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文言文阅读

    皇甫直 段成式

    蜀将军皇甫直别①音律,击陶器能知时月。好弹琵琶。元和中尝造一调乘凉临水池弹之。本黄钟②而声入蕤宾③。 因更弦,再三奏之,声犹蕤宾也。直甚惑,不悦,自意为不祥。

    隔日,又奏于池上,声如故。试弹于他处,则黄钟也。直因切调蕤宾,夜复鸣弹于池上,觉近岸波动,有物激水如鱼跃,及下弦则没矣。

    直遂集客车水竭池,穷④池索之。数日,泥下丈余,得铁一片,乃方响⑤蕤宾铁也。

    (选自《酉阳杂俎》)

    【注释】①别:辨别。②黄钟:古乐十二律的第一律,声调最宏大响亮。③蕤(ruí)宾:古乐十二律的第七律。④穷:____ 。⑤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厚薄不一的长方铁块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演奏时用小铁槌击打。

    1. (1) 解释注释④“穷”的意思,再补充一个词义相同的例子。你会选用下面哪个例子? 请说明理由。

      A.悲守庐(《诫子书》)    B.复前行,欲其林(《桃花源记》)   C.蝉则千转不(《与朱元思书》)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元和中尝造一调乘凉临水池弹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因更弦,再三奏之,声犹蕤宾也。

    4. (4) 从探求事理的过程来看,皇甫直与下面哪个人物有共同点? 请阐明理由。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里的王阳明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 1. 现代文阅读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①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 我替你们回答一句吧:“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面学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历史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②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知、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 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呢?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到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③怎么样才能不惑? 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 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④怎么才能不忧? 为什么仁者会不忧? 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 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什么呢? 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⑤怎么样才能不惧?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 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 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 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何事可做? 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 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⑥诸君啊! 你现在怀疑吗? 沉闷吗? 悲哀痛苦吗? 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 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 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诸君啊,醒醒罢! 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 12月

    1. (1) 演讲词要有鲜明的观点,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 (2) 本文主体部分在论证的过程中都以问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小文读了文章,颇受警醒,想通过演讲的方式将其观点传递给全班同学,但总是处理不好结尾画线句的情感把握。请你为画线句设计一个演讲脚本,并说明理由。

      小贴士

      演讲脚本 的设计

      提高演讲能力,首先要从脚本的精心设计开始,要达到良好效果,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包括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手势等,都要设计好。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丁肇中在接受《liào望》周刊授予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谈到,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chá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____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环境jī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____,不能消极地 xiù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ào

      探chá

      xiù手旁观

    2. (2) 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一项是( )
    3. (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一霎间,他紧张得像一块石头,他的心沉坠得像灌满了冷铅,他的手脚不知所措 B . 面对这一突发事故,人们没有袖手旁观 , 而是毫不犹豫地投身救援工作。 C . 干事创业,要对具体情况了然于心,研究其中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这就是格物致知之举。 D . 如果再不加强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我们会很快受到自然的惩罚,不得不面对海枯石烂的一天。
  • 1. 活动开展

    某班组织学生就《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两篇演讲词开展模拟演讲活动,活动包括“分析构成要素”“把握演讲内容”“评析演讲视频”“合作模拟演练”四个任务。

    任务一分析构成要素

    默读两篇演讲词,根据演讲词的内容(也可以查阅资料帮助理解),分析两次演讲的构成要素。

     两次演讲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演讲者的身份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演讲的时间

    1946年7月15日

    1991年10月

    演讲的背景

    被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演讲的目的

    颂扬李公朴的献身精神,号召广大人民与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③|

    演讲的场合

    李公朴追悼会

    现场听众的构成

    昆明的进步人士、青年学生;混入的少部分国民党分子

    参加“情系中华”大会的各界人士

    演讲者的情绪(口吻)

    听众的反应

    深受启发

  • 1. 阅读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完成各项探究活动。

    活动热身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醒着的时候,平均有30%的时间用来与他人交流。对于与他人交谈,我们并不陌生。如果你平时与人交谈总能应对自如,那么你也一定能够学会如何进行演讲。

    1. (1) 演讲需要用到许多交谈的技巧。请根据提示,举几个生活中交流的例子。

      交谈技巧实例

      交谈的技巧

      举例

      清晰地组织语言

      要让别人完成一项任务,我们不会随便描述,而会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引,有逻辑地组织语言,一步步告知对方

      针对不同的听众,调整说话的方式

      讲故事时追求最佳效果

      根据听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话题

    2. (2)  当然,演讲和日常交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或发表过演讲。请依据你的经验,写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并简要阐述。(至少一点)
  • 1.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 (1)  系:维              鞋带
    2. (2) 当:恰 敢作敢
    3. (3) 教:育 唱歌
    4. (4)  相:真                
    5. (5) 应:应付 
  •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力 不知所

    jiǎn讨 páng徨 jī

  • 1.  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
    1. (1)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2. (2)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 (3)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 (4) :依照。
  • 1.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文整体理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