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小曲白酒以大米、大麦、小麦等为原料,以小曲为发酵剂酿造而成。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好氧微生物霉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细菌。酿酒的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关于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发酵坛密封不严可能会导致酒变酸 B . 蒸熟的原料立即加入糟醅后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 C . 糖化主要是利用霉菌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 酿造白酒的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以下是以泡菜坛为容器制作泡菜时的4个处理:①沸盐水冷却后再倒入坛中;②盐水需要浸没全部菜料;③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④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主要是为了防止菜料表面的醋酸杆菌被杀死 B . ②的主要目的是用盐水杀死菜料表面的杂菌 C . ③是为了使气体只能从泡菜坛排出而不能进入 D . ④可检测到完整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我国早在9000年前就可以运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作果酒时,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pH等措施降低杂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B . 利用酵母菌进行传统酿酒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无氧的条件 C . 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D . 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下列关于豆腐乳制作的相关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加盐腌制豆腐乳时,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B . 青霉、曲霉、酵母、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豆腐乳发酵 C . 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来生产豆腐乳 D . 卤汤中酒的含量过高,豆腐乳成熟的时间会明显提前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安徽徽州毛豆腐是通过人工接种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绒毛,其中主要的微生物是毛霉。豆腐经过发酵后所含的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经烹饪后味道鲜美。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毛霉菌与乳酸菌的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B . 豆腐可以看作给毛霉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C . 吃腐乳时,腐乳外部的“皮”是细菌繁殖形成的 D .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肽酶可将蛋白质最终转化为氨基酸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月考)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菌种都是(    )
    A . 异养生物 B . 需氧型生物 C . 原核生物 D . 自养生物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月考)  某同学在制作泡菜前,查阅资料得知,可以向泡菜坛中加入一些“陈泡菜水”。在制作泡菜时,他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制作出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食盐浓度过高、发酵温度过低等 B . 泡菜制作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C . 泡菜制作过程中加入的“陈泡菜水”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D .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越积越多,因此泡菜的取食时间越早越好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月考)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B . 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 C . 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D . 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下列对相关操作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泡菜制作:煮沸、冷却盐水→蔬菜处理、加调料、装坛→加盐水→无氧发酵→泡菜 B . 果酒制作:挑选葡萄→剪枝→冲洗→无氧发酵→果酒 C . 酵母菌的纯培养: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 D . 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与计数:土壤取样→样品稀释→涂布平板→培养与观察→计数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其产物乙醇与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 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 。
    2. (2) 第二阶段是在 (微生物名称)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该菌细胞结构中 (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根据该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 条件下才能完成;该阶段反应式可表示为 。
    3. (3) 果醋制作是否成功,除了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等进行初步鉴定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 进一步鉴定。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