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黄陂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定州军政坏驰,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然诸校业业不安,有卒史以赃诉其长,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听汝告,军中乱矣。”立决配之,众乃定。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吏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定人言:“自韩琦去后,不见此礼至今矣。”契丹久和,边兵不可用,惟沿边弓箭社与寇为邻,以战射自卫,犹号精锐。故相庞籍守边,因俗立法。岁久法弛,又为保甲所挠。轼奏免保甲及两税折变科配,不报。

    ②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轼召书吏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

    3.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听汝告,军中乱矣。”立决配之,众乃定。

  • 1. (2024·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A)。刿曰:“未可。”下视(B)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 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 , 且观之。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 , 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C)四十馀营。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注释】①逊:陆逊,三国吴孙策婿,杰出的军事家,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②假节:授予符节。③连围:连接营盘。④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境。⑤谲(jué):欺诈,诡诈。⑥更:经历。⑦干:进犯。⑧掎角:分兵牵制和夹击敌人。⑨一尔势成:顷刻之间火势形成。

    1.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联系常见成语

      未能远

      参考文言现象

      公将

      迁移课内字词

      揣之必有巧

      根据语境推断

      各持一把茅

    2. (2) “其”“之”作人称代词时,均是第三人称,有时活用为第一、二人称代词,但在用法上稍有不同。“其”可作主语,译为“他(们)或它(们),也可作定语,译为“他(们)的”“它(们) 的”:“之”只能作宾语,译为“他(们)“它(们)”,不能译为“他(们)的“它(们)的”。请你根据题目将“之”“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B.  C. 

    3. (3)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备 知 其 计 不 可 乃 引 伏 兵 八 千 从 谷 中 出 。

    4. (4)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5) 甲文中两次写到“刿曰:‘未可’”,乙文中也写到“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可以看出曹刿和陆逊两人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6. (6) 用兵之道,大有学问。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赢得战争的因素有哪些。
  • 1. (2024·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三章》)

    【乙】

    昔者,周舍事赵简子,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曰:“夫子将何以令我?”周舍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诸大夫饮。酒酣,简子泣,曰:“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 , 不如周舍之谔谔。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令我:教我。②谔谔:直言相谏。③几何:多久 ④一狐之腋: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⑤唯唯:唯唯诺诺,这里指大臣们提不出任何意见。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先其心志

      ②入则无法家

      ③简子使人出

      ⑤酒 , 简子泣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3. (3) 【甲】文中,作者先以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是成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接着从“过而能改”“虑而后作”等方面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紧接着指出国家内部要有,外部要有实力相近之国并存、威慑,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 
    4. (4) 【乙】文画线句可以做【甲】文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据吗?为什么? 
  • 1. (2024·楚雄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 , 来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君子避世,乐在其中,不觉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也不烦闷。④平居:平时。⑤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⑥蔼(ǎi)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⑦含章以时发者也:人的美在内心,遇到适当之时必发之于外。

    1.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⑤不不枝

      ③雪霜凌厉而见④来不改其性也

    2. (2) 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3. (3) 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撰写了《爱莲说》和《书幽芳亭记》。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填写下面的积累卡片。

      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君子”


      花的特点

      君子之德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①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不为无人而不芳

      君子能耐得住寂寞,不因无人赏识

      自己而忧愁烦闷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

      ②  

    4. (4) 昆明翠湖有荷田数十亩,在打造九巷十三坡的改造提升中,有人提出在西仓坡、学院坡和牛角坡栽种兰花和莲花,你觉得设计者的用意是什么?
  • 1. (2024·文山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蒸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事。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缇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七》)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别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⑤饬:读“chì”,整理。⑥懿:美好。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冬烈风 穷: 。

      ②同舍生皆绮绣 被: 。

      ③太宗谓中书令岑文本曰 尝: 。

      ⑤是以苏秦刺股 股: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 (3)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甲】文中的宋濂采用的手法反衬出太学十优越的学习条件,表明自已“略无慕艳意”的求学之心。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乙】文则通过唐太宗和宰相岑文本的形式强调了古人勤学好问的重要品质。

  • 1. (2024九下·南昌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长,博学,早知名。隋炀帝即位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隶典,多有受赂者,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略,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襁褓(qiǎng bǎo):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②道:同“导”,引导。③表:圭表,古时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遗  使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②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

    3. (3) 请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唐太宗面对裴矩进谏时的反应,并说说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个君王?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咫尺,或倍尺,其长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 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

       可 卒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3. (3) 结合全文,谈谈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4·温岭) 文学社游学时对骆宾王产生浓厚的兴趣,搜集诗文,探究其风骨。(23分)

    【甲】唐书骆侍御传

    [明]胡应麟

        骆宾王,越东阳郡人也。父为博昌令。宾王生七岁能诗,客叹诧呼神童。比长,天才逸发,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号“垂拱四杰”云。当时诗文纤弱委靡,宾王首与勃等一振之,虽未能骤革六朝余习,而诗律精严,文辞雄放。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永徽中,历官侍御史。时高宗体弱,曌擅国。宾王睹唐运且密移,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曌怒,诬以法,谪临海丞。高宗崩后,曌废中宗,改唐物。宾王耻食周粟,即日弃官归。会英公徐敬业起兵诛后曌,宾王仗策从之。既而义师大集,将直指长安,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谕海内。檄传,四方振动。曌读之至 "一抔六尺"语,凛然曰:“如此材而流落偶,宰相之过也。”魏元忠纵火围逼敬业,军遂溃。党与悉擒,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始,宾王父早亡,奉母竭力。至奋身为国,举宗百口,弃置若遗,其忠孝天性然也。宾王既以起义亡,无敢衷其制作者。中宗复辟累诏访求鲁国郗云卿始集传。当孽曌革运滔天,盖开辟未闻之变。一时唐之臣子,宋璟、姚崇等俯首北面,独宾王仗义执言,大声其恶。

