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安徽) 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传统方法是SnCl2—HgCl2—K2Cr2O7滴定法。研究小组用该方法测定质量为ag的某赤铁矿试样中的铁含量。

    【配制溶液】

    ①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

    ②SnCl2溶液:称取6gSnCl2•2H2O溶于20mL浓盐酸,加水至100mL,加入少量锡粒。

    【测定含量】按如图所示(加热装置略去)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已知:氯化铁受热易升华;室温时HgCl2可将Sn2+氧化为Sn4+ , 难以氧化Fe2+可被Fe2+还原为Cr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仪器在本实验中必须用到的有 (填名称)。

    2. (2)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配制SnCl2溶液时加入锡粒的原因:
    3. (3) 步骤Ⅰ中“微热”的原因是 
    4. (4) 步骤Ⅲ中,若未“立即滴定”,则会导致测定的铁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5) 若消耗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VmL,则ag试样中Fe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c、V的代数式表示)。
    6. (6) SnCl2—TiCl3—KMnO4滴定法也可测定铁的含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SnCl2和TiCl3将铁矿石试样中Fe3+还原为Fe2+ , 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①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方法相比于SnCl2—HgCl2—K2Cr2O7滴定法的优点是 

      ②为探究KMnO4溶液滴定时,Cl在不同酸度下对Fe2+测定结果的影响,分别向下列溶液中加入1滴0.1mol•L﹣1KMnO4溶液,现象如表:


      溶液

      现象

      空白实验

      2mL0.3mol•L﹣1NaCl溶液+0.5mL试剂X

      紫红色不褪去

      实验ⅰ

      2mL0.3mol•L﹣1NaCl溶液+0.5mL0.1mol•L﹣1硫酸

      紫红色不褪去

      实验ⅱ

      2mL0.3mol•L﹣1NaCl溶液+0.5mL6mol•L﹣1硫酸

      紫红色明显变浅

      表中试剂X为 ;根据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1. (2024·安徽) 精炼铜产生的铜阳极泥富含Cu、Ag、Au等多种元素。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从铜阳极泥中分离提取金和银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 (2) “浸出液1”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3. (3) “浸取2”步骤中,单质金转化为HAuCl4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浸取3”步骤中,“浸渣2”中的 (填化学式)转化为
    5. (5) “电沉积”步骤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沉积”步骤完成后,阴极区溶液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6. (6) “还原”步骤中,被氧化的N2H4与产物A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 (7) Na2S2O3可被I2氧化为Na2S4O6。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的结构为(a)而不是(b)的原因:

  • 1. (2024·安徽) 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利用Na2S、FeS和H2S处理水样中的Cd2+

    已知25℃时,H2S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1 , Ka1(H2S)=10﹣6.97 , Ka2(H2S)=10﹣12.90 , Ksp(FeS)=10﹣17.20 , Ksp(CdS)=10﹣26.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a2S溶液中:c(H+)+c(Na+)=c(OH)+c(HS)+2c(S2﹣ B . 0.01mol•L﹣1Na2S溶液中:c(Na+)>c(S2﹣)>c(OH)>c(HS C . 向c(Cd2+)=0.01mol•L﹣1的溶液中加入FeS,可使c(Cd2+)<10﹣8mol•L﹣1 D . 向c(Cd2+)=0.01mol•L﹣1的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所得溶液中:c(H+)>c(Cd2+
  • 1. (2024·安徽) 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

    50

    8

    6

    50

    2

    6

    50

    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2.0mol•L﹣1•h﹣1 B .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8H+═2Fe3++Se+4H2O C . 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 .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的去除效果越好
  • 1. (2024·安徽) 我国学者研发出一种新型水系锌电池,其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分别以Zn﹣TCPP(局部结构如标注框内所示)形成的稳定超分子材料和Zn为电极,以ZnSO4和KI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标注框内所示结构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 B . 电池总反应为:+ZnZn2++3I C . 充电时,阴极被还原的Zn2+主要来自Zn﹣TCPP D . 放电时,消耗0.65gZn,理论上转移0.02mol电子
  • 1. (2024·安徽) 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 . 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 B . 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 C . 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 D . 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催化剂形貌的优化会影响生产效率。可做烟气脱硝工艺的固相催化剂。

    已知:

    ⅰ.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易分解为难溶于水的固体;

