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三下·泾阳期中) 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写出下面字的读音。

    2.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复得兔

      触株

    3. (3)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因释其耒而守株

    4. (4) 读这个故事,我明白
  • 1. (2023四下·洋县月考)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裳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 (1) 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晨夕不

      屋梁

    2. (2) 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相同点——都是的人。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

      不同点

      遇到困难

      车胤:

      孙敬:

      克服困难的方法

      车胤:

      孙敬:

    3. (3) 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4. (4) 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3四下·平桥月考) 文言文阅读

    ㈠_____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㈡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      , 以夜继日焉。

    [注释]①匡(kuāng)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

    1. (1) 下列各项中,符合第一则文言文内容的题目是( )
    2. (2) 把《囊萤夜读》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补充完整。
    3. (3) 通过对比,我发现车胤和国衡在学习中遇到的共同困难是,车胤的解决方法是,匡衡的解决方法是。他们都是的人。
    4. (4) 在现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像这种故事还有学习的价值吗?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 1. (2023六下·淅川月考)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 , 歆辄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华歆(xīn) :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②依附:依傍附从,这里指搭船。③辄(zhé) :立即。④难:感到为难。⑤尚:还。⑥贼:这里指作乱的人。⑦疑:犹豫。⑧耳:罢了。⑨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即同意他搭船。⑩邪(yé) :相当于“呢”。 ⑪携拯:携带救助。

    1. (1) 判断下列说法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的意思是: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②从文中看出:华歆人品不如王朗。

    2. (2) 王朗让人搭船的原因是:“”王朗想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贼追至”。 华歆认为不该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3. (3) 请结合文章情境,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动作。(用现代文形式填写)

      ①朗 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②歆 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 (4) 如果用一句格言诠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最合适是(    )。
  • 1. (2023三下·大埔期中) 文段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免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解释下列带点字词。

           因而守株

    2. (2) 将下列文言句子与翻译对号入座。(填序号)

      A.田中有株    B.折颈而死    C.冀复得兔

      ①扭断了脖子而死。

      ②田地中有一个树柱。

      ③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 (3)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填序号)
  • 1. (2023·海珠模拟) 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答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⑤,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多知乎?”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②[辩斗]辩论,争论。③[以]认为。④[日中]正午。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⑥[及]到,到了。⑦[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⑧[沧沧凉凉]寒凉。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⑩[孰]谁。⑪[为]同“谓”,说。⑫[汝]你。⑬[知]同“智”,智慧。

    1. (1) 读文言文要把握好句子停顿,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停顿。
    2. (2) 借助注释,写出文言文的意思。

      本文着重在于“辩”,一小孩认为:。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小孩认为:。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离得近让人感到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最后孔子都

    3. (3) 两小孩针对人们常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体现出他们善于 ,勤于 。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孔子
  • 1. 课内阅读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或曰:"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在横线上将原文补充完整。
    2. (2)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其人能应也。

      ②不可同世而

      ③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3. (3)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 1. (2023五下·泸县月考) 课内阅读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

    1. (1) 在横线上将语段补充完整。
    2. (2)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说说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 1. (2023四下·江门期中) 课内阅读。

    世无良猫

    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 , 眠以毡厨。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①某:某个人。②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③厌:满足。④腥膏:鱼和肥肉。⑤毡殿:毡子和毯子。⑥故:缘故。⑦暴:泛滥,横行。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是不会猫也

    2. (2) 这个人把猫接回家以后是怎么照顾猫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4. (4) 读完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一写。
  • 1. (2023五下·南海期中)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矛与盾者,之曰:“吾盾之 , 物莫能陷也。

      鬻:

      誉:

      坚:

    2. (2) 下列词语中的“利”与“吾盾之利”中的“利”意思相同的是(    )
    3. (3)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