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名著阅读。

     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以上选文出自(作家)的小说,文中的“他”是(人名)。

  • 1. 【活动三:亲近经典】

    下面是同学探究“经典人物立身之道”专题的部分成果,请你参与完成表格。

    名著人物

    立身的方式、结局

    探究发现

     

     

    第一组

    祥子

    (任选一组)

    梁生宝

    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带领互助组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第二组

    江姐

    孙悟空

    为护师父取得真经,一路披荆斩棘、斩妖除魔,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 1. 【活动一:关注新闻】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心相约,梦闪耀。”10月22 日晚,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 本次开幕式,用“金桂花冠”向每一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甲】____,以“金石篆刻”的艺术化表现诠释残疾运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乙】____。 运动员入场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的西湖十景借助地屏和网幕惊艳亮相……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充满东方美学的艺术构思,传递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盛大气象。

    历史长河,奔流浩荡;文脉延续,弦歌不(chuò)____。 中华文明经历 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chéng)____,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 今天,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多期待。 “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 )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节选自2023年 10月 2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花冠 弦歌不(chuò)

      一脉相(chéng) 赓 续

    2. (2) 在【甲】【乙】两处填入合适的短语( )
    3. (3) 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1. 请仿照示例,为《精彩瞬间》栏目的剪影图片配上解说文字。

    比赛项目

    滑板

    艺术体操

    配文

    一跃惊众人,如展翅雄鹰,诠释技巧与勇气。

    一舞动四方,

  • 1. 【活动四:诗文情思】

    阅读下面古诗文,按要求答题。

    山下泉

    [唐]皇甫曾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冷泉亭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 , 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 , 可以蠲烦析醒 , 起人心情。 山树若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 , 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 , 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减)

    【注释】①皇甫曾:工诗,出王维之门,历官侍御史。 后被贬舒州司马。 ②冷泉亭:于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角。 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期间,“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冷泉亭是他最爱逗留休息的地方。 ③撮奇得要:亭子选取了奇妙和重要的地势。 ④渟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 泠泠:形容风清凉。 ⑤蠲(juān)烦析醒(chéng):清除烦闷,解除困乏。 蠲:消除,去除。⑥床:坐的用具。⑦狎:玩乐。⑧矧(shěn):况且。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⑨潜利阴益:看不见的好处。

    1. (1)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山树

      课内迁移法:关山度

      (1)

      广不

      查阅词典法:①积累,重叠。②古代重叠单位。③牵连,连累。④忧患,祸害。

      (2)(填序号)

      言哉

      参考成语法:不感激,美不

      (3)

      灵隐寺为

      词句对应法:余杭郡为

      (4)

    2.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

      坐 而 玩 之 者 可 灌 足 于 床 下 卧 而 狎 之 者 可 垂 钓 于 枕 上

    3. (3) 请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文中的“山泉之美”,完成下面表格。

      语句

      角度

      赏析

      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

      叠词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此诗句写泉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喧响,而这种喧响让人怀念起在山中的静谧。

    4. (4) 山泉清音,声声入心,请结合以上诗文内容,探究古代文人喜爱山泉的原因。
  • 1. 【活动二:积累致远】

    《中国诗词大会》热遍大江南北,旨在让诗词艺术走近生活,走近普通大众,倡导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温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宇制作了“山水有情亦有理”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山水”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义,请你帮他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山水有情亦有理

    山与水

    诗句梳理

    智者乐山,青山

    高峻,志士生慧。

    (1)高山负荷得了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①”高瞻远瞩的豪迈;亦可承载杜甫“②”俯视一切的雄心;还可验证杨万里“政入万山围子里,③”人生哲理的深邃。

    仁者乐水,绿水

    逶迤,草木生情。

    (2)水,晕染了“黄梅时节家家雨,④”的江南美景;凝成了“故园东望路漫漫,⑤”的灼灼思念;描摹了“烟笼寒水月笼沙,⑥”的凄清氛围;道明了陆游“⑦”顿感开朗的喜悦;诉说了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⑧”的怅惘。

    时代新意: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 1.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一)舵  链

    马晓丽

    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司令部安排我去石应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 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你体格差,我先上。”班长说。“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

    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攀着绳子往回走。突然, 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 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班长蹲下呜呜地哭。“起来!把眼泪擦掉!”马参谋长喝道,“你跟他喊话,不许停。”“是!”班长抹把泪,立即与矮个子兵对喊起来。刚开始,矮个子兵声音还挺正常,过了一会儿,声音就开始发颤了,而且半天回一句。班长赶紧喊:“咱们唱个歌吧!”说着领头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矮个子兵马上跟着唱。“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大家都唱起来。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我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戛然而止。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马参谋长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班长哭喊:“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看,大家都给你敬礼呢!”一只只手臂都举了起来, 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马参谋长喊道:“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 一直看着马参谋长。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到了石应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

