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番禺模拟) 16岁的小李结识了社会上吸毒贩毒的不良朋友,出于好奇和贪图小利的心理,开始吸食毒品,并向他人贩卖了两小包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后被公安机关查获,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①要提高辨别能力,慎重结交朋友    
    ②要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③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贩卖毒品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昭阳模拟) 【健康成长拒绝校园欺凌】

    材料一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令人担忧,欺凌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年龄越来越小、地域越来越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表示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犯罪“零容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治力度。深化综合履职,以检察机关履行司法保护促进“六大保护”,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材料二 校园欺凌不再是校内小事,也不是学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以下是对校园欺凌行为具体形式的调查图表:

    1. (1) 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司法机关做到公正司法,就能撑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整片蓝天。”请运用所学知识辨析这一观点
    2. (2) 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防治校园欺凌(从欺凌者、被欺凌者两个角度)?
  • 1. (2024·绥江模拟) 【坚持宪法至上 预防青少年犯罪】

    2024年4月22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2024年一季度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关于刑事案件审判情况,数据显示,全国法院判处未成年人罪犯1.2万人,同比增长77.67%,占罪犯总数的3.12%,同比上升1.12个百分点,重刑率8.5%。

    2024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四十二周年。为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某校团委组织同学们参加“法律在我身边”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法律“对话”

    宪法:我是法律家族的老大,你们都必须听我的。我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刑法:我根据宪法制定,我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我也根据宪法制定。我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

    民法典:我也根据宪法制定······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2. (2) 在上面的法律对话中,哪部法律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 1. (2024·文山模拟) 【特殊保护 预防犯罪】

    材料一  法之所向,治之所归。2023年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

    材料二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3名初中生长期霸凌同班同学王某某,于3月10日下午5点左右将其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废弃蔬菜大棚内。3月11 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将对犯罪行为依法予以惩处,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李强总理要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青少年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做法。
  • 1. (2024·耿马模拟) 遭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心中的一道伤疤,折射出很多问题,结合以下漫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

    【认识欺凌者】

    【忠告施暴者】

    【警醒旁观者】

    【呵护受暴者】

    图二中的丙同学遭遇欺凌后,回家把情况告诉了父母,父母带他检查了身体,之后把甲和丁同学告上法庭,要求对方监护人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2000元。

    1. (1) 结合图一说说校园欺凌违反了哪一种规则?
    2. (2) 请你从法律角度对图二中甲同学的言行提出忠告。
    3. (3) 请你评析图二中乙同学的行为。
    4. (4) 请问这属于什么诉讼?丙同学父母的行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1. (2024·西山模拟) 【预防校园欺凌坚持宪法至上】

    近期,邯郸初中生被害案再次引发全社会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关注。通过调查发现,校因欺凌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欺凌者:大多数法治观念淡薄;沾染了不良习气;存在不良行为甚至严重不良行为。 

    ·被欺凌者:受到欺凌后,有的选择以暴制暴;有的选择忍气吞声,不欢告诉家长和老师。

    ·旁观者:面对非正义的行为,有人选择视而不见,或者保持沉默,不敢发声。 

    注:校园欺凌可以分为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校园欺凌和暴力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涉嫌犯罪的,可能适用的有多个具体罪名,如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未成年人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2. (2) 运用宪法知识,简要说明两部法律有何不同。
  • 1. (2024·官渡模拟) 【澄清权利义务自觉预防犯罪】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消息:2023年1至9月,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同比下降47.5%,检察机关共起诉此类犯罪260余人,防治校园欺凌仍然任重道远。我区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进行法治教育专题复习时,密切关注校园欺凌行为。

    资料卡一: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资料卡二:法律规定

    同学们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讨论:

    “欺凌者在网上造谣、传谣、攻击他人,是对言论自由权利的错用和滥用。”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法不可违!欺凌者应该切实履行公民基本义务。”

    资料卡三:法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结合资料卡一和资料卡三,两位同学发生了争论:

    1. (1) 请结合材料,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2. (2) 请结合材料,运用法治的相关知识,从青少年角度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
  • 1. (2024·保山模拟) 【理解权利义务预防违法犯罪】

    青少年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关系到每一个家庭。中学生小罗在学习时制作了下列三张卡片:

    卡片一:失足少年小李说——暴戾的青春

    爸妈忙于工作无

    暇管我,我无心学

    习、沉溺网络、结交

    社会青年、经常旷课

    后为了有更多的钱上

    网,就决定抢劫那些

    生性弱小的同学。

    卡片二:人大代表孙建国说

    ——保护“少年的你”

    违法犯罪的原因:

    ①部分学校未落实好控

    辍保学工作,对违纪学生不

    管不顾;

    ②网络暴力、非法出版物和印刷品、不宜向未成年人销售的游戏产品时有销售;……

    卡片三:政府说——“护苗”行动聚焦育新人使命任务

    云南省各地开展“护苗·开学季”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护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进校园宣传,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 (1) 请运用所学,分析上述三张卡片内容对我们预防违法犯罪有何启示。
    2. (2) 结合图3漫画,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谈谈为什么有人可以大步流星,有人却步履蹒跚。
  • 1. (2024·模拟)   2024年3月15日,某县公安局发布以下警情通报:2024年3月14日下午,一则多人殴打一人视频在互联网传播,我局迅速对视频所涉内容进行调查。经查,视频所涉内容为今年春节期间(2月13日),王某媛(女,14岁)纠集多人,对受害人王某丰(男,13岁)进行辱骂、殴打。事后被侵害人及其家属未报警。目前,王某丰经医院复诊复查,身体无碍。我局已对该案立案调查,主要涉案人员已到案,案件调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警方提醒:如遭遇不法侵害,请及时报警。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请勿传播相关音视频及信息。公安机关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 (1)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工作进行简要点评。
    2. (2) 本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警示?
  • 1. (2024·深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成年人保护】

    校园欺凌事件

    相关链接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市一初中生王某某被三名同班同学杀害,据调查,3同学预谋作案,两次挖坑,残忍行为令人发指。4月8日上午,检察机关通报邯郸初中生被害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2024年3月18日,山东临沂兰山区义堂镇,一名男孩被多人持续扇脸、脚踹、树枝抽打等霸凌长达7分多钟。记者从当地警方处获悉,参与霸凌者均已到派出所接受调查。

    近日,未成年人残杀同学以及多起校园霸凌事件,引发高度关注。


    2024年3月22日,最高检表示,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深化综合履职,以检察司法保护促进“六大保护”,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二:中华文化】

    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与瓷器、丝绸等自古以来便共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1. (1) 设计一个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宣传标语。从校园欺凌案件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2)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从社会、国家、学校、家庭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3. (3)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解析你对“茶”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