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1. (1)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 1. (2022高一上·永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1. (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 (5) 箫声起,悲意生,苏子问客“何为其然也”。请简要概括客“悲”的原因。
  • 1. (2023高三上·山东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韩愈在《师说》中阐释了“师”的职责“”。
    2. (2) 苏轼《赤璧赋》中“”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3. (3) 《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进行反思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两句是“”。
  • 1. 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的手法来描绘赤壁风景的壮美,其中“乱石穿空”是以动写静,“卷起千堆雪”是以静写动。 D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其中“人比黄花瘦”是词人的独创,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来喻人。此处的“黄花”与《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含义及作用相同。
  • 1. 下列对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更无一点风色”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 .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 . 下阕“尽挹西江”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 .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 1.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 . “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 .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铺垫。 D . “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 1. (2022高一上·临海期末) 下列对《声声慢》(节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 起句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写词人国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独身彷徨之情状,“冷冷清清”则写时世、境况之凄清冷寂。 B . “三杯两盏淡酒”,酒并非酒淡,只因作者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这是一种主观感受,意在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C . 本词采用多变的抒情手法,通过铺叙,把多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表现出多侧面、多层次的深刻细腻的感情。 D . 作者一个人寻觅无着,酒难浇愁,晚来风急,当看到大雁飞过,想起了旧时相识,这就稍稍缓解了思乡的惆怅。
  • 1. (2022高一上·临沂月考)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 . 《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句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C . 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 D . “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诗经·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子”也是一样的意思。
  • 1. (2022高一上·临沂月考)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B . “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 . 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 .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
  • 1. (2022高一上·临沂月考) 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 B .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 .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ー。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