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衡阳期末)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该野果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不一定使用显微镜 B . 若在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较深的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C . 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时可用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代替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因为它们的成分相同 D . 进行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 1. (2024高一下·自贡开学考)  某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果肉为白色的果实,欲鉴定其组织中的有机成分。下列对相关操作或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碘液出现蓝色,说明果实中含葡萄糖 B . 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时,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浮色 C .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所用试剂为现配的斐林试剂 D . 鉴定蛋白质时,加入特定试剂A液和B液后还要水浴加热
  • 1. (2024高一下·南山开学考) 某同学分别向 A-E5支试管中加入适宜浓度的唾液淀粉酶2mL,调节各试管的pH,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 2%的淀粉液2mL。37℃保温10min后,加入斐林试剂显色结果如表。请回答问题:(注: 表中“+”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试管编号

    A

    B

    C

    D

    E

    pH

    5.6

    6.2

    6.8

    7.4

    8

    红色深浅

    +

    ++

    +++

    ++

    +

    1. (1) 本实验的探究课题名称为。实验的自变量为,无关变量可能有(至少写出两个)。
    2. (2) 在本实验中,斐林试剂检测的物质是
    3. (3) 实验表明该酶的最适 pH在左右,高于或低于时酶活性
    4. (4) 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甘蔗汁富含糖类且近于白色,可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 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浮色 C . 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 D . NaOH溶液为斐林试剂与葡萄糖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有差异。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马铃薯块茎提取液,结果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等还原糖。
    2. (2) 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并且提取液的颜色,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3. (3) 检测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操作步骤:取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mL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4. (4) 结果分析: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多少可通过比较进行估量。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某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果肉为白色的果实,欲鉴定其组织中的有机成分。下列相关操作或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所用试剂为斐林试剂 B . 加入碘液出现蓝色,说明果实中含葡萄糖 C . 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后使用 D . 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时,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浮色
  • 1. (2024高一上·镇江期末)  兴趣小组为研究酶的特性,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1

    在含淀粉的琼脂培养基(琼脂是一种透明凝固剂,不提供营养)上设置6个大小相同的圆点,编号A~F(见图)

    2

    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圆点A~F

    A

    B

    C

    D

    E

    F

    清水

    新鲜唾液

    煮沸后的唾液

    强碱混合的唾液

    面包霉培养液

    2%的蔗糖酶溶液

    3

    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2h后取出


    加入碘液处理1min后用清水缓流冲洗,观察圆点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蓝色

    棕色

    蓝色

    棕色

    蓝色

    1. (1) 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2h,该处理的目的是。圆点A和B对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的机理是
    2. (2) 圆点B与F对比,可初步证明酶具有专一性,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 (3) 圆点C与D的颜色变化(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圆点E出现棕色,说明面包霉能分泌
    4. (4) 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斐林试剂进一步检测以证明酶的专一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I.在上述实验步骤3之后,切取圆点B和F部位的琼脂块,分别放入编号为a和b的两支洁净试管;

      Ⅱ.分别滴加2mL斐林试剂,再将两支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观察a和b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

      ①斐林试剂配制的要求有

      ②若两支试管都生成砖红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原因是琼脂培养基中掺杂了还原糖。为排除干扰因素,可对实验进行改进,请写出简要设计思路:

  • 1. (2024高一上·南京期末)  草莓是一种冬季常见水果。以下关于草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莓保存时需要放在无氧环境降低呼吸作用损耗 B . 草莓不适宜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因为存在颜色干扰 C . 草莓富含K元素,大量食用会造成微量元素K超标 D . 草莓果肉富含糖,糖是由果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请据图回答:

    1. (1)  酶的作用机理是。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中代表酶分子的是(填标号) 。假如在②充足且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①的浓度,(填“能”或“不能”)提高最终产物量。酶有一些重要特性,图甲能体现的酶特性是
    2. (2) 据图乙分析,与b点相比,限制d 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限制c 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理论上,若分别在pH为6、7、8时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填“相同”或“不同”)。
    3. (3) 某同学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先取A、B 两支洁净的试管,A 管加入5mL的淀粉溶液,B管加入5mL的蔗糖溶液,再分别滴加适量且等量的淀粉酶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滴加碘液检测。该同学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但他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该结论,原因是,你给他的建议是
  • 1. (2024高三下·武汉开学考)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 .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 将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会使其由蓝变绿再变黄 D .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