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    大海    夕阳

  • 1. 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句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我只愿做一滴水,只要能滴进你干涸的心海,虽然我只是一滴水,我也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我只愿做一颗星,

  • 1. 仿照示例,任选事物,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

    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选取事物:

  • 1. (2023八下·华亭月考) 课外现代文阅读。

    感悟春天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浙浙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册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流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竖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咸》,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了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便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qǐ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shì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 (1) 根据第5段内容写字、解释加点的词。

      开qǐ( ) 易shì( ) 难(  ) 去(  )

    2. (2) 读第1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3. (3) 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
    4. (4) 第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的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的? 
    5. (5) 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 
    6. (6) 第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7. (7) 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
    8. (8) 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

  • 1. (2023八下·华亭月考)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没有阳光的普照就没有大地的温暖;

    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

  • 1. 学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后,九年级一班准备举行“走近鲁迅·学习鲁迅”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一段开场白。
    2. (2) 活动中有一个板块叫“片言只语话鲁迅”,下面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发言。

      示例:鲁迅——一个用笔做武器、与庞大的黑暗势力斗争一生的文化战士。

    3. (3) 下面几则鲁迅的名言,都是鲁迅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曾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你将鲁迅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谈谈你“照”出了自己的哪些缺点,打算向鲁迅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1. 学习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学鲁迅,谈脊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补全下联。

      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

      下联:民族英雄,

    2. (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唱响了一曲高亢激越的“脊梁颂”。下面的这段话也写到了“中国的脊梁”,你知道作者赞美的是什么人吗?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有改动)
    3. (3) 在活动中,有一个板块叫“只语片言话鲁迅”,下面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仿照此示例写下你的发言。

      示例:鲁迅——一个用笔做武器,与黑暗势力斗争一生的文化战士。

  • 1. 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1)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我)盼望着,(我) 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听到)春天的脚步近了。(括号中的文字,是应该在朗读中体会到的。这样的朗读使你体会到了什么?)

    2. (2) 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用“ˇ”标示在词语之间,“连”用“^”标示在词语之间。下列标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钻”改为“长”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 (5)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顺序能否颠倒?请你发挥想象,再写一个比喻句来描绘赞美春天。
  • 1. 仿照画浪纹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同:春天;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冬天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 1.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

    ②老师的话像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