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宁模拟)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弃耕农田在演替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会逐渐减弱 B .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 .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濒危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会增大 D .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一般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渔业上合理捕捞量的确定等,都离不开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宣城扬子鳄繁育中心的建立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B . 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加,导致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降低为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 . 若因被标记个体的学习记忆而难以再被捕获,会导致标记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D . K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庙台槭属于高大的落叶乔木(20-25米),是我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某科研团队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调查发现,该地区庙台槭个体数量仅有79株。统计各个体树高(H,单位m),且绘制庙台槭个体数在各林层占比如下图所示。

    1. (1) 由图分析可知神农架庙台槭种群年龄结构为型。
    2. (2) 进一步调查发现神农架具有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而庙台槭仅分布在山地河岸带区域。统计该群落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部分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比较

      物种

      胸高断面积(m2·hm-2

      相对优势度(%)

      胡桃楸

      10.38

      32.92

      千金榆

      2.61

      8.26

      华中樱桃

      0.43

      1.37

      华榛

      279

      8.86

      庙台槭

      0.70

      2.23

      注:植物的胸高断面积是指树木距地面130厘米处树干的横切面面积。

      由此分析,可知庙台槭在该群落演替阶段处于(“优势”或“劣势”)地位,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3. (3) 若神农架地区庙台槭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灭绝,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4. (4) 针对于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的现状,请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保护庙台槭合理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5. (5)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的特征是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的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与该地区普氏原羚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不利于基因交流 B . 防止栖息地的丧失,即可防止其灭绝 C . 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物种数量的变化 D . 建设其栖息地生态工程时,应考虑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B .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C . 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流域的江豚濒临灭绝、刀鱼等数量锐减。2023年10月,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禁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江豚、刀鱼等的经济效益 B . 禁渔后该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稳态 C . 禁渔后长江流域的江豚种群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大 D . 禁渔可对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一候时,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时,蟋蟀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三候时,老鹰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温风吹拂属于物理信息,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B . 蟋蟀是分解者,老鹰是消费者,都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期中) 近年来,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污染、土壤退化、土壤和水源重金属超标、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回答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及保护的相关问题:
    1. (1) 水华发生过程中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水中鱼类以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此过程属于(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 (2) 轮船活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长江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在长江江豚体内比在其他低营养级生物体内更多的原因是,这也是造成江豚死亡的原因之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是长江保护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保护措施属于保护,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3. (3)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①通过检测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结合图1和图2分析,养殖区表层海水CO2相对含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此外,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了有机物沿传递,增加了有机碳的储存;同时由图可知,贝类还可通过来减少海水中的CO2

      ②“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助力实现“碳中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 1. (2024高二下·深圳月考)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战略是实现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推手。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失衡不仅会导致温室效应,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2. (2) 碳循环发生在之间,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
    3. (3) 我国政府从1983年就开始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不仅可以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通过,进而被植物吸收。从能量角度分析沼气工程的意义是
    4.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多种多样的绿色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显大于它的价值。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一般多选择本地物种的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生态工程的原理。
  • 1. (2024高三下·贵阳模拟) 新路海白唇鹿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白唇鹿保护区,以保护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白唇鹿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该保护区采取了禁止捕猎、恢复栖息地植被、减少栖息地人类活动等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建立白唇鹿自然保护区,能有效促进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该项措施属于(填“就地保护”或“易地保护”)。
    2. (2) 该保护区中,有捕猎白唇鹿的豹、狼等生物,这些捕食者的存在(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白唇鹿能嗅到狼留下的气味躲避捕猎,狼也能依据白唇鹿的声音或气味进行追踪,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 (3) 在该保护区设立初期,通过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白唇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下列属于白唇鹿种群数量特征相关描述的是____(多选)。
    4. (4) 研究人员对该保护区内白唇鹿种群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下表数据(单位:×102J·m-2·a-1)。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量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198.8

      52.8

      45.6

      7.3

      该保护区内白唇鹿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J·m-2·a-1.能量从白唇鹿到下一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这说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具有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7页