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对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抗生素是处方药,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 B . 接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时期不需要戴口罩进行防护 C . 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D . 给器官移植患者使用免疫促进剂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 1. (2024高三·广东模拟) 排斥反应是移植器官携带的异体抗原所引起的受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两种,其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B . 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相应的器官进行移植,可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C . 移植来的异体组织细胞主要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发动攻击 D . HLA是指人类白细胞表面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 1. (2023高二下·桂林期末) 日本科学家从胰腺病患者身上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 ;然后将干细胞注入到经过基囚改造的、缺乏发展胰腺能力的猪胚胎中,这样猪体内可培育出人体的胰腺,提供器官移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分化成为成体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与 ( 选填“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功能类似。
    2. (2) 用于器官移植的猪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手

      段。胚胎移植操作中,应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处理,目的是

    3. (3) 为了多获得这种改造过的胚胎,可以采用的方法,当处理对象为囊胚时操作要点是
    4. (4) 利用患者的体细胞诱导得到iPS,再定向培育出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可解决问题

      (请答出两点)。

  • 1. (2023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CD3单克隆抗体(OKT3)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该抗体针对T细胞上CD3抗原,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OKT3的制备过程中利用了细胞膜有一定流动性的生物学原理 B . 将提纯的OKT3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可产生免疫,分离出B细胞 C . 制备OKT3时,可用胰蛋白酶和聚乙二醇等进行处理培养 D . 经1次筛选就能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细胞
  • 1. (2023高二下·嘉兴期末) 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段会造成患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恢复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来源的造血干细胞都可用于移植,但引起免疫排斥的概率最大的是( )
    A . 治疗前采集并保存的患者造血干细胞 B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度一致的他人造血干细胞 C . 采用患者的健康细胞,利用治疗性克隆技术制备的造血干细胞 D . 采用患者的健康细胞,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制备的造血干细胞
  • 1. (2023·广东模拟)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致畸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软骨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而损伤退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目前的生物治疗效果不佳。2022年,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将菠菜类囊体递送到小鼠损伤退变的软骨细胞内,让动物细胞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使关节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图为研究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场所,图中ATP的结构简式是
    2. (2) 不用其他动物的细胞膜,而是用小鼠自身软骨细胞的细胞膜包裹纳米类囊体进行封装,从免疫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其目的是;封装的纳米化类囊体与损伤退变的软骨细胞融合,这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 (3) 纳米化类囊体要在软骨细胞内生成ATP和NADPH,需要为受损部位提供的外界环境条件是
    4. (4) 另一研究发现:肿瘤区域高浓度的H2O2造成肿瘤区域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増殖,而O2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类囊体膜上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请你参照本题信息,提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治疗新思路,并说明理由
  • 1. (2023高二下·浙江月考) 异体器官移植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免疫排斥反应。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皮肤时,大多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研究发现,免疫耐受通常与在胚胎时期或新出生时期有异体细胞进入体内有关。为了验证上述发现,提出了如下实验思路:

    实验分组:

    组1:体内未注入B系大鼠脾细胞的A系大鼠+B系大鼠皮肤

    组2:新出生时体内注入B系大鼠脾细胞的A系大鼠+B系大鼠皮肤

    组3:成年后体内注入B系大鼠脾细胞的A系大鼠+B系大鼠皮肤

    对上述各组大鼠进行皮肤移植,定期统计手术后的皮肤存活率。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预测能证实上述发现的实验结果(以柱形图表示移植1周和2周时的结果)。
    2. (2) 为了研究A系大鼠针对B系大鼠皮肤的免疫耐受是否对C系大鼠皮肤同样有效,需增加二组实验,二组的具体处理分别是
    3. (3) 生物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会产生免疫应答,与胚胎时期建立的对自身组织的免疫耐受有关,其机理是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细胞会凋亡,如A型血的人体内不存在抗A 凝集素是因为
    4. (4) 异体器官移植,供体器官作为会诱导受体产生细胞,从而裂解移植器官的细胞,导致移植的器官死亡。为了提高异体器官移植成功率,医学上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受体建立免疫耐受;对供体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使供体相应抗原的基因不表达。
  • 1. (2022高三上·源城月考)  2022年1月7日,医学专家首次将经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移植入一名心脏病人体内,尽管移植的心脏只在患者体内正常跳动了两个月,但这依然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移植的猪心脏被排斥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B . 移植的猪心脏主要受到患者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 C . 对猪进行的基因改造可能是敲除了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排斥的主要基因 D .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器官进行移植是解决免疫排斥反应的新思路
  • 1. (2022·湖北) 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 . 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 . 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 . 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 1. (2022·广州模拟) 器官移植容易引发免疫排斥反应,若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则可诱发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使供体器官在受体体内保持存活并行使正常功能。免疫排斥、免疫耐受均和T细胞有关。T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包括效应T细胞、调节T细胞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一个个体的T细胞增殖分化得到的效应T细胞和调节T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2. (2) 在免疫排斥反应中,效应T细胞引起供体器官细胞受损的过程是。根据题干信息,肝移植免疫耐受实际上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机体受刺激却不能引起免疫的现象。
    3. (3) 研究人员根据免疫排斥情况将肝移植接受者分为三类,并于移植一段时间后对接收者的肝组织进行检查,统计了效应T细胞和调节T细胞的数量,对比健康人的数据,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效应T细胞/个·mm-2

      调节T细胞/个·mm-2

      健康人

      9.0×102

      5

      发生慢性免疫排斥的肝移植接受者

      24.5×102

      0

      自发免疫耐受的肝移植接受者

      11.0×102

      50

      药物维持发生免疫耐受的肝移植受者

      13.0×102

      20

      已知调节T细胞不直接作用于移植器官,由表可初步推测,调节T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

    4. (4) 科学家积极尝试通过不同途径解决人类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从免疫耐受的角度思考,试提出一种解决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思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