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清酒乳杆菌是臭鳜鱼中的优势乳酸菌,科研人员尝试从臭鳜鱼中分离优质的清酒乳杆菌,实验流程如图①~⑤所示。图中MRS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胰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番茄汁、葡萄糖、碳酸钙(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出现溶钙圈)、溴甲酚绿(pH显色剂,酸性显示黄色、碱性显示蓝绿色)、琼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制作上述平板时培养基中要加入血清,细胞才能正常生长 B . 步骤③将菌悬液稀释了1000倍,④应进行厌氧培养 C . 为清酒乳杆菌提供氮源的主要是胰蛋白胨和牛肉膏 D . 步骤④应挑取平板上呈黄色、有溶钙圈的菌落进行重复划线培养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某兴趣小组按照“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步骤进行拓展实验:分别使用含相同浓度艾叶汁和氨苄青霉素的两种滤纸片,对大肠杆菌进行选择培养,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连续培养时应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大肠杆菌 B . 氨苄青霉素导致大肠杆菌发生了耐药性突变 C . 氨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比艾叶汁更显著 D . 使用氨苄青霉素可能更易出现耐药菌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应采集地面表层土作为土壤样品 B . 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采集土壤 C . 振荡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充分稀释到水中 D . 若根据图示菌落进行计数,则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6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以下是科研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能生长。)

    1. (1) 从培养基成分分析,图中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2. (2) 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理由是,从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3. (3) 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止培养时间不足导致,或培养时间太长导致
    4. (4) 为进一步完成对初检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科研人员进行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填“皿盖”或“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A、B、C、D、E(如图所示)。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分别放入少量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区域

      放入的氨基酸

      A

      组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B

      精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天冬氨酸

      C

      酪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丙氨酸

      D

      甘氨酸

      苯丙氨酸

      甲硫氨酸

      色氨酸

      丝氨酸

      E

      半胱氨酸

      亮氨酸

      天冬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只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菌株营养缺陷型。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菌种的一般步骤为:采集样品→富集培养(使菌体数量增多)→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如图a、b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纯化培养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B . 为获得纯种的目的菌种,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灭菌 C . 获得图a所示结果的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灼烧灭菌3次 D . 利用图b计算出样品中菌体浓度为5.85×108个/mL,则接种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7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常用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B . 湿热灭菌指利用沸水、流通蒸汽或高压蒸汽进行灭菌 C .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等 D . 操作的空间和操作者的衣着需要进行严格灭菌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因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如图为纯化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目的菌)的部分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

    A . 紫外线诱导菌种基因突变可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B . B操作需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涂到②的表面 C . 培养基③因缺少精氨酸导致菌落数目比④少 D . 目的菌E扩大培养后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鸟氨酸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苯酚及其衍生物对人和动植物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已被列入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某生物科技小组欲从工业污水中分离耐盐苯酚降解细菌(W3) 并测定不同盐度下其生长、降解200mg/L苯酚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离W3的培养基中需要以苯酚为唯一的碳源 B . 当盐度由5%升至10%时,W3种群的K值及对苯酚的降解率均降低 C . 与盐度1%相比,W3在盐度5%条件下对苯酚的降解率基本相同 D . 可检测W3在高盐条件下液泡内溶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以探究其耐盐机理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 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 PHA 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获得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高的菌株 H,可将蔗糖作为液体培养基的,并不断提高其浓度,多代培养选择;从功能上看,所用培养基为 。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并用 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为减小误差,每次应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2. (2) 基于菌株 H 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 为10,菌株 H 可正常持续发酵60 d以上。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
    3. (3) 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 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 H 细胞增殖和 PHA 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
    4. (4) 菌株 H 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要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来生产 PHA,说明其能分泌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下列关于微生物纯培养与发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B . 平板划线法既可以用于微生物的纯培养,又可用于微生物计数 C . 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的单细胞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可制成微生物饲料 D . 在农牧业中,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肥料一般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