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柯桥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兰从军的故事最早源自汉代乐府民歌《木兰诗》,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B . 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因而有了“燕然勒功”的典故。 C . 司马光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不仅在文学上有显著成就,还主持编纂了一部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希望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帮助帝王加强统治。 D . 邓稼先在国难当头时以身许国,为中国两弹工程呕心沥血,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像他这样蹦跃归国的海外爱国学子还有作家鲁迅、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等。
  • 1. (2024·忠县模拟)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身心的光合作用,带我们发现更好的风景。”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九年级(1)班正在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如果由你来组织本次活动,你准备开展哪些项目?请写出两个不同形式的项目。
    2. (2) 为了丰富本次活动,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刻苦读书的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位置上。

      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故事

      孔子韦编三绝。 

    3. (3)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似乎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究竟孰优孰劣呢?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请分组讨论,然后发表你的意见。 
  • 1. (2024·永吉模拟)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汉字、汉语和中国古代的许多作品中出现得十分频繁,请你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笼”“珑”这些例字后,再写出以“龙”为偏旁的汉字2个。

    答:笼、珑、

    ②在“望子成龙”“龙马精神”两个成语后,再写出含有“龙”字的成语2个。

    答:望子成龙、龙马精神、

    ③简要介绍与“龙”有关的一个故事。(不超过80字)

  • 1. (2024·贺州模拟) 小西同学参加了班级开展的“广西·印象”研学活动,以下是他的研学资料,阅读后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壮锦】

    壮锦,以其精的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是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栩栩如生的秀物,华而不俗的搭配,色彩斑lán ,显示了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和朴素的性格。凝聚着广西壮族儿女美好的向往,是广西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铜鼓】

    铜鼓是广西瑰丽文化中的一面旗帜。其历史源远流长,加之美观的造型,精细的纹饰, 富有变化的形象,而备受世人青睐。“____,____”,在振奋人心的鼓点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期盼中,壮族人民艺术生活得到了丰富。雄厚的鼓声,既传递着强烈的精神讯息,又展示着壮族儿女对于养育自己那片土地的无限的敬畏与深厚情感。

    【三江鼓楼】

    三江鼓楼,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楼内四根杉木,笔直挺拔,分别写着平安、财富、姻缘等吉祥的字,这座鼓楼建筑风格融轻重、拙巧、疏密、粗细、刚柔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时光悠悠,久经风雨却仍然坚不可摧的鼓楼见证了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它是广西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1. (1) 阅读“壮锦”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精

      ②斑 lán 

    2. (2) “壮锦” “铜鼓”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青睐 

      ②巧夺天工

    4. (4) 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和风习习颂新春 ②鼓声起欢天喜地 ③民歌音美传四方 ④铜鼓声声歌盛世

    5.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1. (2024八下·兴宾月考) 阅读

    【歌圩】广西“三月三”可以追sù( )到周代的“上巳节”,是民间祈福的重要节日。在“三月三”形式多样的风俗活动中,最受欢迎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歌圩了。“‘三月三’歌圩”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着不同的风貌。原始社会时期,“三月三,歌圩”主要是祭祀祖先,以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向大自然表示敬畏,祈求风调雨顺。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月三’歌圩”演变成现在的以家人团聚、踏青游乐、男女青年结交朋友等为主要内容的比俗活动。明朝的邝露在《赤雅》里也记载了壮族“三月三,歌圩”对唱的热闹场面,“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歌曰浪花歌”。每年农历三月,鸟语花香,脉脉青山,潺绿水,各民族的歌者次第登场,这山水蓦然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歌声里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人情世故,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咏叹,大彻大悟。那激烈有趣的对歌场面,人与山水组成的和谐画卷,无不使人叹为观止。

    【美食】五色糯米饭是壮族群众在“三月三”必备的美食,主要用于祭祀及馈赠亲友。千百年来,“三月三”期间,壮族民众家家户户蒸煮五色糯米饭,用来馈赠亲友,共同祭祀先祖,并聚族分享,已是一种民间特定的习俗。在《岭表纪蛮》里,就有记载古代华南地区民众在“三月三”吃食五色糯米饭并进行祭祖拜坟的习俗。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1. (1) 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潺( )sù( )

    2. (2) 【歌圩】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次第:蓦然:

    4. (4)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以上两个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最适合用来宣传广西“三月三”传统文化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处。(填写序号)

      ①五湖四海皆春色②粗有一席宴至亲③万水千山尽朝晖

      ④八桂美食送吉祥⑤淡酒三杯酬嘉宾⑥三月歌圩传雅韵

      上联:下联:

    5. (5) 下面从以上两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 1. 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 (1) 下面的古诗,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填在诗中横线处的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词是( )

      溪涨清风____面,月____繁星满天。

      数只船____浦口,____声笛起山前。

    2. (2) 仿照示例,写出诗句及诗中的成语。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 

      成语:

    3. (3) 你在活动中听到同桌文文抱怨古诗文难学,她认为现在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它。对此,你该怎样劝说文文改变这种想法?
  • 1. 拓展一[《诗经》中的成语]《诗经》是成语的矿藏,许多现在仍在使用的成语都出自《诗经》。阅读《诗经》中的句子,将其中包含的成语写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然后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有困难可以查阅成语词典。

    《诗经》中的成语

    序号

    出处

    诗句

    成语

    意思

    《诗经·关雎》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旄丘》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诗经·烝民》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召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诗经·天保》

    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 1. (2024·浙江模拟) 【布置文化走廊】策划组计划在学校布置“读书文化长廊”,请你协助完成。

    展板一:读书典故

    展板二:读书名言

    展板三:读书策略

    囊萤映雪: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娄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 ②____修辞之学使人善biàn ③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培根

    【精读与跳读】精读是细读,如“三调芭蕉扇”展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正义勇敢的形象,可精读。跳读是主动地舍弃以求更高的效率,如《西游记》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可跳过。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④____

    ①____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摘抄与笔记】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的内容,笔记可以是提要,也可以是心得。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可以摘抄、笔记有关保尔面对磨难的句子和内心独白,更好地理解保尔坚韧不屈的钢铁意志。

    1. (1) 仿照示例,请在①处补充一则“读书典故”。
    2. (2) 请在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3. (3) 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结合名著,在④处补充一则读书策略。
  • 1. 某中学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练习
    1. (1) 【宣传读书活动】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要写一则宣传语,宣传语的上句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句,使之与上句保持一致。

      上句:亲近书籍开阔视野

      下句:

    2. (2) 【讲述读书故事】古代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3) 【畅谈读书感受】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表了对“读书”这一主题的感想。下面是小明同学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随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A】同学们的纸质媒介阅读量和数字媒介阅读量都呈上升趋势,阅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B】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画线句【A】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改为“”。

      ②画线句【B】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画线句【C】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4. (4) 【调查读书现状】阅读下面的读书现状调查表,回答问题。(不得出现数字)(2分)


      调查项目

      学段分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

      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著作所占

      阅读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1. (2024·湖南模拟) 综合性学习。

    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辰龙年,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中国人对龙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华夏语言中处处皆是,你能写出两个带“龙”字的成语吗?
    2. (2) 人们还习惯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就有“卧龙”之称,他“躬耕于南阳,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直到被刘备三顾而出山,方如飞龙在天成就了一番伟业。
    3. (3) 今年是农历的龙年,说到”龙”不能不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说起。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我们祖先用十二种动物两两相对,来寄寓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如第一组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一理论,你能试着从其余五组动物中任选一组仿照划线句子的意思,说说它们所包涵的寓意吗?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