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甲〕图书推荐

    〔图书名称〕

    《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富有诗意;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内容简介〕

    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以前曾有不同形式的单行本出版,但还没有出版过收罗齐全的儿童文学作品全集。现将丰子恺的童话、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分成7册精编精印成《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出版,包括:童话集《小钞票历险记》《博士见鬼》,儿童散文集《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中学生小品》,儿童故事集《少年音乐故事》《少年美术故事》。

    〔编辑推荐〕

    丰子恺特别喜欢孩子、热爱孩子,甚至到了“崇拜孩子”的地步。他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认为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的人。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让生命一直浸润在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中。为此他还满怀惆怅地写了一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散文,既为自己的儿女长大而欢欣,又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伤心。这就是丰子恺。他的心中装着太多的童心、童真、童趣,笔下表达出来的自然是“青春在眼童心热”——活泼泼的儿童世界。

    〔名人推荐〕

    《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的出版,是新世纪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相信《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必将得到中国孩子的喜爱,并伴随中国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同时通过出版社的海外传播渠道,也必能为海外孩子所欢迎。童心无界,大爱无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会超越时空、惠泽四海!(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众家评说丰子恺〕

    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朱自清)

    在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谷崎润一郎)

    漫画家的敏感、尖刻和他本性中的宽容、慈悲竟融合得如此和谐。由于敏感,子恺先生看到了许多素来不为人们所留心的生活场景;由于宽容,子恺先生以他惯有的同情心取代了对尖锐的讽刺。

    (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乙〕华瞻的日记(节选)

    丰子恺

    ①今天我看见一种奇怪的现状:

    ②吃过糖粥,妈妈抱我走到吃饭间里的时候,我看见爸爸身上披着一块大白布,垂头丧气地朝外坐在椅子上,〔A〕一个穿黑长衫的麻脸的陌生人,拿一把闪亮的小刀,竟在爸爸后头颈里用劲地割。啊哟! 这是何等奇怪的现状! 大人们的所为,真是越看越稀奇了! 爸爸何以甘心被这麻脸的陌生人割呢? 痛不痛呢?

    ③更可怪的是,妈妈抱我走到吃饭间里的时候,她明明也看见这爸爸被割的骇人的现状,然而她竟毫不介意,同没有看见一样。宝姐姐夹了书包从天井里走进来。我想她见了一定要哭。谁知她只叫一声“爸爸”,向那可怕的麻子一看,就全不经意地到房间里去挂书包了。前天爸爸自己把手指割开了,她不是大叫“妈妈”,立刻去拿棉花和纱布来吗? 今天这可怕的麻子咬紧牙关割爸爸的头,何以妈妈和宝姐姐都不管呢? 我真不解了。可恶的,是那麻子。他耳朵上还夹着一支香烟,同爸爸夹铅笔一样。他一定是坏人。

    ④后来爸爸叫我:“华瞻,你也来剃头,好吗?”

    ⑤爸爸叫过之后,那麻子就抬起头来,向我一看,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来。我不懂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我真怕极了。我忍不住抱住妈妈哭了。这时候妈妈、爸爸和那个麻子说了许多话,我都听不清楚,又不懂,只听见“剃头”,不知是什么意思。我哭了,妈妈就抱着我由天井里走出门外。走到门边的时候,我偷眼向里边一望,从窗缝窥见那麻子又咬紧牙关,在割爸爸的耳朵了。

    ⑥门外有学生在抛球,有兵在做体操,有火车开过。妈妈叫我不要哭,叫我看火车。我挂念着门内的怪事,没心情去看风景,只是靠在妈妈的肩上。

    ⑦我恨那麻子,他一定不是好人。我想对妈妈说,拿棒去打他。然而我终究没说。因为据我的经验,大人们的意见往往与我相左。他们往往不讲道理,硬要我吃最不好吃的“药”,硬要我做最麻烦的“洗脸”,或者坚决不许我弄最有趣的水、最好看的火。今天的怪事,他们对之都漠然,意见一定又是与我相左的。我若提议去打那麻子,一定不被赞成。横竖拗不过他们,算了吧。我只有哭!〔B〕最可怪的,平常同情于我的弄水火的宝姐姐,今天也跳出门来笑我,跟妈妈说我是“痴子”。我只有独自哭! 有谁同情于我的哭呢?

    ⑧到妈妈抱了我回来的时候,我才仰起头,预备再看一看,不知这怪事怎么样了,那可恶的麻子还在吗? 谁知一跨进门槛,就听见“拍、拍”的声音。走进吃饭间,我看见那麻子正用拳头打爸爸的背。“拍、拍”的声音,正是打的声音。可见他一定是用力打的,爸爸一定很痛。然而爸爸何以任他打呢? 妈妈又何以不管呢? 我又哭。妈妈急急地抱我到房间里,对娘姨讲些话,两人都笑起来,都对我讲了许多话。然而我听着隔壁打人的“拍、拍”的声音,无心去听她们的话。

    ⑨爸爸不是说过“打人是最不好的事”吗? 那一天软软不肯给我纸壳子,我打了她一掌,爸爸曾经骂我,说我不好;还有那一天我打碎了寒暑表,妈妈打了我一下,爸爸立刻来抱我,对妈妈说“打不行”。何以今天那麻子在打爸爸,大家都不管呢? 我继续哭,后来在妈妈的怀里睡去了。

    ⑩我醒来时,看见爸爸坐在钢琴旁边,似乎无伤,耳朵也没有被割去,不过头发变短了不少。我见了爸爸,立刻想起了睡前的怪事,然而他们——爸爸、妈妈等——仍是毫不介意,绝不谈起。我一回想,心中非常恐怖又疑惑。明明是爸爸被割项颈,割耳朵,又被人用拳头打,大家却置之不问,任我一个人恐怖又疑惑。唉! 有谁同情于我的恐怖? 有谁为我解释这疑惑呢?

