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戍:指安史之乱时三城有重兵防守。②涓埃;本义指细流和轻尘,这里比喻微小。《望岳》和《野望》是杜甫所写的律诗,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两首诗的情感。

  • 1. 【名人精神·品味感悟】文学类作品阅读

    一介农夫,两个梦

    ——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杂交水稻之父”

    ①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②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③1973年,袁隆平正式宣布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④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袁隆平正式提出籼型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⑤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

    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⑥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

    ⑦回望袁老一生,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⑧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二)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⑨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⑩“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⑪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让他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⑫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⑬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⑭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⑮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⑯他说:“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让更多的人们吃上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⑰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三)“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⑱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面对全球粮食危机,袁隆平无法置身事外。

    ⑲1979年4月,袁隆平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如今,这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⑳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

    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㉑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你会更加理解这个回答。杂交水稻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㉒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

    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㉓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㉔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㉕他,做到了!

    (四)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㉖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㉗袁隆平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㉘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㉙一代科学巨星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青年。

    ㉚你听——

    ㉛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㉜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取材于袁隆平相关文章)

    1. (1) 阅读文章,袁隆平的两个梦是什么?
    2. (2) 结合文章第二部分,说说你对“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的理解。
    3. (3)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你认为袁隆平可以称作“国士”吗?请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 1. 【名人经典·留影回声】名著阅读

    老舍在谈人物描写时说:“哭有多种,笑也不同,应依个人的特性与情形而定如何哭,如何笑。”表情是人物在某一特定处境下自我心理与外界社会的投射,请参考示例完成批注,要求分析下列表格中祥子表情背后的具体原因,并通过这三处比较分析社会原因。

    祥子的表情

    语段摘录

    批  注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从三处表情“哭”“笑”“不喜也不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③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 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而笑着换了个新的世界,像换一件衣服那么容易,痛快!


    【示例】虎妞答应给 祥子买车,祥子很感激也很高兴。

    不喜也不哭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

  • 1.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主题阅读

    材料一:

    ①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深刻变革的中国,而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他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含义。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

    ②谁是你的偶像?

    ③岁月流转,掠过满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④有研究表明,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某青年媒体人说:“不少‘90后’青年也会为白方礼、丛飞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流下热泪,在面对这些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⑤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这位金句频出的医生具备镇定人心的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90后”学生文文在朋友圈接连转发了3条张文宏的公开演讲视频,称自己已是张医生的“迷妹”:“简直字字珠玑,字字钻进我心里!”

    ⑥“张文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实际贡献,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动人的地方。”今年大二的医学专业学生高强说,同学们反复观看张文宏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系列演讲,学习知识,也在重温报考医学专业的初衷。

    ⑦中央团校教授吴庆评价,新时代青年的偶像观呈现出价值多样和内涵提升的双重趋势。价值多样是指当前青年的崇拜对象已不集中在少数类型几个人物身上;内涵提升是指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年轻一代的英雄观正走向成熟。

    ⑧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于敏、孙家栋、张富清、李延年……2019年9月,“共和国勋章”颁发后,这些闪亮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年轻的粉丝群体将追星对象指向了他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他们引领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冲在一线拓荒、甘为人梯奉献,铸就了中国的今时今日,也激励着青年人紧随榜样的步伐,在强国征程中不断筑梦圆梦。

    材料二:

    ①有这样一个人,我们好像与他只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而往后他将永存于我们心里,当风吹麦浪,就是他灵魂的回响。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袁老一生都在致力于杂交水稻种植研究,始终把中国人民吃得饱、世界人民吃得饱挂在心上,念在口中,虽然袁老现离我们而去,但是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时代“稻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悲痛之余应接过袁老手中的时代“稻穗”,坚定袁老为民之心、保持袁老勤勉之态、凝聚袁老奋斗之力,在新时代成长之路上共筑“禾下乘凉梦”。

    ②接好时代“稻穗”,应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老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自始至终致力于杂交水稻种植研究,哪怕自己耄耋之年,身体抱恙,仍坚持不懈地在稻田里研究,在那片稻苗上夜以继日地观察,在袁老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下,我们的饭碗始终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作为青年一代,不得不感慨袁老伟大,我们要共勉,要深思,要学习,更要坚定袁老为民之心。

    ③接好时代“稻穗”,应有“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拼搏精神。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成功来自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拼搏汗水。袁老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整整花了6年时间,在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1000多个稻穗后,才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可想而知,这期间工作压力之大、任务之艰。作为新时代青年工作者,我们要懂得沉得下心、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辛苦,敢于拼搏,时刻保持袁老勤勉之态。

