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忻城月考)  [近代中西方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和治金业的机械化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

    ——摘编自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有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未能产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 1. (2024高二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明代弘治年间,苏州府的盛泽形成村落,居民五六十家。嘉靖年间成为市集,居民达到数百家,以绫绸为业,随着绫绸业的发展,“日繁民齿,声文过昔”。这说明(    )
    A .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 . 草市已经演化为地方商业中心 C . 丝织业区域分工形成 D . 人口增长推动农村贸易网络化
  • 1. (2024高三下·南宁月考)  下表为明末清初张履祥所著的《补农书》中的浙江桐乡县的一个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据此表可推断( )

    表:浙江桐乡一农户的经营情况

    经营类别

    田场面积(亩)

    产量(旦)

    产值(银两)

    豆麦

    3

    9

    9

    桑蚕

    3

    30

    20

    种竹采笋

    2

    10.8

    10.8

    果蔬

    2

    18

    18

    共计

    10

    67.8

    57

    A . 农作物商品化明显 B . 经济作物不断推广 C . 该农户手工业没落 D . 农户生活水平提高
  • 1. (2024高三下·汨罗月考)  下表是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构成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张居正改革(   )

    《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构成简表》(部分)

    同乡

    核心成员:方逢时、刘尧诲(知已、门生)、耿定向( 知已)、曾省吾、王宗载、李维祯、傅作舟

    家人

    边缘成员:游守礼(同乡)

    姻亲

    核心成员:王篆(同乡)、李幼滋(同乡、同年)

    边缘成员:王之浩(同乡)

    朋友

    核心成员:王崇古、万恭、王宗沐等

    师生

    核心成员:梁梦龙、庞尚鹏(知已)、张学颜等

    边缘成员:潘晟

    下属

    核心成员:谭纶、王国光、吴桂芳、戚继光、李成梁、潘季驯等

    边缘成员:孙光枯、曹大野

    A . 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B . 失败有其必然性 C . 注重提升官员的素质 D . 受到顽固派阻挠
  • 1. (2024高一下·湖南月考)  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的农民在宋元以前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
    A .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 .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D .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二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谈、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叶边睦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月考)  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已经是天下最盛。“弹丸之地,商人,贾舶与不逞之徒皆聚其中”“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据此可知,当时( )
    A . 雇佣生产增加社会流动性 B . 南方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C . 海外瓷器的需求不断扩大 D . 抑商政策逐渐失去效用
  • 1. (2024高二下·长沙月考)  下表所示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著作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 )

    著作

    重要内容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日知录》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

    《读通鉴论》

    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

    A . 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B . 致力于回归孔孟儒家思想原典 C . 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文化发展趋势 D . 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 1. (2024高二下·长沙月考)  如表为东南亚海域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表,据此可知( )

    (单位:艘)

    沉船编年

    中国

    东南亚

    葡萄牙

    荷兰

    西班牙

    其他

    总计

    第一期(约1480—1567)

    3

    8

    2

    0

    0

    0

    13

    第二期(约1570—1590)

    5

    3

    3

    0

    6

    0

    17

    第三期(约1590—1650)

    4

    0

    11

    14

    5

    1

    35

    第四期(约1690—1730)

    3

    1

    1

    11

    1

    0

    17

    总计

    15

    12

    17

    25

    12

    1

    82

    A . 西方殖民者始终掌握着东亚贸易主动权 B . 沉船的来源地折射贸易主导权变迁 C . 殖民者的海上争霸活动摧毁了商业贸易 D . 英国凭借武装帆船获得海洋控制权
  • 1. (2024·新课标) 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
    A . 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B . 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 C . 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D . 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