    (选自《缘缘堂随笔》,有改动)

    1. (1) 结合甲文中的具体内容,完成下表。

      丰子恺简介

      身份特点

      作品特点

      笔法特点

      为人特点

    2. (2) 有同学在乙文中 A、B两处画线句旁分别写了下列疑问式批注,请说说你的理解。

      ①A 处批注:句中的加点词可谓是精心设置,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B处批注:“痴子”一词是否有特殊意义?

    3. (3) 下面是丰子恺对孩子的评价,请结合乙文,说说你对他这句话的理解。

      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的人!

    4. (4) 乙文的结尾处,“我”发出了“唉! 有谁同情于我的恐怖? 有谁为我解释这疑惑呢”的慨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段内心独白的体会。
  • 1. 现代文阅读

    (三) 追逐彗星①

    [英国]阿瑟·查理斯·克拉克

    ①六个月以前,国际天体物理学会决定派航天考察船“挑战者”号近距离考察兰德尔彗星。船员由科学家和工程师共20人组成,新闻记者乔治也参加了这次考察。

    ②飞船从升空到接近彗星的过程都很顺利。当接近彗星核心时,电磁干扰一次比一次猛烈,几乎切断了飞船与地球的联络。“挑战者”号正在缓慢而小心地“爬”进彗核。彗星的核心部分相对于整体来说极其微小,由松散的冰块集群构成,冰块上面还有许多孔洞,里面储存着凝固的甲烷和冻结的氨气,吸收太阳的热量之后,便会时不时喷发出磅礴的气雾。那是一场视觉盛宴,但乔治没有时间欣赏。

    ③他正在对飞船上的备用物品做例行检查,他往电子存储器中敲入几个字符,确认一下结余。 当那荒唐的数字第一次闪现时,乔治以为是自己打错了。他将运算结果清除,重新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压缩肉干总量——最初:60箱;已消耗:17箱;剩余:99 999 943箱。”

    ④他再次输入,结果还是错的。他赶紧去找约翰博士。在迷你健身房里他见到了博士。所有机组人员都要在这里进行锻炼,每天一个小时,以免全身肌肉在失重状态下萎缩。约翰正同一组粗壮的弹簧搏斗,表情狰狞,当乔治说计算机出了问题以后,他的表情更难看了。

    ⑤“计算机出毛病了。”他们在做了几组测试后,约翰说,“它连加减法都不会算了。”

    ⑥“那我们该怎么办?”乔治问道。

    ⑦“怎么办? 我们死定了!”约翰断然地回答,“我们就要完蛋了! 没有计算机,我们没法测算返回地球的轨道。只用纸和笔,一大群数学家也得花好几个星期。”

    ⑧“太荒唐了! 飞船状况良好,我们不缺食品,燃料充足——你却说我们已经死定了! 就因为没法做几道算术题?”乔治反问约翰说。

    ⑨“几道算术题?”约翰大吼起来,“这可是重大的航线转换问题! 我们要脱离彗星,返回地球轨道,光是不同的运算就要十万 多次。计算机 完成也要好几分钟。”

    ⑩乔治不是数学家,不过凭他对太空航天学的了解,足以明白目前的形势。 飞船航行会受到许多大天体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的吸引力。行星的引力相对较小,但也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飞船又推又拉。飞船必须克服这些引力和推力,还要对它们加以利用——这是一道极其复杂的难题。他理解约翰为何会绝望了。

    ⑪船长召集第一次紧急会议,几个小时后,大家终于接受了无法返航的事实。

    ⑫透过笼罩在飞船周围的迷雾,乔治看到了熠熠生辉的木星。在几个世纪以前,伽利略透过简陋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见到了木星的几颗卫星,它们仿佛是串在无形丝线上的珠子,绕着木星往返穿梭。丝线上的珠子! 乔治心中一动,一段几乎遗忘的童年记忆突然炸开……

    ⑬三天后,乔治找到约翰。“请听我说,就一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一天,举行了一场比赛。 一方是美国人,用电子计算器,另一方是中国人,用算盘,就像这个。 结果,算盘赢了。”乔治说。约翰轻蔑地瞥了一眼乔治手史的“玩具”。那东西电铁丝和木头制成,看起来很不结实。

    ⑭“那我说两个三位数,让它们相乘,856 乘以437。”船长说。

    ⑮乔治运指如飞,串在铁丝上的算珠上下飞舞,迅如闪电。 铁丝一共有十二根,这个算盘可以处理高达999 999 999999的数字运算——如果分成几个部分,还能同时进行若干独立的运算。

    ⑯“374 072。”难以置信,乔治不一会儿就得出了答案,“现在看看,你用笔和纸需要算多久。”约翰最后的结果是“375072”。他用了三倍于乔治的时间,答案却是错的。科学家的脸上写满了懊恼、惊讶、好奇。

    ⑰起初还有其他人怀疑,乔治做完几次演示后,便无人作声了。这些人都是在电子时代里长大的,怎么也想不到,只是由铁丝和算珠组成的简陋工具竟然能完成如此复杂的运算。简直是奇迹,却也是挑战,因为他们的性命全靠它了。生存的渴望再次高涨起来。

    ⑱“我们的工作……”乔治对着录像机说道,“别看速度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几千分之一,无法同时计算多个数字,还很容易疲劳——但我们还是成功了。虽然无法调整航线返回地球——但我们可以变动飞船轨道,驶向无线电不受干扰的区域。让地球上的计算机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已经脱离了兰德尔彗星,已经看不到那些冻结的氨气冰山。它们正朝群星飞去,即将隐没在无数‘太阳’之间。 而我们,就要回家了……”

    (选自《让蚊子戴罪立功》,有改动)

    〔注释〕 ①彗星: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分为彗核、彗发及彗尾三部分。

    1. (1) 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详细描述了彗核里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 (2) 结合文中第⑫段画横线的句子,请你根据情节展开合理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乔治“童年记忆”的具体场景。(50字左右)
    3. (3) 结合语境,揣摩文中第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约翰轻蔑地瞥了一眼乔治手中的“玩具”,那东西由铁丝和木头制成,看起来很不结实。