    ④接好时代“稻穗”,应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淡泊精神。纵观当下许多“流量红人”,为了富贵名利,不惜花费重金、放下底线、浪费资源等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我们的袁老,有人给他身价评1008个亿,他却一笑置之;有人讲他是湖南首富,他却说是首富,是精神首富。是啊,袁老一辈子甘于躬耕田野,淡泊名利,身上穿的是35元的普通衬衣,吃的是简单的粗粮,做的是不要钱的平民运动,这就是我们的国之脊梁、水稻之父。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在敬仰之余更应当见贤思齐,始终不忘初心,凝聚袁老奋斗之力,为新时代之国家振兴添一抹青春色彩。

    ⑤巨星陨落,其风长存,吾辈定当以之为榜样,奋发图强,共筑华夏“禾下乘凉梦”。

    1. (1)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2. (2) 请赏析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3) 为了帮助当代中学生更好地成长,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就如何汲取偶像的力量,提出合理的建议。

      【链接材料】

      在悼念袁隆平院士的微博下,一个留言写道,如此强烈的国民情感,不仅是致敬,也是一种动员:“别哭了,准备上场吧,当熟悉的名字相继离开我们时,便要知道,时代的接力棒就要到我们手上了。”

  • 1. 【名人印象·厚积薄发】本次学习活动学校邀请你和小稠一起担任主持人,下面是小稠同学为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你协助他完成。

    仰望历史的星空,从古至今,我们不仅看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忠孝两全传佳话,看到了“优秀学者”闻一多,深①xiāo____灯火,锲(A.qiè B.qì)而不舍,潜心贯注凝硕果,更看到了“可爱战士”志愿军,坚②rèn____刚强,淳朴谦逊,勇赴疆场抛头③lú____、洒热血。中华崛起之时,我们看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功勋惠泽人世间……

    他们之所以历史铭记,是因为他们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生而平凡,不甘平凡;点点萤火,汇成星河!

    1. (1) 小稠对一些汉字书写把握不准,用拼音代替,请你为他填写汉字。

      ①深xiāo ②坚rèn ③头lú

    2. (2) 小稠在朗读开场白时,对“锲”字读音有疑惑,请你为他选择正确的读音。

      而不舍____  (填选项)

    3. (3) 上述文字中的“还”“被”“最”三个字,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 古诗文填空。

    古诗文阅读陶冶了我们的情怀:与韩愈漫步于晚春时节,他看到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① ,②”脱口而出,这是诗人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与王维静坐在竹里馆,“③ ,④”两句,诗人以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幽静闲远的格调,传递出悠远宁静的心境,仿佛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与岑参路遇,他以“⑤,⑥”两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样的远行者的复杂心理。

  • 1. 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能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平凡的生活里,普通人向善求美,也同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请以《他(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 .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 . 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 . 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数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 1. 古诗文阅读

    【甲】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选自苏轼《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乙】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大观年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欧阳公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选自《欧阳修论东坡文》)

    【注释】①体中:身体。②欧阳公:欧阳修,当时文坛领袖。③棐:欧阳修的儿子。④海外诗:苏轼被贬海南后写的诗歌。⑤气索:气短,这里指没有面子。

    【丙】纵 笔(其一)

    [宋]苏 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释】①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再贬儋州(今属海南省)时所作。②小儿:苏轼第三子苏过。③朱颜:红润的脸庞,多指年轻的面容。

    1. (1) 运用表格里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解 释

      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

      联系成语法:所未闻

      欲遣人求之

      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而李江州忽送一部

      查阅字典法:①馈赠;②留下;③遗失

      (填序号)

    2. (2) 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大 观 年 间 海 外 诗 盛 行 后 生 不 复 言 欧 阳 公。

    3. (3) 文言文语气词往往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①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

      ②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

    4. (4) 古人对偶像的推崇与狂热丝毫不亚于现在,请参考示例,给【乙】文画横线句写批注。

      示例: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批注:苏轼身体欠佳时,就读陶渊明的诗集当作良药,可见其对陶渊明的喜爱和推崇。有趣,有趣!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批注:

    5. (5) 小斌和小江读完【乙】文后,想要了解为何苏轼被贬海南后的诗受到如此推崇。他们找来了苏轼那一时期的诗作,请你一起加入他们的讨论吧。

      小斌:苏轼由惠州再度贬到海南时,已经60岁,从诗歌中的①等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老人。

      小江:苏轼那时已至暮年,又被贬到荒凉之地,然而他却收获了这么多的粉丝,我想不仅是由于诗本身,更是因为苏轼的人格魅力。

      小斌:我同意,正如“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一句,这里恰恰是他心境的表达:②。 

      小江:看了和苏轼有关的诗文,我发现苏轼非常崇拜陶渊明,而他后来也成了其他士人甚至是文坛领袖推崇的对象,太有意思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应该这样来追“星”: ③

