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请你作为戏曲推广人,与同学一起去打卡高明亭。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

    【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经历,官名。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③伎:泛指歌舞表演。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⑤剙:同“创”。⑥旌:表彰,显扬。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1. (1) 读懂文意,解释加点词。

      卓乎不可已( ) 
      此戏( )

    2. (2) 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3. (3) 围绕提纲,展开讨论

      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 (4) 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 (5) 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