    4. (4)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表现了主人公乔治怎样的心理特征?
    5. (5) 文中传统的算盘代替现代的计算机,有望拯救飞船。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谈一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1. 现代文阅读

    (一)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甲〕____

    ①八月初的某一天,旧大陆和新大陆几乎在同一时刻获悉这一事业成功的消息;它所产生的反响难以言表。在美国,消息刚刚传到那里,人们就陷入狂热的欢呼之中。商店随即暂停营业,大街小巷挤满了人,他们在打听、喧哗、谈论。

    ②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国家的英雄。人们盼望着要一睹这位人物的风采,是他“通过自己的决断果敢使年轻的美洲和古老的欧洲结成了良缘”。

    ③八月十七日,报纸用特大号字的醒目标题欢呼这次胜利:“电缆传送成功”“人人欣喜若狂”“普天同庆的时刻”。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胜利,因为自从地球上开始有思想以来,还从未有过这种情况:一个想法能在一瞬间飞越过大洋。

    ④到了晚上,所有城市都被万家灯火照得通明,每扇窗户都透出亮光。此时此刻,即便是市政大厅的屋顶着了火,也几乎不能妨碍他们的欢乐,因为第二天又有新的庆祝活动。“尼亚加拉”号到达纽约,菲尔德———这位伟大的英雄出现了! 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剩下的电缆被拖着穿过纽约城,全体船员受到了款待。从太平洋到墨西哥湾的每一座城市,每天都在重复着这种欢庆的场面。一次又一次的欢呼把这个新的“哥伦布”弄得神魂颠倒,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光荣、最受崇拜的人物。

    〔乙〕____

    ①但是就在这片欢庆之中,只有一个声音,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声音却沉默了,那就是海底传来的电报。说不定菲尔德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就已经知道这个可怕的事实:大西洋的电缆恰恰就在这一天停止了工作;而前几天传送的讯号现在也早已混乱不清,好像一个临死之人的最后喘息,现在电报终于彻底断了气。菲尔德是唯一知道这一底细的人,想必他内心非常惊恐。

    ②从电缆传来的消息竟是如此稀少,不久后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恰恰就在欢庆胜利的狂热过后的第二天,从大洋彼岸再也没有传来纯正的电流振荡。

    ③如果说,人们仅仅从真诚的热情中清醒过来,对他们原来寄予厚望的这个人从背后绝望地冷眼相看,那倒好办了,但他们没有这么宽容。关于大肆赞美过的电报已经失灵的谣传几乎还没有被证实,欢呼的浪潮就像反冲回来似的,全都气势汹汹地扑向那个无辜的罪人,说他欺骗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纽约城里的人说,菲尔德早就知道电报失灵,但是为了利用这段时间把属于他自己的股票以高价脱手,所以他闭口不说。甚至还有更恶毒的污蔑:越过大西洋海底的电报从来就没有真正传来过,所有收到的电讯都是伪造的,都是骗局,那份英国女王发来的电报是事先起草好的,而且根本不是通过大西洋海底电缆传过来的。恰恰是昨天欢呼得最响亮的人现在变得最慷慨激昂、怒不可遏。纽约全城的人、全美国的人都在为自己过分激烈、过分急躁的热情而感到羞愧。

    ④毫无疑问,菲尔德成了这种愤怒的牺牲品。这个昨天还被当作民族英雄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像一个罪犯似的躲避他的昔日朋友和崇拜者,真可谓成于一朝,毁于一夕,没有想到失败得这么惨,资金损失,名誉扫地。而这根没有用的电缆却像传说中的一条环绕地球的巨蟒躺在大洋底下见不到的深处。

    〔丙〕____

    ①这条被人遗忘了的电缆在大洋底下毫无用处地躺了六年。在这六年期间,两大洲又恢复了原来的冷清沉寂,而在世界历史上,两大洲曾经有过一小时长的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一个脉搏跳动,呼吸彼此相闻。美洲和欧洲曾经肩并肩同时交谈过几百句话,而现在这两大洲重又像几千年以来一样被那难以克服的遥远距离所隔开。19世纪最大胆的计划昨天几乎就要成为现实,而现在又变成了传奇和神话。

    ②六年之内一切工作都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就像那条海底下被人遗忘的电缆一样,无人问津。但是,尽管六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匆匆一瞬间,而在像电这样一门如此年轻的学科领域里,六年却又好比一千年。人们越来越不去注意执着于这项计划的那个幻想家,不过,重新试验这项计划的时刻不可避免地必然会到来,只是缺少一个能把这项旧计划注入新生力量的男子汉。

    ③突然之间,那个男子汉出现了。看,他还是原来的他,仍旧是那个怀着同样信念、充满同样信心的菲尔德。他从默默无闻的自我放逐和幸灾乐祸的蔑视中又站了起来,他重新出现在伦敦,第三十次远渡大西洋。

    ④1865年 7月 23日,他带领着一艘装载着新电缆的巨型海轮离开泰晤士河。尽管第一次试验又失败了——在铺到目的地前两天由于电缆断裂而告吹,那永远填不饱的大西洋又吞下了六十万英镑,但是此时此刻的技术对完成这项事业是确有把握的,因而没有使人丧失信心。1866年7月13 日他第二次出航,终获成功。这一次,通过电缆传到欧洲的声音十分清晰。数天以后,那条失踪的旧电缆被重新找到。

    ⑤现在,这两条电缆终于把欧洲的古老世界和美洲的新世界连接为一个共同的世界。在昨天看来是奇迹的事今天已变成想当然的事。从此时此刻起,地球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从地球的这边同时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边。

    (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改动)

    1. (1) 阅读全文,根据章节内容为每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6个字)

      甲:

      乙:

      丙:

