皇明宝训》,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夙兴:早晨起来。③迨:到,等到。④当:适合,恰当。⑤向者:从前,以往。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

    4. (4)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其中蕴含的治国道理。
  • 1. (2024·定海模拟) 【俯仰草与木】联读古诗文,完成以下任务。

    【甲】望江南·春

    宋·苏软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零风软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鸪鸣。春色属芜菁。

    【注释】①舞(yú): 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

    【乙】南湖____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表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丙】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①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②,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地黄斑剥若大鱼大可七八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国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③,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①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公安派”诗人,崇尚本色,反对罩拟,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②绀殿(gàn diàn):指佛寺。③挂进贤冠:进贤冠是古时信者所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细布冠,“挂进贤冠”的意思是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④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以水田

      查阅词典法:①表示房屋的量词:②间或,断断续续;③秘密,暗中:④夹杂,参杂;

       (填序号)

      参考成语法:目不

      思立亦以为

      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日分韵

      课内迁移法:日更定矣

    2. (2) 用“/”给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3. (3) 根据诗词内容,以“早”或“暮”补全【甲】和【乙】两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甲】诗我选择 ,【乙】诗我选择,理由是

    4. (4) 联读三篇诗文,师生们展开了以下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补全对话内容。

      老师:袁宗道钦慕白居易、苏轼,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白苏斋”,让我们一起探寻诗人的写作秘密吧。

      小A:优秀的诗文作者就像高明的摄影师,可以定点观察,如【乙】诗中,诗人立足“湖边”欣赏南湖春光:也可以移步换景,不断变换拍摄的方位、角度和距离,如【甲】词中,此人以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写自己的酣咏场面;又如【丙】文作者从高平桥骑马至“

      小B:优秀的诗文用词也很讲究,如【乙】诗“翅低白雁飞仍重”中的“重”字应该,原因是

      我:要成为古人的知音,还需要抓住关键语句,领会言外之意,面对明媚春光,三位作者的心情各有不同。苏轼面对大好春光,透露出游春的满足感和游兴的浓酣,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白居易;袁宗道 。

  • 1. 阅读

    涉园记

    [明]陈洪绶①

    涉园者,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②请名之者也。庚午构堂一、亭一、穿池二,余乐记之。

    予忆先生名时,众以为仅取诸“日涉成趣”③之义也已。予能广其意,当不是乎止也。忆余十岁,兄十五岁时,读书园之前褰霞阁④中,日爱园有七樟树,经纬之以桑柘,绮绾⑤之以蔬果,幽旷若谋而成,高下咸得其所,谋为亭馆以居之。遂因其地势之幽旷高下,择其华木之疏密高卑,又非嘉木异卉不树也。一日而涉焉,或树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树一花木。一日而涉焉,或去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去一花木。至于其先必以为咸宜不改而植之,十余年,枝干荣茂而可观,根本深固而不拔者,必树之去之,务与其地之相而止。为屋则楼阁、堂轩、廊窗、亭牖、露台、曲房,图画规制,凡数十改易,务与其树之相宜而始定。凿池则倏东倏西,随开随塞,变田成溪者十余度,务与其地与树之相宜而后成。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夫园,细事也,能作园,末技也,不日涉则弗能为,良学固可弗日涉乎哉?故日涉经史、涉古今,予愿从兄坐此园也。深惟⑥其涉之之义,而细察其涉之之效,种德乐善,文章用世,朝夕孜孜焉,能如其精择迁改,动与时宜之为善也。然非日涉经史、日涉古今,能乎哉?予愿从兄坐此园也。

    【注释】①陈洪绶:绍兴诸暨人,明末画家。②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我哥哥己未年请槎庵来先生喝酒。己未,古代以干支纪年,下文“庚午”同。槎(chá)庵来先生,陈洪绶岳父来斯行,字槎庵。③日涉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为每天到园中散步,成为乐趣。④皋(qiān)霞阁:阁名。⑤绮绾:交错盘绕。⑥惟:思,考虑。

    1. (1) 根据语境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予能广其意( ) 

      十余年( )

      务与其地之相而止( ) 

      数十改易( )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3. (3) “涉园”的建设过程中,哪些事反复多次才得以完成?请简要概括。
    4. (4) 结合文本、注释与小贴士,探究园名“涉”的丰富含义。

      小贴士

      【涉】①徒步渡水,蹚水。②经历。③进入。④涉猎,学习。⑤牵连,牵涉。

      (《古代汉语词典》)

    5. (5) 陈洪绶兄弟造园的经验也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体验,以“从‘造园’到‘    ▲    ’”为题,写一个议论性片段。150字左右。
  • 1. 阅读

    湖心泛月记①

    [清]林纾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 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A)月上吴山,雾霭溟蒙,截然划②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细微,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甲)湖山触之,仿佛若中③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B)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祫衫④,立月中,(乙)凉蝉触箫,警群噪 , 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 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⑤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①,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⑦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贵之袭东坡也?