    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呜呼,宾王不死矣。顾《新唐书.文苑》阔略未详,因稍据《临海丞集》掇其忠孝,暨野乘稗官之足征信者,为《骆侍御补传》以传。

    (选自《少室山房集》有删改)

    【乙】 边城落日

    [唐]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 , 万里逐沙蓬。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曌:即武则天。②稗官:官僚体系中的小官吏。③黄图:帝都。 ④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⑤膂(lǚ)力:体力。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长,天才逸发        ( )

      上书言天下大计        ( )

      宾王食周粟 ( )

    2. (2) 请用“/”断句,限断2处。

      中宗复辟累诏访求鲁国郗云卿始集传之

    3. (3) 文中虚词“也”暗含丰富的情感,请仿照示例,结合“也”字完成旁白设计。

      语 句

      旁 白

      其忠孝天性然也.。

      示例:一声“也”字,满含作者对骆宾王忠于国家,孝顺母亲的赞美之情。

      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

      如此材而流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4. (4) 同学们想以甲、乙为蓝本制作微视频,在公众号上推送。请你完成脚本。

      原文

      场景

      人物特写(神态、动作)

      画外音(语言)

      宾王耻食周粟,即日弃官归。

      桌子上满是美酒、佳肴。

      独宾王仗义执言,大声其恶。

      宋璟等弯腰附和,一脸谄媚。

      青筋勃起,怒目而视,快步走到殿中,用手指着曌。

      候月恒持满

      目光炯炯,注视着敌营,拉紧弓弦。

      当心胡人突袭啊!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

      探究:通过拍骆宾王的微视频,我发现他是个奇男子,拥有⑤的品质。

    5. (5) 【甲】文评价骆宾王“文辞雄放”,请你结合【乙】诗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 1. (2024·温州)  【文人与山】同学们要探究文人与山的关系,收集以下诗文,请完成任务。(18分)

    材料一

    批注

    归嵩山作①[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此诗是王维因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而辞官从长安回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隐居之所时所作。②薄:草木丛生之地。③迢递:遥远的样子。

    途中的景色移换,隐约可见诗人内心情感变化。

    材料二

    批注

    小石城山记①

    [唐]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②北而东③,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④其垠。其上为睥睨⑤、梁欚⑥之形,其旁出堡坞⑦,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益奇而坚,其疏数⑧偃仰,类⑨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⑩”,是固劳而无用。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平?或回:“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回:“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永州。为排遗心中郁闷,到处游览山水,并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最后一篇。②少 (shǎo):通“稍”。③东:____④当:____。⑤睥睨(pìnì):通“埠堄”,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⑥梁欚(1ì):屋梁。⑦堡坞(w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⑧数(cù):密。⑨类____.⑩伎:通“技”,技巧,技艺。此指小石城山的景色。

    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

    勾勒积石上及四围景物特点:

    天然形成的城墙构造鬼斧神工;

    如门的洞穴____

    树木修竹____

    由自然景观产生"造物者之有无”的思索。

    1. (1) 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分析诗人归嵩山途中的情感变化。
    2. (2) 补全材料二中的注释。
    3. (3) 完成材料二批注中的小题。
    4. (4) 结合画线句,联系全文,阐述你对作者“思索”的理解。
    5. (5) 结合材料一二,联系平时的阅读积累,分析文人与山的关系。
  • 1. (2024·鹿城) 阅读

    刘阮遇仙

        汉明帝永平五年,刘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①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掺,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问:“来何晚邪?”因②邀还家。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③,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逆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选自刘义庆《幽明录》,有删减)

    【注释】①啖:____.②因:____③牵:____;

    1. (1) 为了便于同学读懂文意,参与探究,请将【注释】补充完成。
    2. (2) 作为同时代的志怪故事,《刘阮遇仙》《桃花源记》有何异同?填写表格,完成梳理。

         ②   ③  ④

    3. (3) 根据“补充资料”,推测小组进一步探究的是以下哪个内容?阐述理由。

      A.陶渊明为什么不像《刘阮遇仙》那样对桃花源进行大胆的虚构和想象?

      B. 《刘阮遇仙》和《桃花源记》所体现的社会理想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

      补充资料

      (一)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乐,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选自老聃《道德经》八十章)

      (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选自《大道之行也》)

      (三)

      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需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选自《晋书》卷二十六志第十六)

    4. (4) 为了探究《桃花源记》对后世的影响,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西村

      [宋代]陆游

      今年四月天初暑,买蘘曾向西村去。

      桑麻满野陂水深,遥望人家不知路。

      再来桑落陂无水,闭门但见炊烟起。

      疑是羲黄上古民,又恐种桃来避秦。

       (选自《剑南诗稿》)

      ①诗人两次来“西村”,感受有何不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②末句“恐”字使用精妙。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5. (5) 基于上述探究过程,概述“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的原因。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