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韶关模拟) 在稻蟹共作的稻田中,除水稻和河蟹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当田螺种群数量达到K/2时,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B . 食物、温度是影响河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C . 决定该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因水稻和杂草生态位存在重叠,故种间竞争激烈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据图推测有些生物在种群起始数量过少时,其种群数量会不增反降,甚至灭绝 B . 据图分析该生物种群的K值为680个,M值为30个 C . 当起始种群数量为800个时,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将会一直降低 D . 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程度最激烈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土壤节肢动物种类繁多,依据其食性可划分为植食性、捕食性、杂食性和腐食性4个功能群,其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容易受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常被作为土壤质量动态和健康的敏感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土壤节肢动物分别属于。研究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时,常用的采集方法是
    2. (2)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质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划分不同组实验田,分别施以复合肥(含 N、P 和K 等的无机化肥)、有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混用。结果如下表所示:

      施肥方式

      对照

      复合肥

      有机肥

      复合肥和有机肥混用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

      13

      22

      38

      38

      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总数/只

      92

      96

      213

      164

      小麦产量/kg·hm-3

      1667

      6667

      5667

      6000

      ①与无机化肥相比,有机肥的肥效特点是释放(填“迅速”或“缓慢”),肥效期(填“较长”或“较短”)。

      ②结合表格数据,遵循整体和循环的原理,建议选择采用的施肥方式。

    3. (3) 某研究小组在牧草利用率相同的前提下设置无放牧对照组、单独放牧适量藏羊组和单独放牧适量牦牛组3 个组别来探究藏羊、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两种放牧方式均提升腐食性功能群的类群数,原因可能是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遍布园区3万多台红外相机的监测表明,6年内东北虎从27 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 B . 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 . 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 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 D . 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海岸森林是抵御台风威胁沿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图示意海岸森林对台风长期干扰的适应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海岸森林有抵御台风、涵养水源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 台风干扰引起海岸森林群落结构和外貌的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 . 从基部萌发并长出多个小树干是沿海植物对台风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D . 台风长期干扰后树种冠层高度普遍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 1. (2024高三·江门模拟) 明嘉靖《新宁县志》记载“川岛海域盛产蚝(学名牡蛎)”。野生牡蛎在海洋中固着于硬底基质上生长繁殖,吸引众多海洋生物群聚而生,长期积累形成独特的牡蛎礁生境。牡蛎礁通过积聚沉积物、有机碎屑被不同生物摄食或分解等多种方式,实现净化水体的作用。为研究牡蛎礁对海洋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牡蛎生长的部分海域中人工建构了牡蛎礁区,部分数据见表。

    分组

    多样性指数(H)

    生物量(g/m3

    游泳动物单位捕捞量(kg/km2·h)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有礁区

    3.04

    2.63

    1.98

    3.10

    156.84

    9798.04

    125.12

    1126.92

    无礁区

    2.81

    2.42

    1.67

    2.90

    94.09

    6060.74

    75.35

    269.91

    注:当H值越大,表示种类越多。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表分析,牡蛎礁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 (2) 在人工构建牡蛎礁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选取合适的牡蛎品种及温度、盐度等适宜的环境,以达提升水质效果;礁体构造出复杂的三维生境,为其它动物提供栖息、觅食等场所;适当增加硬底基质有利于贝类生长,以提高捕捞量等。以上措施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包括。据表数据可知,构建牡蛎礁更有利于底栖动物生长,其原因可能是
    3. (3) 近100年,受过度采捕、环境污染、海岸带开发等因素影响,全球85%的牡蛎礁已退化或消失。近年,我国逐步开启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开展牡蛎礁修复前,需开展可行性调研,请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设计一项调研的问题:
  • 1. (2024高三·深圳模拟) 稻渔综合种养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某地的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田中投放鲤鱼,为了探究增加养殖品种和密度对产量和生态效益的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

    组别

    综合种养方式

    第62天鲤鱼增重率

    第145天鲤鱼增重率

    A

    稻+鲤鱼(0.3尾/m2

    140.2%

    310.3%

    B

    稻+鲤鱼(0.3尾/m2)+罗非鱼(0.1尾/m2

    148.2%

    260.2%

    C

    稻+鲤鱼(0.3尾/m2)+罗非鱼(0.2尾/m2

    85.6%

    415.3%

    注:增重率是与实验开始时的鱼的平均体重进行比较,即可表示产量。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稻田中的鱼等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氮、磷等可供水稻吸收利用,说明鱼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和更新,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答出2点)原理。
    2. (2) C组第62天鲤鱼增重率最低,从种间关系分析主要原因是。在第145天鲤鱼增重率最高,可能原因是随着鱼类逐渐适应生境,鲤鱼的觅食生态位逐渐,占用更多资源。
    3. (3) 研究人员预测:增加养殖品种可以提升鱼的总产量。研究人员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获得的实验数据。
    4. (4) 在C组养殖模式基础上,如果再增加罗非鱼的养殖密度,有人预测第145天鲤鱼增重率会远低于C组,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1. (2024高三·汕头模拟) 汕头市牛田洋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盛产南美白对虾、青蟹、牡蛎等水产品。牛田洋南美白对虾养殖区采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实现养殖废水向海区零排放,保证了示范区内养殖产品的无公害和质量安全,使牛田洋成了健康安全养殖产品的标签,养殖区平均年亩产南美白对虾650kg。回答下列问题:
    1. (1) 放养密度是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重要因素,放养密度过高易导致个体之间竞争的现象加剧,且过量投喂影响水质,从而降低南美白对虾产量。
    2. (2) 生物絮团养殖是近年来兴起的养殖模式。该技术向养殖水体添加碳源和微生物,微生物与有机碎屑相互作用形成微小聚团悬浮在水中,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菌体蛋白,稳定并改善水质。与传统的投喂方式相比,生物絮团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优势主要有(答出两点即可)。
    3. (3) 牛田洋某示范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养殖池湿地尾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多个功能区,实现养殖废水向海区零排放。

      ①养殖池数量不宜串联过多,否则容易出现水体,降低对虾的产量。

      ②沉淀池内设置水生植物浮床,净化池养殖贝类,通过的种间关系,使洁水池中的藻类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③若监测到洁水池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物质含量超标,可调节的功能区解决这一问题。

  • 1. (2024高二上·扬州期末) 雪豹是青海高山地区的顶级捕食者,被誉为“高山之王”。某科研小组调查了某地区雪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小组成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他们在雪豹的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一旦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和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点主要有(答出1点)等;但对于个体差异不明显的动物,用该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调查结果的误差可能较大,原因是
    2. (2) 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雪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9-13龄)、中(5-8龄)、小(1-4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雪豹最长寿命13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雪豹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请预测此后一段时间,地区雪豹种群数目将增加。
    3. (3) 图2表示某地区雪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该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如果在d时间,少量雪豹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雪豹的K值,(增大/减小/基本不变)原因是
    4. (4) 图3是对雪豹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部分调查结果,图中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可能表示该动物种群的K值;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小于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种群会逐步消亡,试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
    5. (5) C点时,限制雪豹种群数量继续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答出2点),这些因素通常属于影响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月考)  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水稻天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其实际种群密度比估算值低

    ③调查生长在锦江江边的水葫芦种群密度时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在农田中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估算某种避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A . 一项 B . 二项 C . 三项 D . 四项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