    第二天,风停了,我乘艇返航。结冰的舱盖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矮个子兵正看着舱盖发呆。我说:“想什么呢?”“我总忍不住想,我要是掉海里了,我妈可咋办?”他声音有些发抖,竞流下眼泪来。我轻声问:“那你还要坚持上?”“不上咋办?舵链要是不接上,就得任船在海上漂了,总不能眼瞅着船翻了吧?”

    望着他缠满纱布的双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有删改)

    1. (1) 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2. (2) 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 (3) 作者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的艰难?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 1.  文学类作品阅读

    (二)窝 囊

    [俄国]契诃夫

    日前,我把孩子们的家庭女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书房里,需要清一下账。“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我对她说,“我们来结算一下。您无疑需要钱用,可是您这么拘礼,自己是不会讨的……好吧,小姐,以前我跟您讲定月薪三十卢布…… ”

    “四十 …… ”

    “不,三十……我这儿记着呢……我付给家庭女教师的薪水向来都是三十卢布……好吧,小姐,您来了两个月…… ”

    “两个月零五天…… ”

    “不,整整两个月……我这儿记着呢。这么说,我该付您六十卢布……得扣除九个礼拜天……要知道每逢礼拜天您不给科利亚上课,只休息不干活……再加上三个节假日…… ”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涨红了脸,开始拉扯衣服上的皱边,可是……她一言不发。

    “再加三个节假日……因此要扣除十二卢布……科利亚病了四天,没有上课……您只给瓦莉娅一人上课……有三天您牙痛,我妻子允许您下午不上课……十二加七等于十九。扣除后还剩……嗯哼,四十一卢布。对吗?”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左眼红了,含着泪水。她的下巴开始颤动 , 她神经质地干咳起来,呼哧着鼻子,可是——一言不发

    “除夕晚上,您打碎了一只茶杯和一个茶碟,扣除两卢布……那茶杯很贵重,是祖传的,不过……算了吧,上天保佑您!我们哪能一点不受损失呢?后来,小姐,由于您照看不周,科利亚爬到树上,把上衣撕破了……该扣除十卢布……有一个使女,也因为您照看不周,偷走了瓦莉娅的一双皮鞋。您样样事情都得照看好才是。您是拿薪水的,因此,这么说,还得扣除五卢布……一月十号,您在我这儿拿了十卢布…… ”

    “我没拿!”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小声说。

    “可是我这儿记着呢!”

    “哦,那就……好吧。”

    “四十一减二十七——余十四…… ”

    现在她的两只眼睛都泪汪汪的了……她那长长的好看的小鼻子上冒出了汗珠。可怜的姑娘!

    “我只拿过一回……”她颤抖着说,“我在您太太那儿拿过三卢布……此外再没有拿过…… ”

    “是吗?您瞧瞧,这笔钱我可没有记上!十四再减三,余十一……好吧,这是给您的钱,宝贝儿!喏,接着:三卢布,三卢布,三卢布, 一卢布, 一卢布。请收下,小姐!”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她。她接过钱去,哆哆嗦嗦地把票子塞进衣袋里。“麦西。”她小声说。

    我跳起来,开始在房间里快步走着。我气愤至极。

    “您为什么要‘麦西’?”我问。

    “您给了钱…… ”

    “可是要知道,是我克扣了您,见鬼,是我抢了您!要知道是我侵吞了您的钱财!您为什么还要‘麦西”?”

    “在别的地方,人家根本不付我钱…… ”

    “不付钱?这毫不奇怪!好了,刚才我是跟您开玩笑,给您上了残酷的一课……您那八十卢布我如数付您!钱都放在信封里了!可是人难道能这样软弱?您干吗不提出抗议?为什么一言不发?在这个世界上,难道人不应该以牙还牙吗?做人难道能这么窝囊?”

