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余姚模拟) 高速钢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的工具钢,俗称白钢。不同型号的高速钢含铁量不同。为测定某高速钢中铁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该高速钢碎屑置于质量为 103 g的烧杯中,在电子秤上称得总质量为120g。然后,分三次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为100g的相同稀硫酸,每次充分反应后称得的总质量见电子称读数(其余成分不与酸反应)。

    1. (1) 第二次充分反应后,电子秤上显示的总质量m=g。
    2. (2) 第三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
    3. (3) 计算高速钢中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见图,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1. (2024·宁波模拟) 某班的同学在劳动课上蒸馒头,老师给大家提供了纯碱和小苏打两种膨松剂,最终同学们蒸的馒头形状、大小、蓬松度等均有差异,对此课后大家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梳理蒸馒头过程中的知识

    同学们梳理出蒸馒头的大致步骤如下:和面→醒发→揉搓排气→醒面→蒸制

    1. (1) 加水和面的过程中发生的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蒸制好的馒头温度较高,此时先将手沾上凉水,再去拿取馒头。这样做是利用了的原理,从而使手不易被烫伤。
    3. (3) 项目二:分析不同配方对馒头效果的影响

      【实验分析】同学们仔细分析了馒头的制作流程后,发现大家在馒头醒发过程中总共用了以下5种配方,这5种配方制作出的馒头效果记录如下表。

      【查阅资料】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配方

      原料

      效果

      配方1

      面粉

      馒头是实心的

      配方2

      面粉+食用级纯碱

      馒头是实心的,有碱味

      配方3

      面粉+食用级小苏打

      馒头较蓬松,有气孔,有碱味

      配方4

      面粉+食用级纯碱+食醋

      馒头较蓬松,有气孔,几乎没有碱味

      配方5

      面粉+食用级小苏打+食醋

      馒头蓬松,气孔多,几乎没有碱味

      对比配方1、2、4的效果,猜测馒头中的碱味可能与加入的哪种原料有关,并解释配方4中几乎没有碱味的原因:

    4. (4) 项目三:探究配方5制作的馒头效果更好的原因

      【设计实验】同学们发现4、5两个配方中只有加入的膨松剂种类不同,为什么配方5蒸出的馒头气孔更多、蓬松度更高?查阅资料后发现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于装置A中,连接A和B装置,点燃酒精灯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

      ②取①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另一支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交流讨论】

      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结合上述实验,分析配方5制作出的馒头比配方3、4更蓬松、气孔更多的原因:
  • 1. (2024·杭州模拟)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水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物质A的化学式为H2S,其水溶液中含有H+ B . 物质B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 C . 物质C可形成酸雨 D . 实验室常用物质E的稀溶液做干燥剂
  • 1. (2024·杭州模拟)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薄铁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C . 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 1. 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B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C . 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D . 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
  • 1. (2024·杭州模拟)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沉淀加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往滤液中通入CO2气体,滤液变浑浊。由此推断该白色固体中( )
    A . 可能存在硫酸钾 B . 一定存在氢氧化钾 C . 可能存在氯化钡 D . 有且仅有两种物质构成
  • 1. (2024·嵊州模拟)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药品是按照物质所属类别摆放),其中试剂④的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试剂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NaOH: 猜想 2: Na2CO3: 猜想3: NaCl。

    【设计实验】取少量④中溶液进行如下两种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 对照比色卡, pH>7

     

    实验结论

    猜想2正确

    【实验分析】

    1. (1) 实验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2. (2) 实验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3. (3) 【讨论质疑】小明认为上述实验无法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理由是猜想1中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于是,他另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向试管内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猜想1 正确。
  • 1. (2024·东阳模拟)  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 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3. (3) 同学提出精盐中的 NaCl 比原来粗盐中的多,简要说明 
  • 1. (2024·东阳模拟) 有一包固体粉末A,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铁、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假设每步反应都充分反应)。

    1. (1) 写出红褐色沉淀 B 的化学式 
    2. (2) 固体粉末 A 中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 (3)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