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

    刘阮遇仙

        汉明帝永平五年,刘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①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掺,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问:“来何晚邪?”因②邀还家。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③,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逆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选自刘义庆《幽明录》,有删减)

    【注释】①啖:____.②因:____③牵:____;

    1. (1) 为了便于同学读懂文意,参与探究,请将【注释】补充完成。
    2. (2) 作为同时代的志怪故事,《刘阮遇仙》《桃花源记》有何异同?填写表格,完成梳理。

         ②   ③  ④

    3. (3) 根据“补充资料”,推测小组进一步探究的是以下哪个内容?阐述理由。

      A.陶渊明为什么不像《刘阮遇仙》那样对桃花源进行大胆的虚构和想象?

      B. 《刘阮遇仙》和《桃花源记》所体现的社会理想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

      补充资料

      (一)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乐,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选自老聃《道德经》八十章)

      (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选自《大道之行也》)

      (三)

      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需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选自《晋书》卷二十六志第十六)

    4. (4) 为了探究《桃花源记》对后世的影响,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西村

      [宋代]陆游

      今年四月天初暑,买蘘曾向西村去。

      桑麻满野陂水深,遥望人家不知路。

      再来桑落陂无水,闭门但见炊烟起。

      疑是羲黄上古民,又恐种桃来避秦。

       (选自《剑南诗稿》)

      ①诗人两次来“西村”,感受有何不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②末句“恐”字使用精妙。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5. (5) 基于上述探究过程,概述“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