    ⅱ.一般情况,析晶速率越快,晶粒尺寸越小。

    1. (1) 基态P原子的核外电子有个空间运动状态,Ag、P、O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 (2) 某研究组调控反应条件控制晶体形貌。

      ①常温下,向银氨溶液逐滴加入溶液制得晶体,完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在不同pH条件下,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制得磷酸银收率如图1所示。样品A的晶粒较小,请从平衡移动与速率的角度解释原因

      图1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A中杂质含量最高

      B.可加入盐酸调控体系的pH制得不同样品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时,溶液中减小

      D.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得到晶粒尺寸与上述样品相同

    3. (3) 研究组发现:溶液与0.2 溶液等体积混合也能制得

      ①刚开始生成沉淀时,溶液中的

      ②常温下溶液中含磷物种的分布系数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磷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

      图2

      ③体系中第一步电离决定,可表示为 , 当生成沉淀时,溶液中至少为(写出计算过程)。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V有“工业味精”之称。工业上提取钒的工艺有多种,一种从钒页岩(一种主要含Si、Fe、Al、V元素的矿石)中提取V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酸浸”时有生成;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萃取”时离子的萃取顺序为

    可以相互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焙烧”时可添加适量“盐对”NaCl-与钒页岩形成混合物,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滤渣1”除掉的主要杂质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3. (3) 作用是将转化为 , 转化的目的是,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 (4) ①“沉钒”时,生成沉淀,“步骤X”应该加入(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写出“沉钒”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以“沉钒率”(沉淀中V的质量和钒页岩中钒的质量之比)表示钒的回收率如图9所示,温度高于80℃时沉钒率下降的原因是

      图9

    5. (5) ①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在不同的pH下可以得到不同聚合度的多钒酸盐,其阴离子呈如图10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其中一种酸式钒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 , 其中

      图10

      ②V的另一种氧化物的立方晶胞如图11所示,则在晶胞中,黑球代表的是原子。

      图11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滴定法是用于测定溶液中微粒浓度的重要方法。某实验小组利用滴定法测定碘酒中碘的含量。
    1. (1) 配制稀碘液:移取10.00mL碘酒,准确配制100mL稀碘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从下列图中选择,填选项)____。
    2. (2) 测定碘含量:每次取25.00mL稀碘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后,用浓度为0.1000 标准溶液滴定,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的用量/mL

      稀碘液的用量/mL

      1

      21.32

      25.00

      2

      20.02

      25.00

      3

      19.98

      25.00

      已知:

      ①第1次实验溶液的用量明显多于后两次,原因可能是

      A.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溶液变色,即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产生

      D.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②该碘酒中碘的含量为。(已知

    3. (3) 借鉴(2)的方法,用如图所示的流程测定海带中的碘含量。

      ①加入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②预测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在实验时却发现溶液变色片刻后,恢复滴定前的颜色。继续滴加 , 溶液变色片刻后再一次恢复原色。

    4. (4) 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该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并不能较快地氧化待测液中的

      提出猜想:过量的将生成的重新氧化成碘单质。

      验证猜想:将2mL待测液、2滴0.1 溶液、2滴淀粉溶液和混合,用溶液滴定,若待测液变为无色后又反复变色,则证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疑问:什么物质反复氧化碘离子。

      寻找证据:按图7的流程,用量改为少量,氧化后的待测液静置半小时,利用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测定滴定过程中电势的变化,待溶液变色后停止滴定,溶液恢复原色后继续滴加至溶液变色,循环往复,得到图8所示的曲线。

      图8

      已知:

      ⅰ氧化性物质的电势值高于还原性物质:

      ⅱ一定条件下,氧化性物质的浓度越高,电势越高,还原性物质浓度越高,电势越低。

      a-b段电势升高的原因是(填化学式)被氧化。由a-b段电势变化的斜率小于b-c段可推测溶液反复变色的原因是

      优化流程:将用氧化后的待测液,再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待测液变色后不会恢复原色。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利用双极膜电解含有的溶液,使转化成碳燃料,实现了还原流动。电解池如下图6所示,双极膜中水电离的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银网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 . 双极膜b侧应该用质子交换膜 C . 阴极电极反应为: D . 双极膜中有0.1mol 电离,则阳极附近理论上产生0.05mol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