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文言文阅读

    【甲】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菊圃记

    [唐]元结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 , 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 , 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有删改)

    【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jīng máo):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⑤行(háng)列:纵横排列成行。泛指队伍。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乎众矣          犹徙植修养 B . 李唐来          前时远致之 C . 隐逸者也      近登望 D . 君子自其身      亭亭净
    2. (2) 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描绘了莲的气度、风节,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B . 甲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 . 乙文作者爱菊之情深、惜菊之心切,读者可从他徘徊的身影、连声的叹息中真切地感受到。 D . 甲乙两文作者对于“菊”的态度有所不同,甲文是欣赏但不苟同,乙文是怜惜且另辟新地种植。
    3. (3) 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

    4. (4) 莲被喻为“花之君子”,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莲具备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
    5. (5) 古人常用叹词表达强烈情感及人生态度,请你据此分析【甲】【乙】两文的叹词“噫”和“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