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一下·余杭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手

    我悄悄对妈妈说:“爸爸的手真难看。”

    妈妈问:“爸爸这双手都做过什么呢?”我想了想,说:“爸爸的手握着方向盘,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爸爸的手十分灵巧,总是能修好我弄坏的玩具。爸爸的手还能拿起锅铲,给我做好吃的饭菜。”

    妈妈笑着问:“那你现在觉得爸爸的手怎么样?”我说:“爸爸的手虽然不漂亮,但给了我幸福的生活!”

    1.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的对话。
    2. (2) 联系下文,我知道“难看”的意思是(    )
    3. (3) 文中说爸爸的手都做过什么事?判断系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开车送“我”上学,接“我”放学。

      ②修好家里坏了的电器。

      ③给“我”做好吃的饭菜 

    4. (4) 当“我”发现爸爸的手为“我”做了那么多事后,“我”觉得爸爸的手怎么样?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 1. (2024四下·博罗期中) 课外阅读。

    ____

    ①那天我正伏案写作,叮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②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掂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它的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瞪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侧向某一边,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虽然每次总以失败告终,但它毫不气馁(něi)。一阵不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它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è)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我揉了揉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不抱任何希望。

    ⑥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翻身站起,并在桌上快速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它努力地挥动着小足。慢慢地,它靠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⑦我将尺子翻转过来,小虫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

    ⑧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dài)地奋斗着。

    1. (1) 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 

      ②一下子都挤上前去。 

    3. (3) 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小爬虫经受的困难

      小爬虫做的努力

      从天而降,落在桌上

      努力蹬足,翻身站起,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身体被“我”再次翻转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

    4. (4) 小爬虫只有五毫米,作者却用“庞大”一词来形容它身躯。这样写的好处是。小爬虫最终把身躯翻转过来,是因为它
    5. (5) 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 我家的猫和老鼠

    毕飞宇

    ①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②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A】     的眼神。

    ③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假如她们联合起来和我作对,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故事, 小姐俩气势汹汹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

    ④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又瘦又小,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里地。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撑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边。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出乎我意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那一回过年我说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她把话题重新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⑤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坊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⑥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或一支蜡笔。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

    (选自《读者》2016年11期有删改)

    1. (1) 根据示例,分别概括②④两段姐弟们之间的往事。

      ②段:

      ③段:姐姐们联合起来和我作对,因为父母的偏心,最终被父母批评。

      ④段:

    2. (2) 品味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3. (3) 根据二姐的心理活动在第②段波浪线的【A】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并在下面的横线上用第一人称描写二姐的心理活动。
    4. (4) 理解⑤段划线句“你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的含义。
    5. (5) 作者说“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1. (2025·文复) 记叙文阅读。

    心中的芦苇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泗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都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 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1. (1) 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
    2. (2) 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③自然段中“洄流中,……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是什么意思?
    3. (3) 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4. (4) 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你了解的还有哪些?请列举二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
    5. (5) 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它赋予“芦苇”怎样的意义?
  • 1. (2025·文复) 躺在母亲的身边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

    “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来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母亲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听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 (1) 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2. (2) 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3. (3) 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作用。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4. (4) 选文描写人物的对话不多,共有两处,请分别说说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内心。
    5. (5)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躺在母亲身边的感觉“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它在表现文章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
  • 1. (2025·文复)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xiāng 上一道银边。

    (老舍《济南的冬天》)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儿,看着你工作。当你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作告的小廷院时,你会到这花香

    (泰戈尔的《金色花》)

    ③从此以后,以这种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的方式,我学了拼写……这些词。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 jì儿     护妇     xiāng 上

    2. (2) 画横线的语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 (3) 请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成个成语
  • 1. (2024五下·辉南月考) ____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助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知道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便给他解释清楚了。

    祝允明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两人一同到杭州游览。这事被杭州太守知道了,太守想请祝允明在一幅古画上题字,但与祝允明不熟,于是便请与自己熟识的唐伯虎来疏通此事。