    2. (2) 作者茨威格在创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时,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又在叙述和描写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请在文中各找一例,简述纪实与想象在传记文学中的作用。
    3. (3) 阅读全文,结合乙文中第③段的画线句,你觉得他们真正应该羞愧的是什么?
    4. (4) 仿照下面《伟大的悲剧》的最后一段,为文章结尾添写一两句抒情议论性的语句,以揭示人物品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5. (5) 素养提升 学习名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骆驼祥子》时,小海和小江拿出自己的摘录本交流,发现受益良多。以下是他们的部分摘录和交流内容。
      原句摘录“他”是谁?
      A句:他要第一个横穿通往南海的地峡,那片南海连接着印度,并且为西班牙王室去占领这个新的黄金国。
      ——《不朽的逃亡者》
      B句:他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南极争夺战》
      C句:在 1880年 7月 17 日下午,在那里,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之上,这场令人解脱的心力衰竭终于把他给击倒——人们把一个死去的乞丐抬走了。一个死去的乞丐,不过是一个口袋里装着一篇论战文章的乞丐。
      ——《发现黄金国》
      小海:小江,我来考考你,这么多“他”都是谁呢?
      小江:这个问题简单,①②③分别是
      (请选择正确的选项:A. 托尔斯泰 B. 斯科特 C. 祖特尔D. 巴尔沃亚)
      小海:真不错。这次看《不朽的逃亡者》,我发现了标题的奥秘:逃亡者是他的逃犯身份,不朽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成为第一个发现并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标题歌颂了他的冒险精神。
      小江:经你一说,我就理解了《南极争夺战》选入教材时标题被改为《伟大的悲剧》的原因,原来奥秘是 
      小海:对,就是这个道理。我在读这两本书时还发现,黄金国的发现者简直就是“西洋的祥子”。你看,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波三折”的:
      小江:但他们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结合“原句摘录”分析人物形象)
       
  • 1. 主题六拓展训练 “探险”主题阅读

    〔甲〕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意大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2年 10月 21 日,星期日。 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任何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到处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住。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的标本。在湖周围视察时,我们发现了一条蛇,它逃到了水里,我们一直跟着它,因为水不深,最后用长矛把它捉住了。这条蛇有七指长,我估计这一带还有很多这样的蛇。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合4.8千米)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下令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人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了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认为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那个岛也很大。

    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些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选文有改动)

    〔乙〕归来的沙克尔顿

    ①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赴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

    ②12月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 第二年的1月 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德尔海之后,就身陷冰川之中而动弹不得。并随冰川漂移了十个月,经历了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 27 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8日,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③他们尝试徒步横越布满冰雪的大海,但每天行程连三千米都达不到,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行,就在浮冰上扎营。

    ④在食品、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为了鼓励船员的斗志,在与船员同样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然谈笑风生,并时常在冰川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所有的食品几乎都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和冰雪维持生命。

    ⑤当探险队员随冰漂浮到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七天艰苦的海上航行,齐心协力勉强到达荒芜的大象岛。 由于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的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⑥眼见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都濒临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 1916年4月 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四名船员乘坐“加兰号”救生艇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300海里波浪滔天的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⑦5个人在狂风怒浪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地到达了南乔治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 因风浪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继续在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又好像要沉入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一个晚上。

    ⑧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碴,手脚被冻得几近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位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千米被认为连飞鸟都不能飞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岛内陆,准确抵达北岸的捕鲸站。

    ⑨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 , 发问道:“你们是谁?”

    ⑩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⑪深知此行并认为“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⑫这一天是 1916年5月 20日。

    ⑬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耐地接回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留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的人都劝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他出发前答应过他们。

    ⑭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靠近大象岛时,心情激动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 尔顿便急着 清点 人 数:1、2、3、4……23。

    ⑮“他们都在那里! 他们全都在!”

    ⑯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

    ⑰“他们全都在!”

    ⑱“他们全都在!”

    ⑲“他们全都在!”

    ⑳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㉑从 1914年 8月1日起航,到 1916年8月 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一个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㉒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选自《乘危历险》,有改动)

    1. (1) 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什么。
    2. (2) 结合乙文内容,说说沙克尔顿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3. (3) 乙文第⑨段中的加点词“物体”说明了什么?
    4. (4) 哥伦布在探险之路上取得了成功,而斯科特却葬身南极。有人说,哥伦布是历史上的大英雄,而斯科特是失败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 1. (2024·红河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回忆我的父亲熊庆来

    熊秉明

    ①若要简单扼要地用一两个词来描写父亲的性格,我想可以说:平实、诚笃。

    他的面貌方正,嘴阔,鼻系悬胆型,眼睛较细而近视,目光含蓄平和,举止言谈也比较缓慢而持重。我没有看到他非常地动怒过,或者激烈地表现过欢欣与悲哀。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因为我生性灵活好动而常显浮躁,他便靠训诫我:“不要心急,慢慢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他并不善词令。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十数年,他一直说着云南话,音调低沉而缓慢。云南话很容易懂,他不需要改变自己的腔调去讲课或和人交谈。云南人说云南话,似乎是十分自然的,本色的,和他的平实诚笃的气质正是一致的。我想他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云南人,山国的人。

    ④他爱恬淡朴素的生活,不吸烟,不喝酒,不许母亲打牌。家里的烹调是清淡的家常口味。他的衣着朴素,但也有一定的考究和大方。室内没有奢侈的陈设。工作之余他爱收藏一些字画,但是并不苦心搜求稀见难得的古董、不知名的画家的作品,他见了喜欢,也买,并不只因慕名而收藏。

    ⑤他自己也写字,但机会不多。他的字体开阔平稳,没有外在规矩的拘束,也没内在情绪的紧张。点画丰润,顿挫舒缓,给人以宽和端厚的感觉,一如他的性格。眼光尖锐的还可以察觉出他对空间的敏感,这一点大概和他的数学训练有关。

    ⑥诗人中他最爱陶渊明。他喜欢菊花。住清华园西院时,每到秋初,便向学校的花房订十数盆各色的菊放在石阶的两旁,一两个月,院里便充满“秋菊有佳色”的氛围。

    ⑦偶然,星期天上午,有兴致时,他会为我们讲一段《左传》或《战国策》,或者一节代数几何。学校里的作文发下来,他总带着很大的兴味去看,并说出他的意见。他爱文字的精确。他赞成白话文,但是反对用口语写科学论文。

