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薛城模拟)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化学小组同学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反应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x

    7.5

    5.0

    2.5

    1.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表中x的值为
    2. (2) 计算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 (3)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实验所用的稀硫酸,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配出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 (2024九下·薛城模拟)

    项目式学习——自制松花蛋

    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

    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涩味减轻,他们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 , 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

    【分析推理】

    (1)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A:(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3)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A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

    【反思总结】

    (4)判断化学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

    【任务三】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

    同学们戴上手套,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

    (5)从安全的角度说明“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项目拓展】

    (6)为了使松花蛋产生美丽的松花,传统工艺中加入密陀僧(主要成分为氧化铅)。目前密陀僧已逐渐被硫酸锌取代,制得无铅松花蛋。从人体健康角度分析这一工艺改进的原因是
  • 1. (2024九下·薛城模拟)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检验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填字母符号)。
    4. (4) 实验室若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B→→F,验满的方法是
  • 1. (2024九下·薛城模拟) 工业上用废黄铜粉末(主要成分为铜和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浓)

    1. (1) 溶解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 (2) 方案Ⅰ焙烧炉中通入足量氧气的目的是
    3. (3) 酸浸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方案Ⅱ中固体B进入氧化池前需先洗涤,证明固体B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案是
    5. (5) 分析上述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 1. (2024九下·薛城模拟) 海水晒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利用该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
    1. (1) 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2. (2) 《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的主要步骤为:

      I.将黄卤(所含杂质主要为氯化钡)和黑卤(所含杂质主要为硫酸镁)按比例混合后过滤。

      Ⅱ.滤液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

      Ⅲ.用“花水”冲洗粗盐制得精品盐。

      ①步骤I中两种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硫酸镁。为不影响食盐的产率,“花水”最好是(填字母)。

      A.蒸馏水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饱和氯化镁溶液                    D.饱和氯化钡溶液

  • 1. (2024九下·薛城模拟) 今年是侯德榜《纯碱制造》一书出版91周年。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水、氨气为原料,既能制备纯碱 , 又能制得氮肥。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流程图中反应①的原理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 B . 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 C . 俗称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 操作Ⅰ后得到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可作氮肥,能使植物茎秆粗壮,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牙膏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其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发泡剂、润滑剂和一些其它添加成分,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的摩擦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牙蒋中常用的摩擦剂是CaCO3、Al(OH)3、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

    Ⅱ.SiO2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

    Ⅲ.Al(OH)3可溶于过量NaOH溶液。

    【初步探究】

    (1)取少量摩擦剂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一定没有,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有气泡生成的原因

    【提出猜想】

    (2)该摩擦剂样品的成分是:猜想①:CaCO3;猜想②:

    【设计实验】小亚同学设计了如下定量实验,用来确定猜想。

    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3)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A装置的作用是

    【得出结论】

    (4)实验前称得摩擦剂样品的质量为10g,反应后称得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3.3g,可得出结论,猜想成立。

    【反思交流】

    (5)小宇同学提出,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可另取摩擦剂样品加入过量NaOH溶液,观察到(填现象),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

  • 1. (2024九下·福州模拟)

    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如图1),待收集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1)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将100mL量筒装满100mL水或食盐水的操作是

    (3)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更多的是(填“水”或“食盐水”)。

    (4)海洋封存可能带来的危害是(写1点)。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5)小柯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与水被植物油隔开(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的溶解情况

    (6)①小悦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植物油、水(植物油分子用【油】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是否会进入水中,你的实验方案是

  • 1. (2024九下·南宁模拟)

    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干果,发现袋里有一小纸包,上面标明“铁系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这包脱氧剂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①这种铁系食品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②活性炭和氯化钠是辅助材料,能提升脱氧效果。

    ③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常用于Fe3+的检验。

    【提出问题】

    (1)此包食品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

    假设1:铁粉没有变质

    假设2:铁粉部分变质

    假设3:铁粉全部变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A。

    产生大量气泡。

    脱氧剂中含有

    烧杯中溶液呈浅棕黄色,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

    脱氧剂中含有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

    【实验探究1】

    (2)写出①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假设2正确。

    【实验探究2】

    (3)小明为证明此包食品脱氧剂中还有氯化钠,再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2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证明,食品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评价】

    (4)小亮认为小明的检验方案并不能证明氯化钠的存在。你认为其原因是
  • 1. (2024九下·南宁模拟) 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用废旧电池炭包制备纯MnO2 ,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焙烧MnCO3制取MnO2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2CO2+2Mn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将炭包粉碎,目的是
    2. (2) 加入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过滤II后洗涤滤渣,证明滤渣已洗净的方法是
    3. (3) 焙烧MnCO3的过程中,固体产物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若把焙烧46.0gMnCO3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产物质量为g。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