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期末)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等团体。虽然她们以“追花木兰、梁红玉之芳尘”为号召,但当她们以“专制达于极点,满清之气运告终,共和程度既齐,汉族之河山当复”为宣言的时候,她们已经远远超越了花木兰别梁红玉的芳尘。这主要反映了(   )
    A . 妇女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B . 民族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 . 清政府已成众矢之的 D . 民权意识的增强
  • 1. (202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中央政府共有9名部长,其中立宪派和旧官僚6人;地方政府15名都督,旧官僚和立宪派7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 整合各派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 实现了各革命阶层的联合统治 D . 政权建设方面具有明显妥协性
  • 1.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据丁守和主编的《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种刊物约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有关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财政经济、学生、妇女、学术、自然科学”等类刊物。这反映出当时( )
    A . 五四运动推动社会解放思想 B . 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 . 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 . 新思想在清末民初迅速传播
  • 1. (2024高三下·模拟)  如表为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华侨的期许。这表明( )

    派别

    对华侨的期许

    改良派

    能履行君宪国民之责,改良政治,应主动承担国民之责,对政府“匡之直之,辅之翼之,改良之,监督之,纠察之”

    革命派

    应支持革命,建国民政府,做共和国民。澄清“国”“君”“民”的关系,履行国民责任,当“联合大群,团集大力”

    A .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彰显 B . 革命思潮获得广泛支持 C . 西学东渐的影响日益深入 D . 华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 1. (2024高一下·宜丰开学考) 论述题:历史图片往往是浓缩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人的救亡图存”为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论题,加以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史实准确)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法国《小日报》刊载的1905年中国年度事件(节选)如图1所示。下列主题最能概括其时代特征的是( )

    2月21日,(日俄)奉天会战拉开序幕,3月10日,日军占领奉天

    7月30日,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筹备会议

    9月2日,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

    9月24日,在北京正阳门车站,派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遭到自杀性炸弹袭击

    12月22日,中日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图1

    A . 西学东渐与变法改革 B . 欧亚大战与政体之争 C . 国运沉沦与社会转型 D . 改良与革命分道扬镳
  • 1. (2024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后呼吁:“以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陈独秀也认为:“盖一国人民之智力,不能建设共和,也未必宜于君主立宪,以其为代议制则一也。”二者都认为( )
    A . 传统伦理束缚了国人 B . 思想启蒙势在必行 C . 西方代议制存在弊端 D . 共和制优于立宪制
  • 1. (2024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民国初年,政府多次颁布“剪发令”,社会对此存在不同反应:政府官员、革命党人和知识分子主动剪辫;部分普通民众在政府的高压政策下被动剪辫;一部分清朝遗老、保守士绅、偏远乡村的人们反对剪辫。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 . 习俗变迁存在地区差异 B . 北洋政府力主社会变革 C . 移风易俗获得民众支持 D . 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曲折
  • 1. (2023高一上·浏阳期末)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最早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指代汉族;辛亥革命后,黄兴等发起组建“中华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1940年7月,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由此可见 ,“中华民族”内涵的转变( )
    A . 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关 B . 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 . 适应不同阶级的政治考量 D . 体现了对外抗争的逐步胜利
  • 1. (2023高一上·罗湖期末) 有学者认为, “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 这个变化 是指( )
    A . 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 B .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 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