    这太守为人吝啬贪财,祝允明想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于是提出要三百两银子做润资。太守只给了一百两。祝便打定了一百两的主意来回敬。

    这幅画叫作《柳堤送别图》,画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树,小船待发,河岸上一女子正与人依依惜别。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画的上方写了如下几句:“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写毕,便派人将画还给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这叫什么玩意儿,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来。唐伯虎一看,也觉得祝兄闹得过分了,答应与祝允明交涉此事。

    祝允明见到唐伯虎以后竞然笑了,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题诗照例是三百两银子。他只给了一页两,我能给他写这么多。就很对得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两银子给,我就把诗补齐,包他满意。”

    唐伯虎只好把这意思转告给太守,太守虽然心疼银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应;否则,画毁了,就更亏了。

    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任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平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意义。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入情入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乔乔所在的小组准备将这个故事拍摄成短视频,请你帮她完成策划。

    1. (1) [视频标题]好的视频标题能快速抓取注意力。请你草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 (2) [抓住细节]理解句子意思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与成语____的意思一致。
    3. (3) [故事情节]梳理故事情节,才能把握视频重点。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故事梗概

      主要人物特点

      拍摄时长

      分镜头数

      祝允明给知府儿子题字

      祝允明

      1分半

      3


      祝允明

      3分钟

      6

    4. (4) [斟酌台词]请你结合画横线句子及文章内容,帮唐伯虎选择合适的台词( )
    5. (5) [细化旁白]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为《柳堤送别图》的题词写旁白,说说这首诗好在哪里。
  • 1. (2024三下·辉南月考) 道听途说

    有一天,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都城便遇到了爱说空话的毛空。

    ①这次,毛空又听说了一些大新闻,就得意扬扬地告诉艾子:“你还不知道吧,有个人家的鸭子,一次下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说:“不会有这样的事吧!”毛空说:“那可能是两只鸭子。”艾子摇摇头:“这也不可能。”“那也可能是四只、十只。”艾子还是无法相信。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来一块肉,有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不信,毛空急忙改口说:“那么是二十丈长。”艾子还是不信。②毛空无奈地说:“那就算十丈吧!”艾子实在忍不住了,反问道:“世界上哪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而且还会从天上掉下来?你是亲眼所见吗?刚才你说的鸭子是哪-家的?刚才你说的那块肉又掉在了什么地方?”③毛空被问得答不出话来,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那都是我在路上听人家说的。”艾子听后,笑了。他转身对站在身后的学生们说:“你们可不要像他这样‘道听途说’啊!”

    从道路上听来了没有根据的话,就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

    1. (1) 读三个画横线的句子,关注提示语,选择正确的朗读语气。

      A.慌张、窘迫

      B.无可奈何

      C.自信、得意

      语句①

      语句②

      语句③

    2. (2) 读短文,把毛空讲的事补充完整,并据此写出“道听途说”的意思。

      ①向艾子讲的事。

      ②向艾子讲天上掉下一大块肉的事。

      “道听途说”的意思:

    3. (3) 根据以下情境,结合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①张磊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考前吃两个鸡蛋可以考满分便赶紧转发。

      ②小梅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近期猪肉价格变动较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

      ③欢欢听到有人在聊运动会,就赶紧告诉同学们明天学校要举办运动会。

      上面情境中,属于“道听途说”行为的有。(填序号)

      选一位做法有误的同学,结合短文最后一段,告诉他(她)错误的原因。

      我想对说:“

  • 1. (2024四下·江源月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周国平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炸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色的硬壳,蚕豆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蚌。

    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梁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1. (1) 短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2. (2) 从第2、3自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的孩子。
    3. (3) 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说法。

      ①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②“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③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是味道不好。

    4. (4) 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4六下·江源月考) 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灵巧)的小伙子 ,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猛烈激烈)时,鼓 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 (1) 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2. (2) 全文是按照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主要介绍了茶峒人端午日赛龙船等习俗。
    3. (3) 短文中描写“船与船的竞赛”的内容属于(详写 略写),描写“人与鸭子的竞赛”的内容属于(详写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或活动?请你简要写一写。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