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太祖谓侍臣曰:“朕夙兴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乃罢。日间所决事务,恒默坐审思,有未当者,虽中夜不寐。筹虑得当,然后就寝。”侍臣对曰:“陛下励精图治,天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太祖曰:“吾岂好劳而恶安?向者天下未宁,吾饥不暇食,倦不暇寝,奖励将帅,平定祸乱。今天下已安,四方无事,高居宴乐,亦岂不可?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甚可畏也,安敢暇逸!”

    (选自《皇明宝训》,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夙兴:早晨起来。③迨:到,等到。④当:适合,恰当。⑤向者:从前,以往。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筋骨   人不堪 B . 胶鬲举鱼盐之中   其一犬坐 C . 吾岂好劳恶安   学时习之 D . 中夜不寐   我之死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的开头大量运用对偶句式,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 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反面论证“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C . 乙文强调君王要勤政治国,享受安乐往往有失败的风险。 D . 乙文表现了明太祖具有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勤政治国的品质。
    3.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

    4. (4)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其中蕴含的治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