  • 1. 活动二:探究·大家有深度

    我父亲汪曾祺的画

    汪潮

    ①父亲会画画,喜欢画。 家里曾有一本莫扎特的歌剧曲谱,印刷很精美,封底是淡黄色的硬厚纸。 父亲在封底上画了一幅钢笔画头像,线条流畅,笔法飘逸。

    ②我和姐姐汪明正在上小学,都爱画小人,我问姐姐:“这画的是谁呀?”姐姐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是爸的自画像!”我们俩哈哈大笑,“什么呀,一点都不像,爸的眼睛哪有这么大,爸哪有这么漂亮!”自此,我们对父亲的绘画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评价。

    ③父亲对于我们喜欢去的珍宝馆、钟表馆没有什么兴趣,他愿意去的是绘画馆。 绘画馆的展品经常换,但父亲对这些画却非常熟悉,如数家珍,他告诉我这幅宋徽宗的工笔花鸟有什么特点,那幅郑板桥的字是什么内容。 有一次一迈进绘画馆的门还隔得老远,他就指着一幅画说:“唐寅的。”走到跟前一看,果然。 父亲十分得意地笑了。

    ④后来,父亲画了一幅画压在玻璃板下面,半本书大小的元书纸上画了一只长嘴大眼鸟,一脚蜷缩,白眼向天。 旁边有八个字:八大山人无此霸悍。 哥哥汪朗的一个同学看了问,这是什么意思? 哥哥笑嘻嘻地说,八大山人是清代一个很有名的画家。 那个同学说:“噢,明白了,就是说八大山人也没这么狂!”这幅画是父亲宣泄情绪时画的,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⑤70年代末,父亲开始恢复写作,心境渐渐开朗,有时高兴了画点画儿。 他先是给好朋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花径如掌,花瓣如丝。 有几个朋友看到了很欣赏,都要父亲画。于是一发而不可收。 其时条件很简陋,父亲舍不得买宣纸,连颜色都没有,只有墨色一种。之后父亲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屋子。 尽管极小,尽管集写作、睡觉、待客于一室,但他已经很知足了。 原来他想写字,却没有一张桌子,有时我上夜班睡觉刚起来,他就急急忙忙冲进来,铺开稿纸就写。 我们都笑说,老头就像只鸡,憋好了一个蛋,却没有窝来下。 搬家后,母亲为他买了一张大书桌,父亲这才正正规规地画起画来。 很快,他的小屋就到处堆满了画好的画,一卷卷,一堆堆,有时候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A】我经常横加指责:“爸,你画的花,杆子都这么老长,是不是底下不会画了,只好一笔拉下来父亲对于我们这些毫无道理的“攻击”,除了翻翻白眼,置之不理以外,别无他法。 父亲很能凑合,有时候颜料用光了,他竟然用菠菜汁代替绿色,牙膏充当白色,还洋洋得意。 多年后,我们整理他的画稿,一眼就看出哪张是用菠菜汁画的——绿色已经变成赭石色了。

    ⑥随着父亲在文学界名声大起来,他的“画名”也渐渐传扬。 一些朋友开始向他索画,父亲认真地为人作画,丝毫不亚于写作,在画上题字作诗,真是要花费一番工夫。 父亲写了字,画完画,尽兴了,就丢在一边不管了。 毕竟这不是他的主业,他要写作,买菜,给我们做饭,有时还要背着母亲喝点酒。

    ⑦父亲自己说:“我从小学到中学,都‘以画名’。”我父亲有一些石印的画谱,我都看得熟了。 路过裱画店,我都要进去看看画谱。 他喜欢舒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他说,他画的是对生活的喜悦。 父亲还把作画的手法融进了小说。

    ⑧父亲去世后,一次徐城北先生见到我,谈起父亲生前很希望出一本书画集。 这一下提醒了我们,于是把父亲多年积存的画稿都翻出来整理。 【B】慢慢地一张一张认真地看,我心想:我们失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有删改)

    【注释】汪曾祺:(1920—1997),著名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

    1. (1) 任务一:依据时间轴,梳理父亲与画相关的典型事件。

    2. (2) 任务二:第⑦段父亲提到“以画名”。 请关注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分析父亲为何能够“以画名”。

      第⑤段:他先是给好朋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花径如掌,花瓣如丝。

      第⑤段:他的小屋就到处堆满了画好的画,一卷卷,一堆堆,有时候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

      第⑦段:他喜欢舒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他说,他画的是对生活的喜悦。 

    3. (3) 任务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交错转换。请结合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谈谈作者的情感发生什么变化?
    4. (4) 任务四:小宇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疑惑,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以小雯的身份解答小语的疑问。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