    ⑧在他的平实诚笃中,有深厚执著的爱:一是对科学真理;一是对祖国与乡土。

    ⑨1936年,他在清华大学算学系做教授兼系主任。云南大学闹风潮,省主席龙云打电报给他,请他主持云大。为了教育事业,他献出生命力最充沛的十二年。而在抗战胜利后,民主运动最激烈的时刻,他坚决果敢地保护了学生和进步教授。

    ⑩1950年代,他滞留欧洲,患半身不遂。后渐好转,可以行动,可以用左手执笔写字。因为暂时不能归国,决定回到数学研究。但是做了十二年大学校长之后,“重理旧业”并不容易,何况抱病?但他的平实诚笃里蕴藏有卓越的毅力,他的研究出了成果,用左手慢慢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文章,连续在法国科学院杂志上发表,并且完成了一本书编入法国数学丛书。

    ⑪这时国内号召知识分子回国服务,使他又一次面临个人科学工作与为祖国服务的选择。那时我在欧洲学习,侍奉在侧,看到他犹豫彷徨的痛苦。我当然是主张他回去的。回去后,国家的新局面使他振奋,他一心想在晚年透过数学工作作出贡献,指导研究之外,自己发表了不少数学文章。

    ⑫他属于近代中国启蒙的第一代科学家,在“五四”“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下从事科学,但他们没有大声疾呼科学如何如何,他们默默耕耘,实实在在为中国科学奠下基石。他们是拓荒者。

    ⑬他曾讲到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结尾的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说,“风”字原作“德”,一字之易,旨趣效果大为不同。“德”字含义太落实;“风”字的意味广阔悠远。一个字把全篇描述点化为一幅气韵生动的画像,而人物的画像复扩展而融入山水天地之间。我以为父亲的道德力是这样一种浑噩的、基本的、来自历史长流的、难于命名的风。生命的真实在这一切之上,或者之下,平实而诚笃,刚健而从容,谦逊而磅礴地进行。

    (节选自《云南读本》)

    1. (1) 阅读文章,请说说熊庆来先生的“平实诚笃”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的面貌方正,嘴阔,鼻系“悬胆”型,眼睛较细而近视,目光含蓄平和,举止言谈也比较缓慢而持重。(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②眼光尖锐的还可以察觉出他对空间的敏感,这一点大概和他的数学训练有关。(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3) 第⑧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 (4) 请联系下面的材料,谈谈作者在第⑥段中写到父亲喜爱陶渊明和菊花的用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 1. 阅读

    品读西湖

    寇伟

    ①这是一个雨后初霁的下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子湖畔,以最阳光的心情,寻找诗情画意,遍赏山色湖光。

    ②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潋滟,山岭葱茏,充满诱惑。

    ③水。驻足湖边杨柳岸,看美丽在阶前流淌,听小鸟在枝头欢唱。〔A〕丝绦曼舞纤腰,锦鳞游戏清波。水莲迎风吐艳,荷盖铺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里,轻洒在脸上,让水汽从张开的毛孔渗入每一寸肌肤,随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享受一丝清爽、一份惬意。

    ④有船靠岸了。我赶紧抖抖手,随大流挤入船身,爬上顶层。船头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一阵清风吹来,撩起衣襟裙带,感觉真的好爽。

    ⑤湖。湖不大,幽微灵秀,静逸柔美。游船载着我们高歌航行。矗立船头,登高望远,长堤卧波,小岛摇绿。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蓝天碧水相映成趣,薄雾如纱梦迷离。透过这层缥缈的霓裳,你是否瞥见她隐约外泄的春泄光,深湖微澜的美艳?你是否感受到它容纳江流的气度? 无怪乎人们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为他们读懂了她的灵动深邃;无怪乎苏轼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因为他品出了西湖的绝妙韵味。

    ⑥山。山不高,却俊朗神秘,脑子里

    装满了故事传奇。〔B〕你看,他手臂一弯,就把西湖拢在了怀里,就守住了心灵的绿荫,就坐拥了美丽的人生。相同的生存理念和追求,使他们携手同行,配合默契。秀四季乌龙蚕丝,与来宾共舞细品;酿一坛天堂美酒,与历史文化干杯,让全世界为之陶醉……

    ⑦极目远眺,我们看到了一座别致的楼宇,倚靠着起伏的山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意若隐若现。楼宇内外,宋高宗一度开心地笑着。西湖歌舞的缠绵旋律,听得他昏昏然不辨荣辱,美景美女的多彩多姿,更使他乐不思蜀。民间疾苦,无暇问,国运衰危,无心顾。殊不知,遗弃了人民的昏君,最终也逃脱不了被人们唾弃的宿命,腐烂在历史的角落里。千百年前的笙歌琴韵,也早已化作警笛长鸣,不断催人警醒。

    ⑧回眸苏堤白堤交汇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到处弥漫着英雄的气息,呈现出一派峥嵘气象。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岳飞,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而今安在? 他就安睡在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侧耳听,“精忠报国”的誓言犹在上空回响;抬望眼,仰天长啸的铁血男儿,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正向我们走来。且不说金戈直捣胡虏巢穴,铁蹄踏遍贺兰山缺,是何等的风雷激荡,令敌人闻风丧胆,单是一首气势磅礴、豪迈悲壮的《满江红》,便可朗照南宋的万里荒原,半壁江山! 心无色,焉能示如此之鲜红? 人无格,何以昭如此之凛然? 碧血丹心苍天可鉴。他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召日月的赤胆忠心,筑起了一座神圣的祭坛,站成让后人仰望的高度,向世人诠释生命的要义,让生命在永恒的高贵中不朽。遗憾的是苏白两堤正在修缮当中,岳庙可望而不可即。然而,长长的围栏挡住了我们的身体,却挡不住我们的景仰之情,一股浩然正气在心中油然而生。于是我们面朝岳庙站定,向英雄致敬。

