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 1. 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

    A . 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 B . 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 C . 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 D . 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魏晋时期,蔡邕在《琴论》中提出“通理制性,恬淡清逸”的审美思想和“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功能观念。这些理念的提出(    )
    A . 表明古代音乐理论已经成熟 B . 说明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已动摇 C . 体现了理学思想影响的扩大 D . 反映出儒、道艺术思想的交融
  • 2. 《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   )
    A . 注重规范官员私德 B . 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 C . 重视传承宗法观念 D . 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
  • 3.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奉太宗之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五经正义》的编纂(   )
    A . 确立了儒学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B . 成为宋代理学思想创立的先声 C . 适应了当时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D . 遏制了各派学说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