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探究一: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 (1)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室通常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 (3) 若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装置E,气体应从 (填“b”或“c”)端导管口进入。
    4. (4) B装置中,当反应开始后,锥形瓶内气体增多,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 (填“高于”或“低于”)锥形瓶内液面。
    5. (5) 装置F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通过装置G产生的现象证明CO2具有 的性质。
    6. (6) 探究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仪器a的名称是 

    7. (7) 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合理的做法是实验安全、环保和顺利进行的保证。

      ①装置A开始加热时,应先使试管 受热,然后再对药品所在的部位加热。

      ②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③为减少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在集气瓶中预留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
    1. (1) 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2. (2)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图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若该气体为10mL,则正极气体为 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生活中我们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4. (4) 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④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实验探究铁锈蚀是否与水有关 B .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C .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长征5号”的助推器是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的,航空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馏而来,十二烷(C12H26)是航空煤油中的成分之一,关于C12H2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十二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 十二烷由12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C . 十二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00% D . 十二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如图为某品牌巧克力的部分配料说明,查阅资料得知配料表中香兰素的化学式为C8H8O3 , 又名香草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香料。食品厂商在生产时使用香兰素须遵守一定使用限量(mg/kg)。

    请计算:

    1. (1) 香兰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2) 若小明同学每天食用2块10g巧克力,根据配料表中数据分析计算,小明一天最多摄取的香兰素的质量为 
    3. (3) 计算304kg香兰素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 (1) 分类角度

      CO2属于 (填字母)。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 (2) 微观角度

      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3. (3) 性质角度

      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4. (4) 变化角度

      如图2所示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实验室中常用CO2→CaCO3检验CO2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环保角度

      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 (1)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氧元素:

      ②3个铁原子:

      ③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④钠离子:

      ⑤3个铵根离子:

      ⑥硝酸镁:

      ⑦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 (2) 符号“2SO3”中“2”表示 ,“3”表示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分类 B . 物质分类 C .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 水的净化方法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
    A .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 .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 .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 1. (2023九上·从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1) “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2. (2) 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kg(假设甲烷完全燃烧)二氧化碳。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

      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一 (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下同);方法二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