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
    A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 . 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 . 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本土化 B .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相生相胜等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C .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 D . 唐朝三教并行,禅宗修行简便,易于传播,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唐代怀素以“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影响其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发展水平 B . 书法技术进步 C . 佛教思想传播 D . 理学思想提出
  • 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

    政权

    律令内容

    曹魏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

    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

    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 . 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 B . 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 . 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 D . 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 1. (2024高三下·丰南月考)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
    A . 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 B . 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 . 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 D . 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 1.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这表明西汉时期(   )
    A . 从“以法治国”变为“以礼治国” B . 继承秦以来“以法为教”的主张 C . 开创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的先河 D . 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
  • 1. (2024高三下·重庆市)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离心。时任抚州刺史颜真卿判词曰“(杨妻) 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最后判决“(杖)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颜真卿判词体现了( )
    A . 鼓励读书积极入世 B . 鼓励妇女婚姻自由 C . 强调家庭责任共担 D . 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1. (2024高一下·湖南开学考) 如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这些反映了( )

    记述

    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

    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唐代高僧慧能《疑问品第三》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

    北宋契嵩禅师《孝论》

    A . 佛教本土化世俗化倾向明显 B . 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特征 C . 佛教的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D . 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