    她苦笑了,但我看到,她脸上的表情分明是:“能这样的。”

    我请求她原谅这残酷的一课,把八十卢布全给了她,这使她大为惊喜。她胆怯地说了一声“麦西”,走了出去……我望着她的背影,不禁想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强者可真容易啊!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释】麦西:法语“谢谢”的音译。

    七年级(6)班开展了对《窝囊》一文的自主合作学习。各个学习小组均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或疑问。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合适的内容,帮助答疑解难。

    1. (1) “智学”组;小说里的尤丽娅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困境;;面对困境,她的态度是;还好最后
    2. (2) “厚行”组:你们发现了吗?本文语言虽简单朴素却精彩生动。比如画波浪线的语句出现了三次,作用是

      再比如画横线处的加点词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

    3. (3) “求是”组: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文中“我”把十一卢布给了尤丽娅后,居然“气愤至极”!

      联系上下文之后,我们认为原因是

    4. (4) “明志”组: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强者可真容易啊”?

      老师提示:理解这个句子,我们需要联系全文,并关注时代背景。请参考以下【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十九世纪末,俄国还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农奴制封建社会。俄国沙皇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空前腐败黑暗,普通民众饱受压榨,命运悲惨。沙皇专横的制度造成了人性扭曲,使许多人具有奴性心理。

  • 1.  文学类作品阅读

    (四)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2020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展光,映着朝霞,在辽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 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央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程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 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 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 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 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 (1) 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

    2. (2) 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任选一句赏析词句。

      ①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②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4. (4) 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V” 表停顿,“→”表

      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 )

    5. (5) 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节。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 1.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三)青  瓦

    徐  吸

    我喜欢青瓦,喜欢它成熟拙朴的青蓝。

    我曾经迷恋于青瓦的制作,看窑厂的工人如何掘地三尺,把细腻柔软的黏土方方整整地挖出来,一片片制成瓦坯,再烧制成瓦。制作青瓦的泥瓦场,活像一个考古现场,本色,有序。做  瓦和做糕点一样复杂,不同的是,制瓦是制造声音的过程。两片成熟的瓦碰在一起,轻重适度, 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很聪明的声音,而两片糕碰在一起,声音就是傻傻的。所以我现在还认为,烧制青瓦,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制瓦是瓦坯入窑密封并经过烟熏火燎达到一定火候以后,在关键时刻兜头浇以冷水,瓦被窑窟闷在云雾里,色彩由暴怒的火红变成妖魅的青蓝或青黑。

    待到冷却完毕,就是开窑验货的时候。敲击时涩滞无声的须瓦解,叮当有声的方能得以保 全,好坏但凭声响。 一片片普通的青瓦就这样开始它遮风挡雨的岁月。

    在江南,老街上,老屋房顶上,瓦缝参差,青瓦正反交错有序地叠放在一起。一条条,一垄垄,一沟沟。云归天暝、雨点初落的时候,只要心静就能听到清脆的天籁,藏在深闺也能知晓天 气的变化,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A】老街拒绝琉璃瓦,只接受青瓦。琉璃瓦精致,精致得不会喘气,琉璃的天地,会影响人的呼吸视听。琉璃自古就是宫廷的产物,烟雨迷蒙,粉墙飞檐,铺满青石板的老街盖上琉璃,有点自不量力——琉璃只能与珠光宝气捆绑在一起,只能跟大富大贵捆绑在一起。【B】在老街,青瓦跟月色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

    很喜欢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雨细如愁,檐口的青瓦在帘端闲挂银钩。没有了青瓦,江南也许会少了许多生趣,恐怕清平人生的许多闲情逸致也会因此瓦解。

    “瓦解”是一个本色直观的词,支离破碎,无法挽回,人生家国借“瓦”,而道出了残存的意象。

    但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儿时在窑厂目睹制瓦,先把土制成圆筒形,而后分解为四,即成瓦。因此,对每一片青瓦而言,瓦解就是脱胎,入窑便是造化,土赋予其形,火锻炼其魂,水造就其魄。

    烦琐的人生,或许也不过如此。就像青瓦一样,不经历这样的过程,也许就不会有呼吸的生命。

    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

    (选自《散文》,有删改)

    1. (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江南的青瓦的?阅读文本,完成填空。

         ②    ③青瓦的叠放

       (5)青瓦的诗情画意

    2. (2) 第四段中为什么说“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3. (3) 有人说:“散文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其背后的味道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地走进散文。就此某校老师组织了一堂散文语言赏析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方法点拨】

      ①把握语言赏析的角度,尝试揣摩语言风格特点。

      ②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③借助常用修辞手法体会文中重要词句的表达效果。

      【例句分析】

      小红:我觉得文章【A】处文字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从而突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小明:我也来试试,【B】处文字写得非常美,作者从的感官角度,抓住色彩来描

      绘,瓦的青、柳的绿与月色的朦胧、黄昏的绮丽,共同营造了

    4. (4) 作者说:“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句话并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