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射洪月考)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海燕》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高傲飞翔、勇敢搏击,刻画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敢于搏击风浪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 B . 《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讲述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苦人”形象,走达了作者“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刻地批判了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病态的社会。 C . 《不求甚解》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D . 《屈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屈原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凝练。“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运用排比和呼告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势、抒发了屈原对风的呼唤与渴盼。
  • 1.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②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该知道它的由来。

    ③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因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

    ④普遍的说法是由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来。

    ⑤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

    ⑥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

    ⑦除此之外,端午节的由来还有有关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的说法。

    A . ②④①⑤⑥③⑦ B . ①⑥②④③⑦⑤ C . ④①⑥②⑦③⑤ D . ②④①⑥③⑤⑦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liào)          光(xuàn)    木(gěng)    徘(huái) B . 睨(pì)                 立(chù)     波(lán)     污(huì) C . 待(nüè)           衣(xuán)    首(jī)      瘦(xuē) D . (tíng)         射(bìng)    利(xī)      驰(chěng)
  •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稽首”是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B . 本文节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作还有历史剧《女神》《星空》等。 C . “长跪”是指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跪时腰部挺直,表示敬意。 D . 屈原是我国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 1. 端午前夕,学校将组织主题为“屈原”的演讲比赛。小文找来资料研读,准备演讲内容。

    如水的放逐

    朱以撒

    ①又是端阳了,我们想起了屈原。

    ②不可否认,这缕汨罗江上的不沉之魂,已经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爱国范式。我和大家一样感动,为他的爱国而不惜捐躯,为他的正义而不卖身求荣。

    ③但起初在大学抱紧绚丽的《离骚》时,我尚不知他的楚国究竟是怎样的世界。待到我学会查阅资料,我终于把楚国给查出来了。

    ④书上说:楚国本是丹阳一带(今湖北西部地区)的古老部族,到了战国,巴东以下长江南北归入了它的版图。屈原的一生就系在楚国的国运里,为其生又为其死,可谓忠贞不贰了。

    ⑤约在楚怀王十五年,做过左徒的屈原被疏黜,退居汉北。屈原以为怀王偶然为小人所惑,一定会有云开雾散之时。大约在楚怀王十九年,由于蓝田之战,屈原被迫离职远游,他觉得还是很有希望返回的。果然,楚怀王末年,楚国在军事和外交上接连失利,只能再度起用屈原。时日如水,大约在楚顷襄王七年,屈原做了秦楚议和的牺牲品,被放逐陵阳。他经洞庭湖,溯沅水,过辰阳,上溆浦,边走边吟,不时回望朝廷的方向,然而召他回去的终究只是滔滔江水,他扑向了汨罗的怀抱。秦国野心勃勃,楚国早就腐朽了,十个屈原也无济于事。这也决定了屈原只有一死了之。

    ⑥春秋战国时期,风云变幻,君王喜怒无常,奸佞常胜于君子,这个时期的很多人都有着无可奈何的过客般的痛楚。可是这时的人似乎也特别有执着的精神,如管仲、申包胥、勾践,锲而不舍,矢志于事业,全身心地托付,使今人灵魂战栗。屈原始终持抱不放,一次次遭受重创,以至让我写到这里隐隐作痛。

    ⑦只能多谈些他的诗了。

    ⑧屈原是很爱自己的,他的自恋在很长的时间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在诗里,他总是佩戴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诗歌里有许多令人眼亮的比喻,香草幽花,美人珍禽,如瑶璎相衔而出。这种内在的清洁孤独,洋溢着文人一以贯之的精神秉性。

    ⑨失宠怀王,积怨南后,同僚猜忌,学生背叛,使他所到之处,无论是郢都、秭归、沅湘、陵阳、溆浦、汨罗,都是孑然一身。他的文字像他行经的水流一样,回旋往复,永远指向同一个地方,在他不断回望的故国王宫里,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正在寻欢作乐吧,而怀王总不至于如此冷漠寡情吧,可怎么总让自己在宿命的怪圈里走不出来呢?他变得不爱与人相交,却爱自言自语。他的情感放逐开始走向广阔辽远,瑰丽无比。

    ⑩我比较信服某个研究者所云,《离骚》是屈原势单力薄时求助于巫术的过程展示。南楚素来有以花草娱神的习俗,在巫术幻影的描绘中,才会有天国神游。卜一卜未来,权为回归的日子许个愿吧。

    ⑪与日、月、风、雷诸神频频交接,这些翩翩而来的美丽幻影抚慰着他焦灼的心灵。而当幻象收起最后一缕浪漫时,屈原嘴角的笑意就凝固了,现实的苦痛又一次涌上了心头。

    ⑫其实,屈原理应振作起来,我是把后来的左思和他相比而说的。当年,一篇《三都赋》使左思一举成名,不久,接纳他的上流社会又使他失望,他在《咏史诗》里记录了他由急切到厌恶,由希望得到承认到不屑世俗毁誉的历程。最终,左思主动远离荣华,回归本真。在这心灵超越中,他对自我的肯定,涌涨着庄严的潮水,形成了特有的“左思风力”,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⑬爱国救国,对于人而言,总是太大的题目。先学会自救吧,像左思那样,救赎身体,救赎灵魂。可是,屈原没能完成自救,他以投江的方式毁坏了身体,令政敌们始料不及。

