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湖北真题)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 .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 . 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 . 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 1. (2024·全国甲卷) 鸟类B曾濒临灭绝。在某地发现7只野生鸟类B后,经保护其种群规模逐步扩大。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保护鸟类B采取“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模式。就地保护是 
    2. (2) 鸟类B经人工繁育达到一定数量后可放飞野外。为保证鸟类B正常生存繁殖,放飞前需考虑的野外生物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
    3. (3) 鸟类B的野生种群稳步增长。通常,种群呈“S”形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4. (4) 保护鸟类B等濒危物种的意义是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生境碎片化会导致大种群分割成许多小种群,这些小种群由于缺少遗传多样性而容易绝灭。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碎片化生境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
    A .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 . 易地保护,易地繁殖后放归 C . 建立生态廊道,促进基因交流 D . 整体迁移碎片化生境中的生物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震旦鸦雀数量非常稀少,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震旦鸦雀以湿地芦苇丛为栖息地,对环境水质有极高要求,因此,它也被称为“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回答下列问题:
    1. (1) 震旦鸦雀主要以蜻蜓、蚜虫、介壳虫等为食,震旦鸦雀与介壳虫的种间关系是。雄鸟通过发出优美的叫声并向雌鸟翘起尾巴来求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
    2. (2) 为更好地了解震旦鸦雀,还须认识其所在的群落,而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3. (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答出三点),保护震旦鸦雀的最有效的措施为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区面临的生态威胁之一,芦苇是南通沿海地区的本土植物,由于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竞争激烈。对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互花米草参与当地食物链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

    1. (1) 互花米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由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其入侵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填“降低”或“升高”)。
    2. (2) 图中未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3. (3)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
    4. (4) 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1:1调整为3:1,传递效率按20%计算,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倍。
    5. (5) 互花米草与植食性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是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深水种菱,浅水种稻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去其螟腾,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分布于碎片化生境中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个体数量极少,一般都已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数量。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这些极小种群植物将在当地消失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 B . 若是长时间不可逆环境退化导致某种植物出现极小种群则应采取易地保护 C . 若建立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 . 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 1. (2024高二下·清远期中)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 . 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 .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措施 D . 图中有3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只有朱鹮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桂林的水库、碳库,其保护与发展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引入其他生物会提高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B .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可有效降低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程度 C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 . 自然保护区的固碳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碳平衡
  • 1. (2024·揭阳模拟)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濒危生物种群的基因库会增大 B .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 . 弃耕农田在演替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会逐渐减弱 D .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一般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