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苏州模拟)

    材料一

    情境材料

    对青少年的启示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就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开展安全教育,筑牢安全意识。

    现实中,一些学生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一遇到失败就垂头丧气。

    在遭受欺凌时,可以保存好证据再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小组交流时,对不合理的观点提出质疑

    (1)以上情境对青少年有何启示,请完成表格

    材料二   学习了相关法律后,同学们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靠个人自觉还是靠他人监督”展开了讨论,星星和元元两位同学代表各自小组陈述了观点。

    星星:无规则不自由,预防犯罪需要靠他人监督。

    元元:自由不是随心所欲,预防犯罪要靠个人自觉。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位加以评析。
  • 1. (2024九下·莒南模拟) 北京市教委和交管局共同主办的“知危险会避险”2024年春季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正式开播。海淀交警深入辖区中小学组织同学们观看直播,并以歌曲、有奖问答、情景剧等方式,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避风险的方法。上述活动的开展(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学生的政府保护

    ②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生命安全意识

    ③能推动未成年人严格执法、维护交通安全

    ④说明遵守交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等外在约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九下·潢川模拟)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九年级(3)班以“寻红色记忆铸青春之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了解立法历程】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党在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必然要求。

    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步审议草案会后通过中国人大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提出,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结合所学,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诞生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探寻红色记忆」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殷殷期盼,本班同学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

    (2)请你向同学们推荐河南省的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为明确本次参观任务,请你完善以下参观方案并发放给同学们。

    活动主线:在讲解员带领下进行参观;开展红色小游戏;拍照留念

    注意事项:

    活动宣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铸就青春之梦」

    (4)青少年既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适用对象,也是重要的践行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 1. (2024九下·泉港模拟) 下面对如图中解读正确(     )

    ①社会规则靠强制力保障实施 ②社会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破坏规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公民自由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某小区广场舞的音乐声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为此,居民向居委会反映。经居委会工作人员劝说,跳舞的居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作出改变。几天后,跳舞的居民仍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噪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同步接收舞曲的耳机。居民们纷纷点赞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

    跳舞的居民选用“静音模式”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1. (2024九下·田阳模拟)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漠视规则、违反规则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因此,有人说,社会规则就是我们的保护绳。这个说法启示我们(     )

    ①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③要自觉遵守规则                                 ④要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九下·南召模拟) 2024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近年来生效的5个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李某晨故意从高空向公共场所连续抛掷酒瓶和玻璃杯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这警示我们(     )

    ①要强化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②高空抛物时应先看下面是否有人

    ③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尊重他人生命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九下·沁水模拟) 2024年2月,一女子发文称,自己看到某高速公路上的部分车辆因堵车而占用应急车道行驶,于是她将50余辆违规车辆拍下,上传到该省高速警察便民服务平台,最后依据相关政策获得奖金1500元。对此,A网友评论:“你拿这钱不‘烫手’吗?”B网友回复:“这钱不仅不‘烫手’,而且还应该鼓励这种行为。”

    请你对上述两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 1. (2024九下·商城模拟)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下列做法能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
    A . 发生灾难时,大家遵循“妇弱优先”原则撤离 B . 看到大家都在闯红灯,小明也跟着大家一起走 C . 电商平台推出“仅退款”规则,让消费者放心 D . 失主不愿意给报酬,小宇不归还其丢失的钥匙
  • 1. (2024九下·西华模拟) 徜徉美丽乡村,观秋景、品秋韵,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漫步休闲街区,尝美食、购好物,领略特色、体验风情;沉浸旅游景区,逛古镇、访名居,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中秋国庆假期,许多人选择在旅游出行中欢度节日、享受生活。小王在旅游中的做法可取的有(     )

    ①探索未开放区域,增加游玩乐趣②在购物时货比三家,主动索要发票

    ③文明参观,主动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④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主动排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