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
    2. (2) 庖丁解牛遵循“”“”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3. (3) 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
  •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善哉!技盖至此乎? B .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1. 写出《庖丁解牛》课文中出现的3个成语。
  • 1. 成语积累
    1. (1) 游刃有余:
    2. (2) 目无全牛:
    3. (3) 踌躇满志:
    4. (4) 切中肯綮:
  • 1. 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②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③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一点也不精湛。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⑥泛泛之交:普通肤浅的交情。近义词有点头之交、一面之交。反义词有莫逆之交、患难知己。

    ⑦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近义词有水中捞月、竹篮打水。反义词有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⑧小心翼翼和一丝不苟的不同之处:前者是指小心做事情,后者是指认真做事情。

    ⑨萍水相逢和不期而遇的不同之处:前者突出偶遇之人本素不相识,后者突出没有约定时间、地点等。

    A . ①③④⑥有一词语解释不正确 B . ①②⑥⑦词语解释正确 C . ③⑥⑦⑧词语解释正确 D . ④⑤⑧⑨词语解释正确
  • 1. 下列各组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夜缒而出            盗跖                   自矜功伐 B . 前合后偃            嫁奁                   庖丁解牛 C . 变徽之声            汗涔涔                 目无全牛 D . 踌躇满志            罪愆                   游刃有余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子》书中包含了大量意趣盎然的技术寓言,这些寓言涉及许多种类和领域的技术活动。如果考察《庄子》技术寓言中受到庄子赞赏的技术活动,会发现这些操作者大都身怀绝技,他们在展示绝技的过程中,达到高度自由的境界。

    探究他们达此境界的原因,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反复实践,勤操熟练。庖丁开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他的刀十九年解牛数千,而“若新发于硎”,正是年复一年的亲身实践,才技术过人。二是依循大道,默会理数。正如庖丁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不再满足于一般的人为之技,而是钟情于自然大道。具体说,庖丁追求的“道”就是“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即在行为过程中依循对象的条理与法则。三是凝聚精神,修养心灵。在《达生》篇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评价一位捕蝉的驼背老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心意专注、精神凝聚的心理状态,是《庄子》中达自由境界的技术的特点。

    以上三点构成了能人巧者达到自由境界的必备条件。第一点尤为重要,没有它,个体无法准确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更不会遵循规律行事;没有它,个体无法排除外在功名的干扰和内在欲望的纠缠,难以保持虚静专注的精神状态。当然,如果个体违背事物规律,或心态浮躁,也是不行的。第一点是个体走向自由境界的根本途径,而后两点则是基本前提和关键方法。这三点并非明确呈现在所有技术寓言中,因为每个故事侧重阐述的方面不尽相同,但稍作分析可发现,那些没被提及的要点往往隐约地包含在寓言中。

    仔细分析那些表达自由思想的技术寓言,可以发现“庖丁解牛”蕴含的美学意味最具代表性。“解牛”工作繁重复杂、充满血腥味,却被升华成富有审美特质的艺术活动。“解牛”过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如舞如乐,优美无比;“解牛”结束,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内心满足,精神愉悦。之所以有如此审美感受,是因为庖丁在准确把握劳动对象内在法则的基础上,充分施展非凡的劳动技艺,从而使得自身力量对象化的同时,也从劳动对象中感受到自我的创造才能。

    (摘编自万勇华《<庄子>技术寓言的自由境界及其美学意蕴解析》)

    材料二:

    《庄子》直接论述到技,多持否定态度,但在《养生主》《达生》等寓言故事中,又对能工巧匠充满赞叹。一般认为,《庄子》批判的是悖道之技,赞叹的是合道之技。这一区分,显然没有把握到《庄子》智慧所在。在《庄子》思想体系中,“技”“道”意涵是根本背离的,能工巧匠故事的启示是悖道之技如何克服自身使道显现出来,即技如何消解的问题。

    《庄子》中的技涉及物、社会、人自身三方面。治物之技,如伯乐治马,“烧之,别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造成的结果却是“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马蹄》)。高超的技艺在《庄子》看来恰是匠人对物之本性的伤害,所以《庄子》予以否定,乃至提出“毁绝钩绳而弃规矩”(《胠箧》)的说法;而以儒家的仁、义、礼、乐等相关治世手段和活动为代表的“治世之技”,在《庄子》看来,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反使民好知争利。人作为技的所有者和执行者,在以技治物的活动中,也容易因沉迷于技而出现“机心”。所以,技伤物、乱世、害生。《庄子》批判技的根本原因,是“技”“道”之悖,即人为精巧与自然之道、局限于某一领域又受制于人自身认识能力的“小知”与作为万物本源、无所不在的“真知”之间的背离。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是横亘在人与道之间的障碍。

    “技”“道”相悖,使人无法技中见道,庄子在某些寓言中,强调、赞叹的都不是技本身,而是人通过技的高度专注和纯熟而达到“忘”的状态,即技本身被消解。

    这些能工巧匠首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对技高度纯熟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其精神状态高度集中,心念系于具体的技的活动,由此进入泯灭物我、离形去知的“忘”的状态,从而通达于道。在此过程中,忘物忘我、忘身忘技,与“道”相悖的“技”也最终被克服消解了。

    这里蕴含的是一种“过河拆桥”式的智慧,即由技出发而“忘技见道”,最终技与道的矛盾得到克服。这一迥异于日常思维习惯的智慧,正是《庄子》之为《庄子》的独特魅力所在。

    (摘编自裴瑞欣《论<庄子>中的“技”及其消解》)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4. (4) 大国工匠高凤林35年来做着同一件事,为火箭焊接“心脏”——发动机喷管,0.16毫米的焊点宽度,0.1秒的允许误差。戴上面罩,就进入到一种状态。每天结束工作,他离开前都要回头看看,那些摆着的元件金光闪闪,就像一个个艺术品,很完美。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这一人物事迹加以分析。
    5. (5) 如果我们把具体的学习活动视为“技”,学习规律视为“道”,那么“技”“道”关系给作为青年学生的你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3高一下·宁德期中)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B . 《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 理的复杂性,取得巨大的成功。 C . 《窦娥冤》中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及三年大旱,表达出窦娥对自己冤情的控诉,但 冤情到剧终还是没能得以昭雪。 D . 《说木叶》从古诗词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 料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闻而耻之,曰:“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 , 然后拔其。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

    【注】①魏莹与田侯牟: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魏官名,这里指担任此官的公孙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嗃:洪亮的管乐声。⑥剑首:剑鼻,即剑环头的小孔。⑦吷:吹剑鼻时所发出的细小声音。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②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5. (5) 《庖丁解牛》与《触蛮之战,蜗角之争》两篇文章体现了庄子论辩的不同特点,请结合说理的过程,说说各自说理的不同之处。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 批大郤,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 . 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 . 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散落,卸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