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玄奘西行求法一事发生在唐代,小说《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书中多有涉及明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书中所述下列内容能佐证《西游记》成书年代的有( )

    ①刘全……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②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

    ④行者闻言,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众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么?”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 )
    A . 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 B . 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C . 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 D . 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隋唐时期,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下列体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的是( )

     ①大化改新 ②建造景福宫 ③创造出谚文 ④“和服”的改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

    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使本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赞誉,而且是中国科学界对人类健康福祉的贡献。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阿拉伯帝国有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吸收和借鉴了中医药知识,结合所学,请写出它的作者、书名和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 (3) 结合所学,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角度,简析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历史启示。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孟子·万章下》云:“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上农夫食(养活)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②战国变法运动具备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③古代民本思想得以发展的时代条件

    ④土地和财产税的重要性超过了人头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
    A . 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 B . 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 C . 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 D . 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礼记·王制》记载:“圭璧金璋不鬻(购买)于市,命服命车不鬻于市,宗庙之器不鬻于市,牺牲不需于市,戎器不鬻于市。”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 )
    A . 工商食官制度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商业契约出现 D . 国内关税体系
  • 1.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古典法理学认为海洋是由全人类共享的财产,直到13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才分别宣称对亚得里亚海北部和利古里亚海拥有管辖权,试图确保所有的货物都通过其港口,以便在港口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据此可推知(  )
    A . 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权意识发展 B . 意大利最早确立海洋霸主地位
    C . 私权观念促成国际法体系形成 D . 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海洋观念
  • 1. (2024高二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诏宣布实行“折纳”新措施。规定,关内诸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纺织品的庸、调改为折纳粟米;河南、河北不通水运之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的租粟改为折纳绢布。这一规定意在( )
    A . 降低政府税赋的征管成本 B . 抑制富商大贾的获利资源 C . 改善税赋征收单一化状况 D . 提高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
  • 1. (2024高二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明代弘治年间,苏州府的盛泽形成村落,居民五六十家。嘉靖年间成为市集,居民达到数百家,以绫绸为业,随着绫绸业的发展,“日繁民齿,声文过昔”。这说明(    )
    A .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 . 草市已经演化为地方商业中心 C . 丝织业区域分工形成 D . 人口增长推动农村贸易网络化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