    ⑨历史在长河中沉浮,时间如丝绸般滑过,转眼间西湖被留在了身后,眼前已是灵隐飞来峰。有句话叫“读史以明志,韬光正气锐气;诵经为修身,静养德行操行”。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寄托的是精神,于是我们聆听古刹钟声,贴近空灵,感觉灵魂得到净化,直到暮云合璧,才匆匆踏上归程,脚步里却注满了留恋。

    ⑩万水千山总关情。总是收不回的目光啊,看不尽的风景,品不完的画意与诗情。

    (选自2016年2月3日《廊坊都市报》,有改动)

    1. (1) 阅读游记可以顺着游踪发现景物和作者的感受。请你将下图补充完整。

    2. (2) 参照小贴士:结合语境,任选文中一个画线句,进行赏析。

      小贴士

      用词:四字词、叠词、特殊的词

      句式:对称句,长短句结合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多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3. (3) 游记文笔含蓄,倾注着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结合语境,作者游览西湖,思考了什么?
    4. (4) 下列名著中哪位人物能与岳飞归为一类? 请结合事件,说明归类的理由。

      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③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

      ④司马迁(《经典常谈》)

  • 1. 阅读

    雪 山

    马 叙

    从林芝到拉萨,从拉萨到纳木错,八百千米的路上,不断地有雪山出现。 它们远远地出现在视线之中。

    车中,人们嘈杂地谈论或惊呼着关于雪山的话语:

    “雪山离我们多远?”

    “看到的是什么山?”

    “我要上去抓把雪玩玩。”

    “前面拐弯过去还能看得到雪山么?”

    “看! 看! 又是雪山!”

    “雪山! 雪山!”

    车中的人真的是很兴奋,看到了真实的雪山,对大家而言,到西藏看到了雪山就完成了想象中的一半的任务。

    南迦巴瓦峰是我们这次西藏之行中遇到的第一座雪山。

    南迦巴瓦峰是这么的远,几乎是一座形而上的雪山,而车上的人对雪山的议论是形而下的。在直白村,再向南迦巴瓦峰眺望时,雪峰已经重新隐没在浓密的云雾之中。我的视线在这时是凝滞的。高高的南迦巴瓦峰,它勾起的是我不真实的想象。我更愿意多次重复地描述它:远的,不真实的,难得一见的,形而上的,有着天空气息的———南迦巴瓦峰。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是绝对的,南迦巴瓦峰是绝对的,大昭寺是绝对的,布达拉宫是绝对的。当我处于它们的底下或远处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在去往巴松措的路上,人们再次看到了雪山。夏日的雪山在阳光下的闪耀令很多人着迷。那么高,那么遥不可及。它的尖顶是那么的宁静。在巴松措,我从湖水中接通对雪山的想象。巴松措的湖水来自远方雪山的融雪。当雪山之水进入巴松措时,仍然保持着虚幻的品质。我注意到巴松措原木连接的浮桥,它一半浸在湖水之中起伏,拉伸的粗大钢索、铁链与湖水的对映,湖心岛的孤寂,已经废弃的水葬台,这一切,都加强着巴松措湖水的虚幻感觉,这虚幻的前提是它的源头是冰冷的雪山之水。

    到拉萨之后,再往纳木错去,二百五十千米的路上,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雪山在开阔的青藏公路上能够远远地被看到。

    雪山还是那么远。

    在人们下车对着雪山拍照的时候,远远地走来一个藏族男孩。他向着我们走来。旷野上就这一个孩子,我们的视线内看不到他的父母。他的背后是念青唐古拉山雪峰。他向我走近,向我说了一句密语。在他张口的时候我俯下身去,我听到了他的这句话,却听不懂他这句话。这近乎是一句密语。后来我们中间有人给了孩子一元钱。很快地,这个男孩回转身走了。看着他渐渐走远的背影,这个旷野上孤单的男孩像遥远的雪峰一样给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这个男孩离世俗太远太远。在这时,在雪山与男孩之间,我更倾向于关注这个旷野中的男孩。若干年后,他会是一个怎样的藏族小伙? 再若干年后,他的中年晚年,会以渐渐老去的方式,继续安静地置于这里空旷的时间深处吗? 而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峰始终以近乎静止的形式见证了这里一代又一代藏民悄无声息的更替与延续。回到了眼前的事物,公路,车辆,游客,对它们,我仍然感到有着巨大的未知。这未知从藏北高原远方的雪山延伸开来,一直延伸到了眼前最切近的事物,使得我对鼻尖下的事物无法正确确认。

    在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雪峰退得更加邈远,它在辽阔的纳木错湖的尽头。在下午时分,站在纳木错的东边往西南边眺望,念青唐古拉山上空云层翻滚,原在视线尽头的雪峰此时隐没在云雾之中。在那一边,暴雨即将来临。在这一边,阳光明媚。湖尽头气候的巨大变化隐去了念青唐古拉山的细枝末节。剩下的是:云,雨,湖,山脉,草原。我仍然眺望雪峰,尽管此时不可能再看得见雪峰。翻滚的云雾和雪峰,正在把一种巨大的未知扩展开来。我在这边的明亮之中,心里却充满了阴霾。这阴霾来自内心黑暗,来自雪山的对比。返回拉萨的路上再次翻越那根拉山口。这时的那根拉已经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层。当高原短暂的夏季消去,这里将又会是绵延的白雪世界。这次,一车的人都很平静,我想,这是由于他们看过了南迦巴瓦峰,看过了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而雪山则把更远的宁静,晴日雪峰的宁静,存放在未知的空间中。

    (选自《在雷声中停顿》,有改动)

    1. (1) 梳理游踪,探究发现。

      ①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将路线图补充完整。

      ②作者为什么说雪山是“形而上”的?借助路线图,简要回答。

    2. (2) 你认为文中的藏族男孩“若干年后,他会是一个怎样的藏族小伙”?结合本文内容,简述理由。
    3. (3) “个人化的体验与思考,才是游记的灵魂。”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结合《雪山》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两篇游记,加以阐述。
  • 1. (2024九下·柯桥月考) 文学类作品阅读。

