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务实基础】阅读下面语段,和同学们一起梳理材料。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méng发,各种花次 d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乌语,草长 yīng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éng

      次 cì

      piān

      草长 yīng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 (3) 语段中“风雪载途”的“载”的读音是(A. zǎi B. zài),它在词中的意思是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4. (4) 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1. 【文化探究】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和物候有着相似的作用。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B大阅读 浸润宜人书香

  • 1. 物候知识的完善离不开历代人们的细心感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探究活动。

    【乙】大林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①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节选自白居易《游大林寺序》)

    【丙】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土气②有早晚,天时有愆伏③。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笙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笙;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④微草,凌冬不雕;并、汾⑤乔木,望秋先陨;诸越⑥则桃李冬 , 朔漠⑦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节选自沈括《采草药》)

    【注释】①聚落:村庄。②土气:土壤中的温度,即地温。③愆(qiān)伏:原指天气寒暖失调,此指节令先后不定。④岭峤:五岭的别称,此指岭南地区。⑤并、汾:并州和汾州,在今山西省。⑥诸越:古代对今华南一带的称呼,此指南方地区。⑦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此指北方地区。

    1. (1) 请根据提示方法为文中的加点字释义,帮助同学理解文意。

      文言字词

      提示方法

      释义

      大林

      语境推测法

      春归无觅处

      联系成语法:悔恨交加

      土气有早晚

      查阅字典法:①因为;②缘分;③顺着;④边缘

       (填序号)

      诸越则桃李冬

      词类活用法

    2. (2)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哪一项更恰当? 请说说你的理由。

      A.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B.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小贴士

      恍然

      《古代汉语词典》释义:①模糊不清的样子。②茫然。③猛然明白。④仿佛。

    3. (3) 同学们对以上文言文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小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真的很神奇,是为什么呢?

      我:其实作者在乙文中就交代了原因,画横线句子就能很好地解释,因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小江:丙文里也描述了许多神奇的现象,这些现象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我:是的,丙文指出同一作物生长成熟的时机不同,除了《游大林寺序》中提到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  、 

  • 1. 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物候现象吗? 请和同学们分享。
  • 1.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你了解物候了吗? 你从选文中获得了什么物候知识,体会到怎样的精神,又产生了哪些思考?请你写一写。
  • 1. 【科学探秘】小语搜集到两句描写“八月”的诗句,同样是八月,诗句中描写的景象却大不相同。请从“气象物候”的角度试着解释原因。

    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1. 同学们搜集材料时发现许多文学作品也体现了物候。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探究。

    【甲】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中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朝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我们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定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在西南注意的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要想了解物候差异的原因,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获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 (1) 【关注文学里的物候现象】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2. (2)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3. (3) 【关注物候的文学性创作】下面两句从第①段中提取出的说法矛盾吗? 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小贴士 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

      ①平实的语言多用专业术语,不描摹,不夸张,用数字、例证、推理等直接、准确地说明事物。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的用语就是典型的平实语言。作用:表达准确、严谨、科学。

      ②生动的语言多用比喻(打比方)、拟人、描摹(摹状貌)、引用(引资料)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作用: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令人深思,启人智慧。

    4. (4)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说说其作用。
    5. (5)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 1. 预学二[问题导航]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 阅读此类文章时,要借助关键句段(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过渡段),厘清文章的思路。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段,并思考:作者主要回答了哪些问题?

    ①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 1. 预学三[初识语言]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特点,并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开头第1—2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四季风景画:“草木萌发”写出春天草木苏醒的情态,“  ”描绘出春天燕子归来时的轻捷洒脱,“孕育”写出夏季植物的旺盛的生命力,“簌簌落叶”写出,“衰草连天”写出 ,“ ”写出严冬大雪满地的酷寒。 这些优美的词句,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犹如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而第3—12段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以第7段为例:“首先是纬度”中的“首先”一词表明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值得指出的是”提醒读者特别关注;“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一句中的“如”表明这里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比北京早开二十天”“只比北京早十天”通过 、 的说明方法,说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 1. 导学一[顺序追踪]
    1. (1)  大声朗读课文第2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2)  默读课文第7—10段,在文中圈出标明次序的词,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 (3)  结合前两题的内容,我的发现是:课文先按照 的先后顺序排列,再按照依次排列,条理非常清晰。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