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广东模拟) 如图所示 ,小明站在 P点处 ,通过镜子看到旁边的同学 ,S ' 为该同学在镜子中成像的位 置 ,请画出小明看到的同学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

  • 1. (2024九下·高坪模拟) 如图1甲是小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芳应在(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待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3)如图1乙所示,经过三次实验,记录像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蜡烛A垂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图是实验现象。(选填“①”“②”或“③”)

  • 1. (2024九下·高坪模拟) 如图甲所示是一只水鸟站在水中捕鱼的情景,水鸟在水面看到自己头顶的像处正好有一条鱼。请在乙图中画出:眼睛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A为头顶的位置,B为真实鱼的位置,C为眼睛的位置。)

       

  • 1. (2024九下·济宁模拟)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停止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选填“偏高”或“偏低”)。

  • 1. (2024九下·阳新模拟) 小明将两个大小相同的红、蓝环粘在一起形成“8”字。手拿红环将蓝环竖直放入水中,使蓝环刚好浸没,从水面上方某点可以观察到红环的“倒影”和蓝环的像并不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红环最上端A点在水中的像A'点并完成从B点看到A点的光路图。

  • 1. (2024九下·阳新模拟) 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因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乙图中人通过镜子能看到视力表的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C . 丙图小明和小猫通过平面镜可以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 . 丁图中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1. (2024九下·合肥模拟)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在(选填“蜡烛A”或“蜡烛B”)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

    (2)在确定像的位置时,玻璃板沿着平移了一点距离,这(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如果将装置中的玻璃板换成中心带有小孔的不透明硬纸板,在蜡烛B的位置竖立一面光屏,然后把整个改装的装置放在暗室里,我们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这个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区别是(只要写出一个区别点)。

  • 1. (2024九下·聊城模拟) 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A外形完全相同且(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

    (4)如图丙所示,是由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应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m;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表的像如图丁所示,此时的时间是

  • 1. (2024九下·广东模拟) 如图所示 ,小明站在 P点处 ,通过镜子看到旁边的同学 ,S ' 为该同学在镜子中成像的位 置 ,请画出小明看到的同学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

  • 1. (2024九下·薛城期中) 小聪首先用如图甲、乙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水平放置,附有量角器的白纸板由E、F两部分构成,始终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可以绕ON翻折。

    (1)如图甲,E、F在同一平面上,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分析比较二者大小关系可得出结论:(用字母符号表示);

    (2)若光沿BO入射,经M反射后沿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如图乙,把F向前或向后翻折,则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探究完光的反射规律后,小聪紧接着又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的位置;

    ②将与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这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③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其成因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弯折”的筷子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