    (选自《畏庐文集》,有删减)

    【注释】①这篇文章写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此时作者仕途遭贬、事业受挫,客居杭州。②划(huà):割开,分开。③中(zhòng):受到,遭受。④祫(jiá)衫:指夹衫。⑤赤壁之续:当年苏东坡与客夜游赤壁,歌箫相和。本次夜游情景与之相似,故有此说。⑥《夜泛西湖五绝句》:苏轼作于杭州任上。其中有“菰蒲无边水茫茫”等句,故下文说当年西湖“景物凄黯”“湖面尚萧寥”。⑦袭:效仿。

    1. (1) 【主动的想象】

      以下朗读处理能引起你怎样的想象?请任选一句,描摹你想象的月夜画面。

      (A)月上吴山,雾霭溟蒙截然划湖之半。(“溟蒙”语速放缓,重读“截然”。)

      (B)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重读“蓊郁”,“乃见月”语调上扬。)

    2. (2) 甲、乙两句用丰富的想象描摹了月夜景物因“触箫”而产生的变化。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摩作者这种想象产生的原因。
    3. (3) 【超时空的联想】

      作者夜游西湖,联想到苏轼的夜游与百余年后幽人的“袭我”,心生感慨。假如与作者同游,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结合本文阅读体验,简要回答。

    4. (4) 【“夜游”的魅力】

      以上阅读体验能让你联想到哪一篇古典散文中的“夜游”?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简述“夜游”的魅力。

  • 1. 阅读

    材料一: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周易》)

    舫,舟也。天子造舟①,诸侯维舟②,大夫方舟③,士特舟④,庶人乘柑⑤。(《尔雅》)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⑥。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汉乐府·铙歌》)

    【注释】①造舟:多条船并列而成。②维舟:四条船并列而成。③方舟:两条船并列而成。④特舟:单船。⑤柎:木筏或竹筏。⑥笮,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①,乃喟然而叹曰:“计然②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③。故善治生④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⑥。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①会稽之耻:越王勾践会稽被困之耻。②计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③与时逐:随时逐利。责:责求,要求。④治生:经营产业。⑤贫交:贫穷的朋友。疏昆弟:远房同姓的兄弟。

    1. (1) 任务一:推测词义

      《愚公移山》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箕”和“箧”这两个从“蓊”的字都指竹制品。请你结合语境和字形,推断《汉乐府·铙歌》中“笮”的意思,并写出推断过程。

    2. (2) 任务二:品诗赏画

      品析诗画中的“扁舟”。

      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辑录写“舟”的古诗

      探究“舟”的意蕴

      闲来垂钓碧溪上,①。[李白《行路难(其一)》]

      “舟”是李白通往理想彼岸的工具。

      ,③。(王湾《次北固山下》)

      ,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 (3) 运用“舟”的意蕴探究,借助以下知识卡片,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作品进行鉴赏。

      知识卡片

      留白: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为了烘托主体,营造意境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4. (4) 任务三:人物联读

      阅读材料三,结合画线句,范蠡的选择让你联想到了下面选项中的哪个人物?简述理由。

      A.诸葛亮(《三顾茅庐》) B.陶渊明(《桃花源记》) C.吴均(《与朱元思书》)

    5. (5) 任务四:探究意象

      结合以上材料,探究“扁舟”这一意象深受文人青睐的原因。

  • 1. 请你作为戏曲推广人,与同学一起去打卡高明亭。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

    【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经历,官名。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③伎:泛指歌舞表演。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⑤剙:同“创”。⑥旌:表彰,显扬。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1. (1) 读懂文意

      解释加点词。

      卓乎不可已( ) 尝此戏( )

    2. (2) 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3. (3) 围绕提纲,展开讨论

      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 (4) 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 (5) 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 1. 班级开展“古代贬谪文学”的探究性学习,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后完成题目。

    【甲】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乙】落梅①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②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③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本诗是刘克庄被贬建阳时所写。②砌:台阶。③谬:不合情理的。

    【丙】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②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③,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 ,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 (1) 两首诗都有“落梅”这一意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诗人把笛曲《梅花落》写作“落梅花”的用意是:;《落梅》中将梅花比作“迁客”和“骚人”的用意是:
    2. (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释义

      子瞻策载酒

      词类活用法:之者谁

      及其既

      成语联想法:学而不

      于前

      课内迁移法:杂然而前

      亭成,西山之胜始具

      语境推断法:不可久居,乃记之

    3. (3) 小语同学摘录了表示降职贬官的词,其中有误的一项( )
    4. (4) 丙则材料名为亭记,实则写人。请结合文中画线句赏析苏轼形象。
    5. (5)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课内链接篇目,归纳“古代贬谪文学”的特点。

      课内链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

  • 1. 摄影组要拍摄关于越窑青瓷的短视频,为丰富视频内容,同学们了解越窑青瓷的知识,搜到两则材料,请你一起研读。

    【材料一】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州也,瓯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摘自《茶经》)

    【材料二】

    贡馀秘色①茶盏

    [唐末五代]徐夤

    捩②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秘色:秘色瓷。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②捩(liè):扭转,这里可理解为采撷。

    1. (1) 参考提示,理解文言词义。

      文言词汇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者以邢州处越州上

      查找字典:①有,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又。

      ①(填序号)

      殊为不

      课内延伸:①代词。这样,那样。②是的,对的。③应允,许诺。④表示“……的样子”。

      ②舍大喜:

      ③殊为不

      (填序号)

      邢瓷类雪

      语境推断: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青则

      成语迁移:徒劳无

    2. (2) 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无标点,请你用“/”为其断句。(限断两处)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3. (3) 陆羽《茶经》盛赞越瓷茶器,请结合材料一,说明越瓷胜于邢瓷的特质。
    4. (4) 读《贡馀秘色茶盏》首联,可知“秘色瓷”之色,其“秘”与其作为的地位有关。
    5. (5) 材料一提到茶器对茶色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二“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一联,想象描述新茶注入秘色茶盏的景象。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