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绿化用地则相对减少。可充分利用建筑顶层平台、建筑表面,进行城市的“垂直绿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施“垂直绿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B . “垂直绿化”对净化空气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 . “垂直绿化”的牵牛花晨开暮合的特点说明光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D . 进行建筑顶层平台绿化时应注重协调原理,选择的植物应具有喜阳、根深等特点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例如共同生活在某海岛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食方式的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
    A . 鲢鱼喜食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青鱼喜食水底的螺蛳 B . 黄鹂在林冠层,山雀在中层,林下层生活着画眉 C . 菜粉蝶幼虫啃食植物叶片,而成虫吸食植物花蜜 D . 共同生活在某地区的田鼠和鼹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如图表示某微山湖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只表示出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有;该生态系统中,小鱼和杂食性大鱼的种间关系是两种;杂食性大鱼属于营养级。
    2. (2) 若人体重增加1 kg,最少需要消耗水藻kg,最多消耗水藻kg。
    3. (3) 由于部分水域“水华”的大量滋生,一条9 kg重的杂食性大鱼死亡,假如其食物1/3来自水藻,1/3来自虾,1/3来自小鱼,那么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类从出生到死亡共需要水藻kg。
    4. (4) 2017年11月,国家对焚烧玉米等庄稼的秸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通报。现在,政府引导农民可将玉米秸秆等庄稼茎秆作牲畜饲料,牲畜粪便作沼气原料。根据生态学原理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
  • 1. (2024高二下·图木舒克期中) 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 . 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5个不同的营养级 C . 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D . 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如图中甲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表示生活在同一环境中A、B两种动物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从图甲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与否对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B . 图甲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竞争关系而发生作用 C . 图乙中A、B之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 D . 图乙中A、B之间为竞争关系,且A竞争力较强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下列诗句描述的群落种间关系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
    A . 《紫藤》中“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B . 《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 《诗经·小雅·小宛》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D . 《凌霄花》中“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期中) 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义县思顺乡境内,保存有众多特色植物群落,其中长苞铁杉(喜阳植物)为活化石植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长苞铁杉属于生产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 长苞铁杉为喜阳树种,与生活在树下的耐阴灌木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 . 长苞铁杉有较高科研价值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长苞铁杉的种群密度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期中) 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的鱼类,三者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研究人员在4片条件基本相同的人工鱼塘内分别投放了900条鱼(甲、乙、丙各300条)和数量不等的捕食者。一段时间后,统计各鱼塘中三种鱼的存活率,得到下表所示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鱼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存活率/%

    1

    0

    95

    4

    51

    2

    4

    62

    28

    20

    3

    8

    49

    31

    15

    4

    12

    38

    35

    11

    A . 捕食者可能偏好于捕食甲、丙而非乙 B . 据题可推测,随捕食者数量增加,乙、丙将被捕食者捕食灭绝 C . 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对乙的竞争抑制显著减弱 D . 当不存在捕食者时,乙可能由于种间竞争而消失
  • 1. (2024高二下·潮阳月考)  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某种灌木上,角蝉幼虫靠吸取灌木汁液为生,其分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灌木及其上栖息的动物未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 角蝉幼虫和蚂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C . 蚂蚁在该生态系统中为消费者并处于第三营养级 D . 捕净蚂蚁后跳蛛的数量先下降后增加再趋于稳定
  • 1. (2024高二下·盐田月考)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 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 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D . 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