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导学二[语言品析]读完这篇文章后,小文和小语就本文的语言展开了如下对话:

    【对话一】

    小文:文章开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句话真优美啊!

    小语:是啊。“大地苏醒”具体表现为

    小文:作者这样的表达,除文辞优美外,还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对话二】

    小文:“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里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小语:我也认为这里的表达具体又准确。如句中的“ ”“”看上去是模糊的表达,但实际上符合植物的花期不可能绝对准确这一现象。在没办法用准确数字时使用约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文:是的,确数、约数、限定词等,都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 1. 导学一[顺序追踪]
    1. (1)  大声朗读课文第2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2)  默读课文第7—10段,在文中圈出标明次序的词,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 (3)  结合前两题的内容,我的发现是:课文先按照 的先后顺序排列,再按照依次排列,条理非常清晰。
  • 1. 预学三[初识语言]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特点,并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开头第1—2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四季风景画:“草木萌发”写出春天草木苏醒的情态,“  ”描绘出春天燕子归来时的轻捷洒脱,“孕育”写出夏季植物的旺盛的生命力,“簌簌落叶”写出,“衰草连天”写出 ,“ ”写出严冬大雪满地的酷寒。 这些优美的词句,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犹如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而第3—12段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以第7段为例:“首先是纬度”中的“首先”一词表明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值得指出的是”提醒读者特别关注;“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一句中的“如”表明这里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比北京早开二十天”“只比北京早十天”通过 、 的说明方法,说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 1. 预学二[问题导航]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 阅读此类文章时,要借助关键句段(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过渡段),厘清文章的思路。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段,并思考:作者主要回答了哪些问题?

    ①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 1. 预学一[作家其人]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推动物候观测,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地写上了“局报”二字。简单了解竺可桢后,我对他的印象是 。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1)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何种说明方法?
    2. (2)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 (3) 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比北京来的得早,对吗?为什么?
    4. (4) 画“【】”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的?
    5. (5) 指出这下面诗句表现了哪种物候现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 1. 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后,班级举行“物候与自然”主题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 (1) 小明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并摘录了其中四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联系从《大自然的语言》中学到的物候学知识,分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原因。
    2. (2) 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了的消息。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 1. (2022山东泰安中考,7—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①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③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1) (★★☆)选文第三自然段各句的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2. (2) (★★☆)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3) (★★☆)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4. (4) (★★★)下列诗句内容没有体现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
  •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经典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文章。 B .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 . 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使我明白了加强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D . 【新素材·在轨建造空间站】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展了长达6个月的空间站驻留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正式进入了在轨建造阶段。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候鸟去来,草木荣枯 , 四季在不经意间更替。 B . 小杰出了一张专辑后就在歌坛上销声匿迹了。 C . 春天一到,公园里花香鸟语 , 充满了生机。 D . 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 , 屡教不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