    ⑭楚国衰弱了,秦国强大起来,屈原最痛心疾首的莫过于此。他那么地爱楚国,爱着楚国的文化,他的纸面上,总是生长着茂盛的江蓠、薜芷、幽兰、芰荷、芙蓉这些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这些花草,让人想起了清洁、高雅、素净,想起楚文化独有的特征。这些诗章,使我们嗅到楚风楚雨,飘进耳鼓,漫上心田。屈原的投江,他的想不开是我素来反对的。我喜欢的是他那种刻入骨髓的真爱,九死而不悔,

    ⑮爱国的屈原、诗人的屈原,总是随着端阳的临近,再次为我们耳熟。岁月远去了,屈原成了一批人命运的注释,苦役的行程使他们成了璀璨的星座,排列在永恒的苍穹下。

    (选自《古典幽梦》,有删改)

    1. (1) 小文为了解屈原的形象,梳理了文章内容,请你帮他完善。

      “爱国者屈原”

      ⑶楚怀王末年,屈原被再度

      起用。

      ⑷约在楚顷襄王七年,屈原被放逐陵阳。

      失意的人生,诗意的生命

      “诗人屈原”

      ⑸以香草等物来象征其清洁孤独的精神。

    2. (2) 读完本文后,小文初定了演讲主题“屈原,我为你呐喊”。他还能在演讲中继续举左思的事例吗?请你加以分析,阐述理由,供他参考。
    3. (3) 为了充实演讲内容,小文需查阅哪些资料来多角度理解屈原?请你给他一些建议。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屈原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人们的无限景仰。 B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三年利刃出鞘,雷霆万钧,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C . 他是个性格果断之人,做任何事都不会犹豫不决、拖泥带水。 D . 辩论赛上,正方代表才思敏捷,他那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 1. 【学科素养】学校拟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戏曲社团做了一些信息搜集和调查工作,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豫剧,发源于中原,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豫剧用河南方言念唱,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由于方言语音的不同,豫剧在河南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等四派,有数百年的历史。

    材料二 “戏曲进校园”实施方式受欢迎程度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

    音乐老师课堂上进行戏曲教学

    学校组织学生去剧院观看戏曲演出

    参加学校组织的戏曲社团

    请戏曲剧团来学校演出

    学生

    38%

    80%

    66%

    96%

    老师

    89%

    72%

    53%

    94%

    1. (1) 【语言运用】学校邀请河南省豫剧演艺社到校演出,你担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向大家简要介绍豫剧。(60字以内)
    2. (2) 【思维能力】【跨学科·数学】学校随机对你们班的师生做了“戏曲进校园”实施方式受欢迎程度的调查,请根据材料二,归纳两条主要信息。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汉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咆哮(páo) 诡谲(jué) 收览 B . 瘦削(xiāo) 伫立(zhù) 拘躬 C . 非难(nán) 稽首(jī) 犀利 D . 国殇(shānɡ) 睥睨(pì) 靳尚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B .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茶馆》等。 C .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种文体。 D .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它是剧本的附件,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 1. 【新考法·情境式命题】学校戏剧社准备将下面这篇小说改编成戏剧来演出。作为学生导演,你研读改编前的文本。

    彼此守望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了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但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被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在里面,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里外可以互相看见的铁艺门。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但显得破了,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有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四周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⑥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后来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被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彻底释然。

    ⑦孙子说,[甲]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⑧他在公园待的时间比任何人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

    ⑨孙子也来过,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孙子回过头,看到爷爷,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谁也不能说这个少年亵渎了英烈。

    ⑩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的心里也涌动着一份幸福。

    ⑪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

    ⑫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都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人搏斗牺牲的,还是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抑或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⑬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在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⑭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乙]在碑身上多擦几下,多停片刻。

    ⑮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⑯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心和眼睛也潮湿起来。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了欢闹,笑声又荡漾起来。

    ⑰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8月3日,有删改)

    1. (1) 你发现可以用由反义词组成的并列短语来概括小说内容,如“雨天和晴天”“老人和小孩”。你又拟写三组,以此帮助演员快速把握全篇内容。
    2. (2) 你把对文中两处画线句的思考写下来,方便给演员说戏。

      ①老人听到孙子说的这句话([甲]句),可能发出怎样的内心独白?

      ②老人面对李云峰的墓碑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请根据[乙]句揣摩行为背后的原因。

    3. (3) 小奇为戏剧选配了后人致敬先烈的歌曲《错位时空》(五四特别版)。你认为下列歌词与本文题目“彼此守望”特别贴合,于是写下具体分析。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

      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

      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

      在心中心中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