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浙江模拟) 下列有关细胞及其含有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不具有细胞结构 B . 浆细胞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体内的病毒或细菌 C . 洋葱的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D . 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细胞不能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而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 1. (2023·浙江模拟)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干旱胁迫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造成小麦减产。因此,小麦的抗旱生长调节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称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1所示。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光使叶绿素中的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而进入光系统Ⅰ,这时一部分丢失的能量便转化为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也有高能电子,其作用是形成。图示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2. (2)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请从两个方面分析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3) 研究发现,由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重要蛋白,干旱胁迫对D1的损伤最为明显。5氨基乙酰丙酸(5ALA)能缓解干旱胁迫,为了了解外源5ALA如何缓解干旱胁迫,某研究小组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注: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喷施5 ALA溶液,丙组喷施PEG,丁组喷施PEG+5ALA溶液

      喷施PEG是为了模拟环境。据图分析,外施5ALA能缓解干旱胁迫的原因是

  • 1. (2023·浙江模拟) 细胞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由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NADH。在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与NADH可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乳酸和NAD+。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分解为CO2与乙醛,乙醛与NADH再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乙醇和NAD+。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乳酸菌细胞与酵母菌细胞中均存在NAD+向NADH转化的过程 B . 有氧条件下,乳酸菌细胞中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ATP减少 C . 乳酸菌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 若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产生的CO2量与有氧条件相同,则无氧条件消耗葡萄糖量是有氧条件的2倍
  • 1. (2023·浙江模拟) 已知植物合成叶绿素和Rubisco酶(暗反应中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酶)都需要消耗氮元素。某植物突变体中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49%,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该植物野生型和突变体叶片中Rubisco酶含量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元素用于合成Rubisco酶 B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氮肥水平,因变量是类囊体薄膜上Rubisco酶的含量 C . 对野生型和突变型光合色素分别提取与分离,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与位置存在差异 D . Rubisco酶在植物细胞内仅起催化作用,能利用ATP与[H]提供能量将CO2固定为C3
  • 1. (2023·浙江模拟) 1949 年霍奇金与卡茨将枪乌贼大轴突浸浴于不同溶液,测量动作电位变化,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图中 1 为海水, 2 为 1/3 海水和 2/3 等渗葡萄糖溶液。   动作电位(mv)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适宜刺激会改变神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 不只有 Na+ 的跨膜运输 C . 动作电位大小与神经细胞内外 Na+浓度差呈正相关 D . 可用 0.9%KCl 溶液代替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兴奋性实验
  • 1. (2023·浙江模拟)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M中,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也可用黑藻叶片细胞做该实验的材料 B . 改变外界溶液M的浓度,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能不变 C . 图中T1、T3时刻,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不同 D . T2时刻,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 1. (2023·浙江模拟) 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利用图装置中淀粉溶液、酵母菌等进行酒精发酵的研究,X溶液用于检测相关的发酵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淀粉的水解产物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被初步分解 B . 气阀关闭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发酵液的升温 C . X溶液可以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或Ca(OH)2溶液,可用于检测CO2 D .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连接气阀的管子既可作为进气管,也可作为排气管
  • 1. (2023·浙江模拟) 某种动物(2n=12)核DNA两条链均被32P标记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然后完成受精作用并继续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形成精子时,后期Ⅰ和后期Ⅱ细胞中只含31P的染色体均为12条 B . 中期Ⅱ细胞中只含32P的核DNA有6条 C . 有丝分裂中期不含32P的染色体有12条 D . 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并含32P的染色体最多12条
  • 1. (2023·浙江模拟) A、B植物分别可以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种不同途径来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途径二的植物的维管束周围有两层细胞,内层细胞是鞘细胞,其内的叶绿体中几乎无基粒(或没有发育良好的基粒);外层为叶肉细胞,PEP羧化酶能固定极低浓度的CO2 , 其内的叶绿体中有发达的基粒。

    1. (1) A植物最可能利用途径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与鞘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比较发达,可能有利于,夜间A植物的叶肉细胞从外界吸收一部分CO2 , 但不合成有机物,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2. (2) 在夏季晴朗的白天,A和B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推测PEP羧化酶和CO2的亲和力比RuBP羧化酶高,推测依据是
    3. (3) 经测量A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B植物,若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A、B植物的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氧气的释放量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得到,结果A植物的光饱和点B植物,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在碳反应中
    4. (4) A植物具有较高的CO2同化能力和光合作用效率,B植物基因组中也含有编码A植物光合途径关键酶和转运蛋白的同源基因,但与B植物相比,A植物光合途径关键酶对光照和CO2等其他外界环境因素更加(填“敏感”或“迟钝”)。
    5. (5) 图2中A植物和B植物的光反应分别主要发生在(填“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或“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它能够为卡尔文循环中C3还原提供。各取A、B植物的一片正常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做叶片的横切面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植物叶肉细胞不变蓝面B植物叶肉细胞变蓝,原因是
    6. (6) 晴天中午B植物的CO2吸收速率比CO2消耗速率小,原因是
  • 1. (2023·浙江模拟) 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A~E表示物质;图乙表示光照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对沃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 反应,A表示 ,A可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2. (2) 甲图的C和NADPH来源于反应。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短时间内甲图C的含量。若用14CO2提供给叶肉细胞追踪14C的转移,则其转移途径是
    3. (3) 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填“能”或“不能”)生长,原因是
    4. (4) 沃柑是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期的阴雨天气会使叶片发黄,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的色素带如图丙所示,对比两种条件下的色素带,长期阴雨天气下的(填序号)色素带会变(填“宽”或“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