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成都模拟) 氟化学在现代无机化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首次通过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制备 , 两极均有气体产生。装置如图所示,钢电极与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相连,阳极反应式为,两极产生的气体产物必须隔开的原因是

    2. (2) 已知:   ;F—Cl(ClF中)的键能为248kJ/mol,F—Cl(中)的键能为172kJ/mol,F—F的键能为157kJ/mol。

      计算:Cl—Cl的键能为kJ/mol。

    3. (3) 氟单质的氧化性很强,可与稀有气体氙(Xe)同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标准平衡常数

      (523K)

      (673K)

      ⅰ.

      ⅱ.

      ⅲ.

      36

      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 , 其中kPa,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Xe和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体系达到平衡

      B.当Xe与的投料比为1∶1时,的平衡转化率大于Xe

      C.达到平衡后将从体系中移除,反应ⅰ、ⅱ、ⅲ均正向移动

      D.反应ⅰ、ⅱ、ⅲ均为放热反应

      ②在600K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30.0mol Xe和60.0mol  , 10min时,产物的物质的量(n)如表所示。10min内,Xe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的转化率为

      物质

      n/mol

      3.6

      17.4

      0.4

      ③523K时,以Xe和制取。反应达到平衡时,欲使产物的分压为kPa。

  • 1. (2024·成都模拟) 二氧化碳的排放受到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关注,其综合利用是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以甲醇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利用活性催化电极电解制备甲酸(甲酸盐)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伏电池利用单质硅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B . 该装置导线上电子的流动方向是B→b,a→A C . 电解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 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生成的和HCO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1. (2024·成都模拟) 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注:实验所用酸、碱、盐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与水相同,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c和分别取4.18和1.0 , 下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OH溶液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mL待测液,加入指示剂,用0.5000的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溶液22.00mL。

      在测定过程中,滴定操作的顺序为检查是否漏水→蒸馏水洗涤→(用序号表示)→滴定→达到滴定终点,停止滴定,记录读数。

      a.轻轻转动滴定管的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无气泡

      b.调整管中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

      c.将洗涤液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d.装入标准溶液至“O”刻度以上2~3mL,固定好滴定管

      e.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mL所要盛装的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

    2. (2) 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

      ①实验室现有纸条、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量筒、100mL烧杯,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右图中的实验仪器是(填序号)。

      ②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 , 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J(用含的式子表示)。

    3. (3) 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的焓变(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0.2 溶液100mL

      0.56g铁粉

      a

      b

      1.12g铁粉

      a

      c

      1.68g铁粉

      a

      d

      温度:b、c、d的大小关系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4. (4) 乙同学也借鉴(2)的方法,测量反应A:的焓变△H。

      查阅资料: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酸。

      提出猜想:Fe粉与溶液混合,在反应A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反应B:(填化学方程式)。

      验证猜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不大于1;向少量溶液中加入Fe粉,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同时存在反应A和B。

      实验小结:猜想成立,不能直接测得反应A的焓变△H。

      教师指导:结合甲同学的测定结果及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无法直接测定的反应热。

      优化设计:根据相关原理,丙同学还需要测定反应(填化学方程式)的焓变 , 通过计算可得反应A的焓变△H=(用含的式子表示)。

  • 1. (2024高一下·禄劝期中) “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 .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镁片作为负极 B . 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C . 由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 D . 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且向炭电极移动
    1. (1) I.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比较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填“>”“=”或“<”)
    2. (2) 若 , 计算反应开始至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3. (3) 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4. (4) 如果升高温度,则(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 (5) II.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纯锌粉/g

      硫酸溶液/mL

      温度/℃

      硫酸铜固体/g

      加入蒸馏水/mL

      2.0

      50.0

      25

      0

      0

      2.0

      40.0

      25

      0

      10.0

      2.0

      50.0

      25

      0.2

      0

      2.0

      50.0

      25

      4.0

      0

      ①本实验待测数据可以是,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探究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Ⅲ和实验Ⅳ的目的是 。

    6. (6) Ⅲ.氢气燃料电池在北京冬奥会上得到广泛应用,下图是一种氢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电极若该极改为通入 , 其电极反应式为

  • 1. (2024高一下·保山期中)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若初始时两电极质量相等,当电路中有2mole通过时,两极的质量差为g。
    2. (2) 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336mL气体时,消耗负极的物质的量为mol。
    3. (3) 为了验证Fe2+与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4. (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c入口处对应的电极为(填“正”或“负”)极。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2时,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用含NA的式子表示)

  • 1. (2024高一下·保山期中) 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 .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活动性顺序为X>Y C . 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 . 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Fe
  • 1. (2024高一下·保山期中) 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到③过程中,需要释放能量 B . ③到④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C . 因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 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
  • 1. (2024高一下·保山期中) 工业上,常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制得水煤气(主要成分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上述反应相同的是____。

    2. (2) 一定条件下,焦炭和水蒸气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3. (3) 298K时,1gH2燃烧生成H2O(g)放热121kJ,1molH2O(l)蒸发吸热44kJ,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4) 恒温下,将1molN2和3molH2置于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2NH3若5min时测得氢气浓度为0.9mol/L,则用氨气表示5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N2的转化率为,欲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任意答2点)
    5. (5) 工业制备硝酸过程中,通常对氨气进行催化氧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4高一下·保山期中)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Zn(s)+O2(g)=2ZnO(s) ΔH1=-702.2 kJ·mol1

    Hg(l)+O2(g)=HgO(s) Δ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中ΔH3的值是(  )

    A . -260.4 kJ·mol1 B . -254.6 kJ·mol1 C . -438.9 kJ·mol1 D . -441.8 kJ·mol1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