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五下·南海期中)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矛与盾者,之曰:“吾盾之 , 物莫能陷也。

      鬻:

      誉:

      坚:

    2. (2) 下列词语中的“利”与“吾盾之利”中的“利”意思相同的是(    )
    3. (3)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 (2023四下·红塔期中) 文言文阅读。

    相争

    蚌方出曝 ,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 ,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 渔者得而并禽之。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曝:晒。④箝其喙:把总它的嘴夹住。箝,通“钳”。⑤雨:下雨。⑥相舍:相互放弃。

    1.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蚌出曝(    )

      A.方向    B.正方形    C.正在    D.办法

      ②鹬啄肉(    )

    2. (2) “渔者得而并禽之”中“禽”通“”。意思为。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用“鹬蚌相争,来形容。
    3. (3) 在文中找出能揭示道理的一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翻译。
  • 1. (2023五下·萧山期中) 阅读小古文,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 (1) 这篇文言文属于(    )
    2. (2) 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①天帝使我百兽(    )

      A.高于      B.率领         C.第一

      ②虎以为然,故遂与行(    )

      A.代老虎      B.代狐狸         C.代百兽

      ③兽见之皆(    )

      A.逃跑      B.走开         C.一起

    3. (3) 下面句子用现代汉语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4. (4) 这个故事的题目可以是,用来比喻的人。(填成语)
  • 1. (2023六下·西乡月考)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取,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②谏:劝阻。③舍人:侍从。④三旦:三天早晨。⑤委身:曲身。⑥傍:同“旁”。⑦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⑧患:忧患、灾祸。

    1. (1) 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 (2) 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3. (3) 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人

    4. (4) 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5. (5)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 1. (2023三下·深圳期中) 课内文段: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跳  跑)触株,折颈而死。因(放下  拿起)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wéi  wèi)宋国笑。

    1. (1) 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释或读音。
    2. (2) 以下哪一项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
    3. (3) 假如你在宋人身边,看着宋人那荒芜的田地,你会对宋人说些什么呢?
  • 1. (2023六下·龙华期中)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1) 联系上下文,给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含义。(填序号)

      习骑(    )

      A.从小    B.很少,与“多”相对    C.丢,遗失

      鞍马(    )

      A.市场    B.买    C.城市

      建奇功(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3. (3) 体现本文主题的中心句是。(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4. (4) 从本文的描述中,你该怎样评价花木兰?
  • 1. (2023六下·乌鲁木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扬州清明(节选)

    张 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 , 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 , 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

    [注释]①展墓:扫墓。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③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④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

    1. (1)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城中男女出   毕:

      席地饮胙   席地:

    2. (2) 从原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扫,也一定要在当天扫完。

    3. (3) 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4. (4) 你还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与之相关的诗句是。

  • 1. (2023六下·萧山期中) 文言文阅读。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连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娛,以为最矣。

    [注释]①苏:使万物恢复生机。②襟的:胸怀和神情。③田瞍;古代管农事的官。④连售:骑马并行。⑤最:最高,最佳。

    1. (1) 仿照示例,用这篇小古文中的字词填空。

      这篇小古文描写了春天的温度 , 春天的烟气,春天的鸟,春天的花,表现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发的样子。

    2. (2) 给下列每一句话选择合适的语气,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悠闲的    B.赞美的    C.欣喜的

      百鸟和鸣,千花竞发。

      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连辔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3. (3) 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写在下面。
  • 1. (2023六下·兴化期中) 文言文阅读。

    齐人好猎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齐人有好猎者:

      人矣:

    2. (2) 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

    3. (3) 下列不属于这则寓言故事所阐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
  • 1. (2023三下·谯城期中) 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兔触株(    )

      A.步行    B.往来    C.跑

      释其耒而守株(    )

    2. (2)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因释其耒而守株

    3. (3)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用原文问答)宋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4. (4) 如果你穿越到了宋人身边.看着宋人那荒芜的田地,你会对宋人说些什么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