    孩子们

    【波兰】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

    孩子们在市政广场上堆雪人。

    他们先是滚了个大雪球,这是雪人的肚子。后来又滚了个小一点的球,做雪人的胸、背和肩膀。然后又滚了个更小的球,用它来做雪人的脑袋。雪人的衣服扣子是用小黑煤块做的,从上到下扣得整整齐齐。鼻子是一根胡萝卜。因此说,这是个普普通通的雪人,在雪下得多的年份,这样的雪人在全国何止上万个。

    孩子们却因此玩得很欢,很幸福。形形色色的人从这儿走过,看了看雪人,继续往前赶路,各个机关在办公,似乎是平安无事。

    父亲很高兴,因为他的孩子们在新鲜空气里玩耍,脸蛋儿都红红的,胃口好,饭量增大。但是有天傍晚,一家人都待在家中,突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个报贩子,在广场上有个售报亭。他一进门就表示抱歉,说是这么晚了还登门打扰,但是,他认为自己有责任跟父亲交换交换意见。照说哩,大家都知道,孩子们都很小,年幼无知,是得好生照看,因为幼小不教,长大就难以成人。他要不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利益,是怎么也不敢登门造次的。他之所以来,完全是出于教育下一代的目的。他谈到了孩子们给雪人装的那个胡萝卜鼻子,偏偏是红的!而他,报贩子正好有个红鼻子。他的鼻子红是由于受了冻伤,不是因为喝多了酒。孩子们有什么理由公开出他的红鼻子的洋相呢?因此,他特地来请求孩子们再不要这样做。不错,是出于教育的目的。

    父亲对这些意见非常重视。孩子们当然不应该拿别人的红鼻子来开玩笑。他们真不懂事。于是他把孩子们都叫过来,指着报贩子严厉地问道:“你们当真是为了讥笑这位先生,才给雪人装了个红鼻子吗?”

    孩子们感到惊讶不已,刚开始他们甚至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他们听清楚了,摇头说,压根儿就不是。

    但是,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罚孩子,不准吃晚饭。报贩子表示了感谢,转身走了。在门口却跟合作社主任撞了个满怀。

    主任跟这家的主人道了声晚安,主人热情地欢迎了他,不管怎么说,他是个重要人物。主任见到孩子们立刻皱起了眉头,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好呀,这帮小家伙!您应对他们严加管教。他们人虽小,却很狂妄。今天我从我们商店的窗口朝市场望,我看到了什么?他们自由自在地在那儿堆雪人。请您想想看,他们先堆出一个大球,后来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把第二个雪球放在第一个上面,第三个再放在第二个上面。难道不令人气愤吗?”

    父亲没有听明白,于是主任就更加烦躁了。

    “难道还不明白他们想用这种方式说明什么?他们是想说,在这个区合作社里一个窃贼坐在另一个窃贼的头上。可这是污蔑。这样的事即便是向报纸揭发,也得有充分的证据,更何况是在市场上当众出丑。”他这位主任,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尚幼,不要求公开赔道歉,只希望再不要发生这类事件。

    孩子们受到追查,问他们把一个雪球放在另一个雪球上面的时候,是否真想说明区合作社里是一个窃贼坐在另一个窃贼头上。孩子们摇头否认,哭哭啼啼。但是,父亲以防万一,让孩子们在屋角罚站。

    这一天事情还没有完。院子里传来了雪橇的铃铛声,雪橇到了门前,铃声戛然而止。是市人民委员会主席本人。主席开口说:“您容忍家里的人从事敌对活动,我感到震惊,您难道没有政治觉悟?请立刻说清楚。”

    父亲不明白,他为什么没有政治觉悟。

    “因为从您的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到。谁会对人民政权机构进行讽刺?您的孩子们才这么干。他们把那个雪人恰好堆在我办公室的窗下。什么?哈!您沉默!这沉默意味深长。我能从中得出结论。是的,亲爱的先生,我建议您考虑考虑,”

    主席接着说,“啊哈!还有一点。我在家里常常敞着衣扣,这是我的私事。您的孩子没有权利拿这件事开玩笑。雪人身上从上至下的一排扣子也是语义双关的。我再说一遍,只要我高兴,在家里不穿裤子也没什么了不起,您的孩子无权过问。请您记住了!”

    受到指控的父亲把孩子们从屋角里拖出来,要求他们马上承认,说堆雪人的时候心里就想讽刺主席,说给雪人从上到下安了一排扣子,就是为了嘲笑主席在家里敞胸露怀。

    孩子们哽咽着,泪流满面地保证说,他们堆雪人不过是为了玩耍,没有任何附带想法。但是,父亲为了以防万一,不仅不准他们吃晚饭,罚他们站墙角,而且还罚他们跪在硬地板上。

    我从园子旁边经过,看见了那三个孩子。广场是不准他们再去玩耍了。他们又在商量玩什么游戏。

    “我们来堆雪人。”一个说。

    “我们来堆那个卖报的。给他安个大大的红鼻子。他的鼻子红,因为爱喝酒。是他昨天亲自说的。”第二个宣布。

    “我倒想堆个合作社主任!”

    “我宁愿堆那个主席先生,因为他是个笨蛋,还得给他安上排扣子,因为他常常不扣扣子敞胸露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争吵起来。最后决定挨个儿堆。他们又兴高采烈地干了起来。

    (选自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短篇小说集《大象》,有删减)

    小语、小文和小组成员准备将《孩子们》改编成舞台剧,来纪念波兰荒诞派作家、剧作家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诞辰90周年。以下是《孩子们》舞台剧改编讨论记录单,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孩子们》舞台剧改编讨论记录单

    分幕剧情说明

    第一幕

    孩子们在市政广场欢快堆雪人,父亲很高兴。

    第二幕

    第三幕

    合作社主任来访指责孩子们堆雪人污蔑他是窃贼,父亲让孩子们在屋角罚站。

    第四幕

    第五幕

    我听孩子们商量继续堆雪人。

    角色

    塑造

    说明

    ③A小语:“父亲”在剧本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第二幕到第四幕中,我们要根据他对待来访者以及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情绪的变化,去塑造父亲的形象。

    小南:对,你看:

    B小文:剧本中的三个来访者,他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各不相同,但来访目的以及背后折射的社会心理都是相同的,你怎么看?

