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增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从选文来看,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他们的论点分别是什么?结合内容分析甲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观点。
  • 1. (2023九上·番禺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蹴尔而与之。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1) 故不为苟得也。 
    2. (2) 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3. (3) 故有所不辟也
    4. (4) 是亦不可以
    5.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 (6) 万钟于我何加
    7. (7) 贤者能勿 
    8. (8) 尔而与之
  • 1. 重点句子翻译。
    1. (1)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3)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 (4)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原文填空。
    1. (1)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 (2)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3. (3) 《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4. (4) 《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5. (5) 《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6. (6) 文中开头把“鱼”比作“”,把“熊掌”比作“”,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生动阐明“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 1.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 . 本文第1段最后几句话是对本文论点的补充说明。最后一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点明了孟子“性善论”观点的普适性。 C . 本文第2段三字短句起始,继而三组对比铺排,反问振聋发聩,气势充沛。结尾句“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贤者与生俱来的“辞让之心”。 D .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鱼和熊掌对比,生和死对比,从前和如今对比等。 B . 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当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 . 作者以浅显的类比和严谨的说理阐述“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能高于生命。 D .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为的鄙视,以及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
  • 1. 课外文言文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之乎?’必不为。何故?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4. (4)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争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5. (5) 墨子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万事莫贵于义”这一观点的?
  •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1.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一箪食,一 B .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 鱼,我所 D . 是亦不可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