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南宁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故乡过年(有删改)

    莫言

    ①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我想,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还没有备足这笔钱,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

    ②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过年前的施粥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铁锅,支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粘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小脸儿冻得通红,鼻尖儿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人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等在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③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这是真正地开始过年了。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杆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

    ④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令人一听十分欣喜。往往是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⑤现在是如此令人感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1. (1) 本文以“过年”为中心写了哪些情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句子。

      过年情节

      过年心理

      掰着指头数日子

      熬腊八粥,幻想凌晨排队领粥

      向往过年

      神秘过年

      接财神,听母亲讲叫花子的故事

      欣喜过年

      没有了儿时过年的气氛和乐趣。

    2. (2) 请联系语境,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从加点字的角度赏析)

    3. (3) 请从感情基调、重音停连或语气语调任选一个角度品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故乡的年”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 1. (2024·揭阳模拟)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班级准备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如果你要朗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说明理由。 
  • 1. (2024七下·深圳期中) 小圳将在朗诵会上朗诵,请你从下列句子中挑选合适的句子,并仿照示例进行朗诵设计。

    A.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B.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C.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泰戈尔)

    示例: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朗诵设计:朗诵时要饱含热爱黄河的深情,带着激昂的语气,两个“伟大坚强”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要重读。

    我选 ,朗诵设计: 

  • 1. (2024·京山期中) 小慧喜欢朗读课文,请你选出小慧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这样处理加点字的读音:我是干瘪(biě)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 . 小慧希望读出“你”的美好和炽热的爱,她这样处理节奏:那轻 , 那娉婷, 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 / 你戴着,你是 / 天真,庄严 , 你是 / 夜夜的月圆。 C . 小慧想读出安塞腰鼓的蓬勃气势,她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D . 小慧想读出人们此刻欢快兴奋的心情,她这样处理重音:在这个美好的时刻 ,我们欢聚一堂 , 共同见证友谊的力量 , 感受友情的美好
  • 1. (2024八下·荆州月考)  学习从朗读开始,下面诵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读准拼音: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nì)炕”那种近恐(hè)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B . 读出重音:为了突出船快,我们心情急切,可以在这些词上重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C . 读出节奏: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D . 读出连停: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表示停,∧表示连)
  • 1. (2024·梧州模拟) 现代文阅读Ⅱ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想出门,门却推不开。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暖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⑧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⑨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孩提时发生在江北雪天里的三件事情。
    2. (2)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

    3. (3)  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着重号“·”标示出重读的词语,并说明这样标示的理由。

      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江北的雪》与《沁园春·雪》所蕴含的感情的异同。

      【链接材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节选自《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 1. (2024·长沙模拟) 阅读遇先贤;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南北朝·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 , 蹉跎江海心。

    【注】①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③蹉跎:光阴白白过去,此处为“耽搁”意。

    1. (1) 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2) 在“阅读遇先贤”诗歌朗诵会上,你被推举朗诵这首诗。一二句中有两个字可以重读,你能找出来并说说理由吗?
  • 1. (2024八下·期中) 主题学习活动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蟹哥哥”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风雪载(zài)途        龟(jūn)裂 B . “鱼妹妹”希望读出对时间的敬畏之感,她这样处理节奏: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C . “蟹哥哥”想读出春回大地的喜悦,他这样处理停连(“V”表示停, “∧”表示连):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V草木萌发,V各种花次第开放。 D . “鱼妹妹”想强调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她这样处理重音: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 1. (2024八下·南漳期中) 小优准备在活动时为同学们朗读相关诗文,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小优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jiāng)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qiáng)! B . 小优想读出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崇敬之情,他这样处理重音: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 , 第一流的 C . 小优希望读出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绵长隽永、深沉真挚的爱,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 小优想读出革命者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这样处理节奏: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1. (2024九下·梁子湖期中)  语文的朗读魅力无限。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小语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春食荠菜,历史悠久,荠菜饺子,皮薄(báo)馅鲜,可谓是春天最降(xiáng)服味蕾的佳肴。 B . 小文希望读出人间四月天的音乐感、画面感,他这样处理节奏: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 . 小语想读出对祖国深沉炽热的爱,他这样处理重音: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D . 小文想读出安塞腰鼓强烈的震撼力,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