    小周:我同意:

    (以上A、B二选一作答)

    舞台语言说明

    ④小语:小说中,“我”在快结尾的时候才出现,在舞台剧中,我们需要不需要在前4幕中为“我”设计旁白,突显功能?

    小贴士:旁白,即画外音,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戏剧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的台词形式。

    小文:

    创作意图说明

    ⑤小文:舞台剧以第四幕小孩子们跪在硬地板上受罚落幕,我觉得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小语:我不赞同,第五幕很有演出的必要。在小说中,我们看到 

    (请结合小说内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帮小语作答。)

  • 1. 现代文阅读

    (二) 大山里的向日葵

    ①又到了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坐落在山腰处的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放暑假了,只剩下后山上的向日葵在尽情地绽放,好似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②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家人本以为她会选择当地的学校去当老师,谁曾想到,她竟然说想去西部支教。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我想把快乐和希望送给山里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坚持的话!”家人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地对她说。

    ③她真的独自背起行囊,搭上火车,又跋涉十几天的山路去了深山里,孩子们看着这个年轻的小老师,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渴望。山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父母们都去城里打工了,这些孩子有的从懂事起就没见过父母!”山里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说道。无论是从报纸上还是电视上,书上还是网上,她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都不及亲身于此。前几个月,她吃着芋头、地瓜,喝着山泉水,尝不到家乡小吃,感到很不习惯,她开始想家了。老人们听说来了一位年轻可爱的老师姐姐,都让孩子们拿着自家新鲜的蔬菜瓜果去送给小老师。

    ④“姐姐,奶奶说让我把鸡蛋送给你!”“老师姐姐,奶奶说这些地瓜很好吃,送给你!”她愣了。那些孩子们满脸笑容,红通通的手捧着篮子,她看了,莞尔一笑:“代我谢谢你们的爷爷奶奶,拿回去给他们吃吧!”“姐姐,你会走吗?”一个孩子说。“不会啊! 姐姐一直在这里!”尽管这样说,她还是每天都想家,冷冷的夜里,她总是看着那张全家福,直到累得睡着。

    ⑤她在后山种了一片向日葵,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向日葵每天都向着太阳,她们会开心、会微笑,你们也要学会微笑哟!”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会心地笑了。第二年夏天,向日葵开花的时候,她带着那群孩子满山地跑,一起放他们做的风筝,一起写了满满的一张张愿望纸条,系在花枝上。她教孩子们唱英文儿歌,孩子们教她编织小布袋,他们用爱编织着大山里的土地。孩子们喜欢她的笑,喜欢她的手艺。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⑥又是一年夏天,向日葵花又开了。但这一个酷暑,天灰沉沉的,向日葵低着头。正值放暑假的时候,她接到家里寄来的一封信——外祖母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

    ⑦那是最疼她的外祖母。

    ⑧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带着孩子们给她的地瓜上路了,她说她会回来的。

    ⑨坐在候车室里,她不安地望着远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大得令人害怕。她拎着东西,飞快地跑出车站。她看到远处山上的泥石流正往山下冲,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车站,奔向她第一次走的那条山路。大雨滂沱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在向日葵地找到他们。孩子们哭着说:“姐姐,如果向日葵被淹了,你会不会就不回来了?”她坐在泥泞的土地上哭了,因为她告诉过孩子们,向日葵是阳光,是希望,亦是美好。她坚定地说:“不会! 不会的!”

    ⑩她救了那群孩子,可是那无情的屋顶,就砸在她身旁的向日葵上,她受了重伤。

    ⑪她回到家乡治疗,孩子们硬是让校长带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怀里揣着地瓜来送给她。她在病床上向他们微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没事! 我会回去的!”

    ⑫记者来采访时,她坐在轮椅上,捧着山里摘来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她旁边,她笑得很开心。记者们问:“后悔过没见到外祖母吗?”她真诚地说:“后悔过,但外祖母肯定会原谅我当了大山里的那朵向日葵! 如果有来生,我会生长在大山里,带去希望!”孩子们抱着她笑了。

    ⑬她也笑了,那微笑,是大山里向日葵的微笑,一年又一年。

    (选文有改动)

    1. (1) 小说叙述的故事感人至深,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2. (2) 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写“她犹豫了”,那时,“她”会想什么呢? 请联系语境,描述“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3. (3) 结合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语: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都想不出好的题目。这篇文章以“大山里的向日葵”为题,我觉得很有意思,请你帮我分析一下。

      小文:我认为:

    4. (4) 有同学说,本文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主人公没有名字,给人的印象不深刻。请谈谈你的看法。
  • 1.  现代文阅读

    (三) 武向平: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董瑞丰

    ①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A〕南北天山交会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②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 解开它,无疑将提升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③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漫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④2003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⑤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那里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 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 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⑥经过三年建设,由南北4千米、东西3千米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 10287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⑦基于 21CMA 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SKA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作为SKA 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 SKA 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已经确立。“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⑧另外,武向平又担任“中国天眼”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2021年4月,“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 和SK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⑨对遥远世界无限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⑩2011年,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欠发达地区为中小学生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⑪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B〕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让武向平陶醉了。

    ⑫“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⑬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选自 2021年3月 29 日《科技日报》,有改动)

    1. (1) 请从 A、B两句中选择一句完成赏析性批注。

      〔A〕南北天山交会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B〕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

    2. (2)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完成质疑性批注。在叙事中,作者多处引用武向平的原话,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课文与本文的具体内容完成联想型批注。

      《邓稼先》——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闻一多

      《回忆鲁迅先生》——鲁迅

    4. (4) 厘清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8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