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博罗二模)  小芳受“曹冲称象”故事的启发,自制了一个“浮力秤”。如题图甲所示,将一个高为25cm的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放入水中后漂浮(水未进入杯内),此时玻璃杯的外底面距水面的竖直距离为10cm,已知玻璃杯的底面积为(水的密度为)。

    1. (1) 玻璃杯的外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a,玻璃杯的质量为g;
    2. (2) 接着,小芳在距玻璃杯外底面cm高的杯壁处画了一条刻度线,并在此刻度线处标注此时称量的物体质量为0g;然后将一个质量为200g的砝码放入玻璃杯中,在玻璃杯壁上又画了一条刻度线,且在此刻度线处标注此时称量的物体质量为g;
    3. (3) 请你帮助小芳在图乙的坐标纸中,画出她自制的“浮力秤”所称量的物体的质量m与玻璃杯外底面距水面的竖直距离h之间的关系图像;
    4. (4) 如果想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提出一个可采取的办法:
  • 1. (2024八下·娄底月考) 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鸡蛋在甲杯中悬浮,在乙杯中漂浮,且两杯液体的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B . 鸡蛋排开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为 C . 鸡蛋受到两种液体的浮力关系为 D .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
  • 1. (2024八下·娄底月考) 下列有关一名中学生的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体重50牛 B . 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 C . 潜水时所受的水的浮力500牛 D . 从一楼走到五楼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500瓦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如图,重为200N的正方体形薄侧壁玻璃槽,底面积为 , 放在水平台面上,向槽中加水至水深0.4m()。

    (1)求水对玻璃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2)将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测出该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求该物块的密度;

    (3)用力垂直向下作用在物块的上表面,使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并保持静止,求此时力F的大小。

  • 1. (2024·岳阳二模) 如图,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盛有不同液体,现将同一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处于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小 B . 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C .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D . 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小
  • 1. (2024·云南模拟) 如图所示的茶壶,壶嘴与壶身构成。向放有茶叶的壶中倒入热水,水的颜色逐渐变深,茶香四溢,这是现象。当水面上的茶叶渐渐变大,缓缓下落时,茶叶受到的浮力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 (2024·厚街二模)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课上,小立选用一实心物块、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等进行探究。

    1. (1) 如图,b中物块所受浮力大小为N:
    2. (2) 分析图三次实验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 (3) 分析图a、d、c三次实验,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
    4. (4) 由图中数据可知,物块的体积为cm3 , 盐水的密度为kg/m3
    5. (5) 小立还用一根长为20cm的吸管,在吸管的一端塞入一些钢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两端封闭起来自制密度计进行验证,如图所示,其中H=14cm、h=12cm,该密度计测得某液体的密度为g/cm3 , 此“密度计”相邻密度刻度线间距是(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 1. (2024九下·东莞模拟) 图所示,在地球上将一个塑料小球放进装有一定体积水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已知小球的质量为 0.15kg, 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 若处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小球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仍将小球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小球 (选填“受到”或“不受”)浮力.(g=10N/kg)

  • 1. (2024·新兴二模) 在炎热的夏天,喝冰镇白开水既解渴又解暑。如题7图所示,在装有凉白开水的玻璃杯中放入冰块,冰块漂浮在水面上。不考虑水的蒸发,当杯中的冰块全部熔化后,杯中水面(ρ=1.0×103kg/m3 , ρ=0.9×103kg/m3)

    A . 上升 B . 下降 C . 不变 D .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 1. (2024·南宁模拟) 在“研究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选取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若干小球放入水中(水深大于小球直径,且水不溢出),如图所示,测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 , 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0.2

    0.6

    0.8

    1.0

    1.2

    1.4

    (Pa)

    100

    300

    400

    500

    500

    500

    (Pa)

    100

    400

    500

    600

    700

    1. (1) 分析实验序号1、2、3中的数据,可知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小球处于(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2. (2) 分析表中数据,实验序号2中的大小应为Pa;
    3. (3) 比较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当小球体积相同时,越大,
    4. (4) 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5、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体积相同的小球浸入水中,当时,(选填“有关”或“无关”);
    5. (5) 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4中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体积相同的小球浸入水中,当时,(选填“>”“<”或“=”);
    6. (6) 若其它器材不变,换用体积相同,密度为小球做进一步实验探究,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实验结论,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a,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Pa。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