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能源紧缺的现状下,可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照如表所列添加相应试剂.


    试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X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0.3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Y



    微生物C提取液



    0.1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检验葡萄糖的生成量,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1

    2

    3

    4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①表格中实验添加试剂的量X、Y分别是 、 .

    ②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无关变量是  (至少3个)

    ③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④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目的  

    ⑤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

  • 1.

    红细胞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时,我们可以选用动物的血液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时,首先对红细胞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蛋白,洗涤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

    2. (2) 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入 充分搅拌,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 (3) 分离蛋白质分子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凝胶色谱法(如图),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①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 ,原因是

       

      ②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 .

    4. (4)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为 和纯度鉴定.

  • 1.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表中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0min.

    (3)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4)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C

    回答相关问题:


    1. (1) 填写表中的数值:A .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以及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

    3. (3) 本实验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 .

    4. (4) C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应为 (用“+”或“﹣”的数量表示).

    5. (5)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种酶的活性大小的关系为 .三种酶的活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1.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 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

  • 1.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  ,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 (用“+”或“﹣”表示).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3. (3) 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  .

    4. (4) 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1.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X

    Y

    Z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 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 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 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                           ,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 (1)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

    2. (2) 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  、  (单位mL);该步骤的作用是

    3. (3) 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4. (4) 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  .

    5. (5) 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 进行改变.

  • 1. 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mL)

    2

    2

    2

    A

    pH=8缓冲液(mL)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mL)

    1

    1

    B

    1

    甲生物提取液(mL)

    C




    乙生物提取液(mL)


    D


    丙生物提取液(mL)



    E

    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总体积(mL)

    3.8

    3.8

    3.8

    3.8

    滴加等量的碘液

    实验结果

    颜色深浅程度

    ++

    +

    F

    注:“+”显色,“+”越多显色越深;“﹣”不显色


    1. (1) 表中A的数值为 ,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 (用“+”或“﹣”表示).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两种即可).

    3. (3) 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1.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英文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A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B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C



    微生物C提取液



    0.1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2﹣3min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试管号

    1

    2

    3

    添加提取液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 , 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 .

    (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仅从酶结构上考虑,原因有 .

    (3)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 1.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  ,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细菌内合成和分泌分解酶的细胞器有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温度

    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






    石油降解酶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

  • 1.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⑧处应是 .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