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永州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 , 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1. (1)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3. (3)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所 见 八 九 峰 惟 神 女 峰 最 为 纤 丽 奇 峭 宜 为 仙 真 所 托

    4. (4)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说说甲乙两段选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 1. (2023八上·南宁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甲】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菊圃记

    [唐]元结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 , 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 , 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有删改)

    【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jīng máo):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⑤行(háng)列:纵横排列成行。泛指队伍。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

    4. (4) 莲被喻为“花之君子”,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莲具备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
    5. (5) 古人常用叹词表达强烈情感及人生态度,请你据此分析【甲】【乙】两文的叹词“噫”和“呜呼”。
  • 1. (2024·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月,作岁寒堂者,便厅之废为庖者也,因其墙壁而垩墁之,因其栋宇而端治之,因其松竹而封植之,为之令名,以宠嘉之。县故无射堂乃益其东偏作求己亭以交宾客接贤者修弓矢射侯之礼 , 而从之游者皆欢然忘 , 浸寻达于淮泗之间,长老闻者悦,和于是欲记。吾曰:“今和岁寒堂能使吏民信之,作求己亭能使宾客乐之,是亦足称矣。”

    (节选自刘敞《公是集》,有删改)

    【注释】①庖:厨房。②垩墁:用白土涂饰。③栋宇:房屋。④封植:栽培,培养。⑤射堂:习射的场所。⑥和:作者的弟弟,名和。⑦射侯:射箭。⑧浸:渐渐。

    1. (1) 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①云归而岩穴

      ②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③树林阴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3) 【乙】文中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和乃益其东偏作求己亭以交宾客接贤者修弓矢射侯之礼

    5. (5) 【甲】【乙】文段中所写的醉翁亭、求己亭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 1. (2024八下·衡山期中) 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③之势,状同洪河④。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②澎赑(pénɡ 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③洪河:古多指黄河。④郭金、紫惠:人名。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清冽(     )

      日光下(     )

      出海岱(     )

      此水时有通塞耳(     )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4. (4) 【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面上是写鱼,实则是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瀑布”这一景物的用意是? 
  • 1. (2024·模拟) 古代文言文阅读

    【甲】活板

    (北宋·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混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婚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褥;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②观之莫不服其奇丽。

    4. (4) 甲文介绍的是活版印刷技术,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介绍雕版印刷?
    5. (5) 请分别从文中找一个字概括活版印刷术、地动仪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 1. (2024·来宾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张宪为王①部将,屡立战功。绍兴十年,兀术屯兵临颍,宪破其兵,追奔十五里,中原大振。秦桧主和,命飞班师。桧与张俊谋杀岳飞,诱飞部曲能告飞事者,卒无人应。张俊锻炼②宪,被掠③,无完肤亦伏,卒以冤死。

    【注】①王:指的是岳飞。②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③掠:拷打,拷问。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无完肤亦不伏,卒以冤死。

    4. (4) 甲文第二段列举了哪两种对待“本心”的行为?
    5. (5) 甲文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张宪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孟子关于生与义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 1. (2024·益阳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启:仆四居东坡 , 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疗。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相与步于中庭( )用言而效( )

    2. (2) 给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4. (4) 对【甲】【乙】两文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八下·湘西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仙游记

    唐·顾况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中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注释】①顾况: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②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③袁晁:唐代宗时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原是台州胥吏,只因不肯残虐百姓,又征赋不力,而遭受鞭背之刑,公元762年率众起义,兵败被杀。④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申……敬,表示敬意。

    1. (1)  参考下列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方法

      文言词句

      释义

      语境推测法

      便向路

      课内迁移法: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

      鲁肃过寻阳

      寒暑

      复前踪

      字典查询法:①招引,招致;②造成,导致;③求取,获得④奉献,献纳;⑤放置;⑥兴致。

      饮食

      ④(填序号)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3. (3)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记录了桃源人避隐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而【乙】文虽未作陈述,却暗有说指。请结合文句和注释,推测山中人避隐的原因。
    4. (4)  乙文的叙述给人感觉颇为真实,仿佛亲历,作者却取名为“仙游记”,请你结合学过的《桃花源记》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作者以此为题的用意。
  • 1. (2024八下·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A)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C)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

    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瀵(fèn)涌:喷涌。②薄:迫近。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词 语解 释
    结合字形推测水尤清冽 
    根据语境判断悄怆幽邃 
    迁移课内字词十许步 
    联系常见成语皆若飞浮来往 
    1. (1) 请将“以“于“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

    2. (2)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3. (3)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 (4) 【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5)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中所描写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 1.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赵简子上羊肠之坂①,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为死而又死。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君不侮臣》,有改动)

    【注释】①坂(bān):山坡, 斜坡。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